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小学教师——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做老师郝香 Author 好香
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的一生也是很茫然的。但有了一个好老师就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很精彩的表述: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范本,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好小学教师呢?张文质先生在2004年给新疆巴州师范学校做演讲时,提到教师成功的四个标志:
1.学生对你知识的折服
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承。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想让学生折服,教师的学识水平就要远远高于所要教学的内容。
我们要明白学校里所学的一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有更强的方向感,要倾听窗外的声音,要不断挣脱自己生存环境和知识的限制,努力学会“睁眼看世界”,做一个视野开阔的人,我们要用每一天的努力去造就更多一点的“优异”。
其实,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四有”好教师之有扎实学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达到比自己所教的知识丰富50倍,才能算是个好老师。在信息化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学生获取、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比教师还快,现在的教师除了必须拥有扎实的学识,更应该拥有复活知识、打通知识的能力,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索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现今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老师必须先成为全面发展的老师。
今天的教师处境极为不利,处在各种各样的约束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真人”也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道德的肯定”意味着你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把目光平等地投向所有的人,特别是投向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那些更需要你帮助的人。
天分对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儿童你往往还难以知道他的天分在哪里时,教师的期待、公正,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对每一位学生诚恳的帮助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实,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四有”好教师之有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么注视孩子的,你眼中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慈祥、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能为他们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素养是否能够引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甚至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否也都具有可贵的“教育价值”?
学生们对你的“依恋”绝非空穴来风,在教育之中也确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种“互动着的爱”深深润泽着彼此的生命,构成了教育中最动人的“人性美”。
其实,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四有”好教师之有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张文质先生认为所谓的“好教师”,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在今天这样的教育格局中,他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要有站在人类正义和正道一边的意识,好教师“应该比热爱自己的党派和教会更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克制自己,不做不义和羞耻之事,要尽量去减轻教育的痛苦,能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做他们生命的保护人和精神的范本。
其实,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四有”好教师之有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总需要人去探索。
一名好老师,应该把“传道”之“道”,蕴含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之中,用正确的方法诠释科学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文明,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建设者,用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好教师”也不是天生的,当我们有生命的投入,有辽阔的方向,有自己认定的使命,我们努力“向前奔突”,不怕挫折,不轻易屈服,我们就走在成为“好教师”的路上。
学会宽容。
学会等待。
学会倾听。
学会欣赏。
学会赞美。
学会参与。
学会合作。
学会表现。
学会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