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这样教更有效——跟着王林波老师上语文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鱼的快乐吧 Author 微笑的鱼
1
谷里云课堂相见
11月10日,我在谷里云课堂聆听了特级教师王林波老师的《上好统编语文课,你需要掌握这三招》的公益讲座,受益匪浅。
令我更喜的是,次日就收到了在谷里云书店购买的王老师的书——《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因为正处于学习的兴奋点上,所以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此书,王老师结合教学实录向我们介绍了六类文体(散文、文言文、寓言与童话、古诗词、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有效教学方法。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认真学习和记录了第一章“散文,这样教更有效”,收获真的很大。
2
怎样有效教学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教学我们会步入一种模式化的境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下面就来看看王林波老师是怎样有效教学散文的?
一、把握文体特性,教好这一类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中总有一根贯穿全文线索的线,教学时就要紧紧拽住这根线。教学散文时,我们既要关注作者选材的丰富性,视角的多元性,还要注意文章中心集中的特点,学会聚焦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二、紧扣文本特点,教好这一课
散文的语言表达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教学时,我们要窥探作者语言的多变性,教出这一课的风格来。贾平凹先生《丑石》一文中,就一个“哟”字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凸显这一课独有的表达风格来。
三、联结已有经验,感悟情与理
教学散文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刻意蕴。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或者阅读经验,将新知与旧知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与理。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对散文的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王老师用四节优秀课例向我们深入地阐述怎样教得有效?
3
散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聚焦,凸显文体特点
——以景洪春老师《匆匆》一课为例
(一)聚焦字词,品析其中意味
景老师聚焦反复出现的词句,让课堂学习更有效,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匆匆》一文只有短短的600多字,却出现了十个“日子”。景老师告诉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接着关注文章的灵魂——“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像这样反复出现和反复强调的语句值得我们关注、品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落实语用,习得表达方法
落实语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景老师在教学《匆匆》时让学生换成诗歌的形式来朗读课文,学生很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 )的时候,日子从( )中过去”练习说话,感受时间的匆匆而过。
教学时,景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更加深入地让学生了解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平凡琐事,把这些平常的事反复写,反复强调,让我们感受到时间需要珍惜。他不是在讲述枯燥无味的大道理,也不是在空洞呼喊,而是通过对平平常常事情的反复吟咏,形成了一种诗的韵律。
就这样层层推进,景老师让语言运用落到了实处,切切实实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识体而教,凸显散文特点
《匆匆》一文,看似零散随意的段落间有着缜密的逻辑关系,足见作者布局谋篇之匠心独具。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作顺序是否可以颠倒,在思辨中让学生感受作者层层推进的表达特点。
在教学文章要告诉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这个道理时,景老师没有贴标签式地灌输,而是通过介绍朱自清先生的成就,从而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向纵深处思考,并明白作者 的良苦用心。看了景老师的教学实录,真的是被震惊到了。
二、语言有变化,表达更灵动
——《火烧云》教学为例
《火烧云》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为了达成把事物写清楚这一教学目标,王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指向“语用”的台阶,让学生拾级攀登。他抓住了萧红这篇文章“语言有变化,表达更灵动”的特点 把“语用”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
本课王老师从三个大板块进行教学。
(一)联接旧知,导入新课
以“我会变”导入,引出“水”,再引出水在空中会变色,穿不同颜色衣服,接着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火烧云的描写,最后引出课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语文经验,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二)整体感知 积累词语
这一板块主要通过词语的教学来感知课文内容。王老师对词语进行分类教学,对描写颜色的、形状的、变化很快的三组词语进行教学。其间还拓展了相关构词方法一样的词。最后进行小结:读了这些词语,我们清楚了,原来这篇文章在介绍火烧云时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颜色、形状和变化快。
(三)聚焦表达,落实语用
1.对比中发现表达秘诀,朗读中加深体会
这个环节中最精彩的就是让学生加入感叹词,增加了学生表达的乐趣,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习得和运用新鲜的语言。
教学: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了。
找出这段话一共出现了四个“了”,写出看到火烧云时人们激动的心情。(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激动之情)
然后提供一组感叹词,让学生读的时候加进去。
变成:晚饭过后,看呀,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嘿,小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啊,大公鸡变成金的啦了。妈呀,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下面就让学生添加不同感叹词,并想象红烧云还能使什么变色?连起来说。学生在一练一说中得到了“语用”的训练。
2.拓展中丰富词汇,积累实践中学会表达
这一个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对颜色词语的积累和运用。通过教学,王老师告诉学生,写火烧云的颜色,用了不同的方法,语言有变化,表达就更丰富了。
教学中,王老师精确地找到了教学的关键——学生与教材中间的介质, 然后进行描写颜色词语的拓展,让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为学生接下来的积累和运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这40分钟里,王老师和学生的生命在一起拔节。
三、让学习深度发生,让语用有效落实
——《荷叶圆圆》教学为例
这节课,王老师着力打造聚焦语文要素的教学板块,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将本课的语文要素落在实处,学有成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王老师以谜语导入,引出荷花,再以“荷叶圆圆”为载体,让学生练习说话荷叶( )、荷花( )、水珠( ),使用叠词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有效勾连到课后练习题。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王老师采用词语分类教学,将字词教学和文本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一类词语是课文的四个主要角色(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第二类词语时由不同角色对圆圆的荷叶产生的联想(歌台、摇篮、凉伞、停机坪)。然后,王老师通过示范“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将两组词语联系起来,呼应文本。
(三)聚焦表达,积累运用
1.变化句式,练习说话
王老师紧扣课文的四个重点句“( )说:荷叶是我的( )”,变化说法,练习说话。教学中,王老师还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发散思维,落实对“语用”的有效迁移。
2.聚焦词语,积累运用
王老师扣住重点词语“亮晶晶”,拓展到ABBA式的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动作模拟中体味“躺”字。
3.联系古诗,品析用词
王老师再次借助插图,从“躺”到“蹲”再到“立”,引导学生体味用词的精妙。此时,学生想到了古诗《小池》中的“立”,王老师立即抓住这生成点,拓展到古诗。
4.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四、关注表达方式,落实语言运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
(一)揭示课题,在猜测中引导运用
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渗透一种理解词语的 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秦岭”“小兴安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字词,在认读中丰富积累
王老师深入解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精选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是含有生字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组合的规律,既提高了积累的效果,也为学生理清课文顺序作了铺垫。
(三)品读课文,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王老师将描写四季树木的句子归类整理,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学生就能发现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大有益处。
4
小鱼儿给你划重点
上好统编语文课,你需要掌握这三招——
第一招:在思考中追问,让解读更加深入
第二招:在传承中求变,让教学充满新意
第三招:在思辨后融合,让编者意图体现
跟着王林波老师学习,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有很大收获的。这是我看了《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第一章“散文,这样教更有效”后整理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扫码 遇见好书~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