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文学性文本解读策略与教学设计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026天
(此文根据直播录像整理,保留较多口语化。)
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最近一个多月,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大事,你觉得是哪三件事情?冬奥会,乌俄战争……
情感激烈的时候,人会选择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是借助于歌曲;有时,会通过诗歌;有时,写一篇散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的,当我们碰到大事情或有各种各样不同情感的时候,会借助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们看到优美的风景,你也情不自禁会抒发自己的情感,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词语。
有人说文学是无用的,但是我想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文学的话,那将会黯然失色。理查德.霍加特在关于文学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番非常有意思的话:“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探索、追寻以及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因为从文学当中,我们可以经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各种人生。因此,透过文学,我们将能更宏观而诚实地洞悉生命中的所有脆弱。”
生命是脆弱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学让脆弱的生命更有韧性、更加坚强。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的比重应该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解读文本,把文学性教材解读好了,基本上小学语文的半壁江山都在了——当然其他文本也同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聚焦文学性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有三个本位,哪三个本位呢?作者本位、文本本位、读者本位。
第一,作者本位
每一个文本都是诞生在作者笔下,我们要用心聆听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审慎的作家,往往斟酌再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
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要玩味语言、,这样才能把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听懂。
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会被教材带偏。可能作者不是重点想要表达这层意思,可是进入一个单元之后,会把文章的主旨搞偏了。
比方说:关于《梅花魂》,作者跟着祖父学古诗——赏墨梅——送墨梅,主要表达了思乡之情。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祖父。
这个文本核心的主旨是什么呢?应该是思乡之情,而不是爱国之情。
可是我们的人教版教材曾经把它和《狱中联欢》放在一起,突出爱国,却削弱了思乡之情。
要想真正读懂这个文本,必须反反复复读这个文本,必须反反复复读原文,还可以阅读作家创作手记。
作家陈慧英在创作谈当中,写下过这样一番话:“《梅花魂》是我家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千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
所以这个文本,书写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傲雪梅花的民族魂。爱国有吗?当然有!但它的核心思想是“思乡情”置于“民族魂”之前。
美国批评家赫施在《阐释的有效性》这篇文章里提到:“为了寻找一个客观的、恒定不变得准绳,就只有把作者奉为唯一的权威。”
所以,我们在文本解读的时候,首先要用心去聆听作者的想法。如何聆听作者的声音,我习惯采取裸读的办法。什么叫裸读呢?就是不去看其他材料,不去看教参,不去看其他人的文本材料,就是自己拿到这个文本,一遍又一遍大声地读,读着读着,你就读出了这个文本的味道。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支玉恒先生,有个备课的秘诀:”他拿到一个文本的时候,不去看其他的教参,而是对着这个文本大声朗读,然后,把文本反扣过来,脑子里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就是这个文章的主旨。
我曾经听过支玉恒先生上《曼谷的小象》。支老师读了以后,这篇文中里发现到处都是“美”:人物很美,景色很美,阿玲很美,小象很美,到处都很美。这个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支老师聆听文本后的发现。
文本解读,忠实于作者,非常重要。
其实,一个文本进入教材以后,有了第二作者——教科书的编者。通过教科书编者的再创造,文本有了新的使命和价值。
所以,我们还要关注第二作者。
比方说;鲁迅的《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大部分老师只就《少年闰土》教《少年闰土》,也有一些老师,会引进原文《故乡》。
这个文本的解读,大家认为有没有必要引进原文《故乡》?
在我个人看来,六年级的孩子,非要让他还原鲁迅《故乡》中的那一段描写,真的没有必要。通过《少年闰土》,让孩子们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初步领略鲁迅文学作品的魅力,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尊重教科书编者,不一定非要还原文本。
因此,解读文本要关注教材改编以后,它的使命、价值,它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尤其是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序列。也就是,在解读这个文本的时候,你要关注语文要素之前曾经有过一些什么样的要求,之后还会有什么?这些,我们去整理整理,就会发现,很多语文要素,都是有前后联系的。比如说:感受体会,这是小学语文教材出现最多的两个核心词。
所以,咱们每个年段感受体会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把握清楚。这样才不会三年级干了四年级的事情,四年级提前干了五、六年级的事情。
再比方说: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关注与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复述课文,朗读与默读,想象与表达,理解,提取信息,这些语文要素,它都涵盖了语文教材的好几册。所以,我们要把它们的谱系理出来。只要搞清楚每一个语文要素,它所处的位置,我们才能够用更好地读好教材编者,也就是第二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特别要指出的是,文本解读绝不是就单单那篇文章,它包括:教材导语、插图、课后题、阅读链接,它们组成了广义的文本。
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只是针对这篇文章,而是要把整个内容纳入解读的范畴,这样,文本才能成为一个大文本而不是一个小文本。
第二,文本本位
接下去,我们切入到文本。文本解读,读文本是第一位的。
如何解读文本呢?是有一些窍门和一些钥匙的。接下来,我教给大家四把文本解读的钥匙。
钥匙一:抓文本矛盾处
举个例子:《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文本。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补一张破帆,等候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等了好长时间没有归来,她觉得睡觉还早,于是,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于是把她的三个孩子抱回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后来,渔夫回来了,主动提出收养。 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有一个感觉非常矛盾的地方:睡觉还早。
明明睡觉不早了。你看,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以及后边提到,大概是昨天吧,回来已经是凌晨了。可为什么却觉得睡觉还早呢?你看,这就是文本极度矛盾之处。 作家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睡觉还早”?说明她老是熬夜干活。她不熬夜干活行不行呢?那么多的家务要干,五个孩子要照料,破帆破网要修补,干不完的活,而且,丈夫一大清早出去打鱼了,风平浪静的时候,经常是午夜时分才回来,穷啊!风浪这么大,她都觉得睡觉还早。一个“睡觉还早”写出了穷人的“穷”。 多么精彩的四个字!可以说,这四个字,笔力千钧!抓住了这个文本矛盾之处,深入开掘,打一口深井,文本的内核就被发现了。 文本矛盾处,也是文本张力处。张力是由矛盾制造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祖父的园子》——萧红的一篇经典文本。
《祖父的园子》貌视写景的文章,其实是《呼兰河传》节选下来的文章。当它在小说里的时候,是小说里的组成部分。把它单独拎出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一篇散文,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篇小说,只是读起来像散文,像诗,像散文诗。 按题目来分析的话,照理应该把花园的大、花园的美作为重点展开来写。可是,这里却把“园子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由的”作为重点来写,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矛盾,就带领孩子们破解这个矛盾。 这篇文章我是这样教的:(点击下方蓝字阅读)
张祖庆:《祖父的园子》最新版教学设计(附课件下载)
我们破译了写作的秘诀:作者不是为了写花园之美,而是借花园万事万物之自由,写出作者萧红对童年生活的怀恋,才是文本想要告诉读者的。眼中园是看到的,心中园是她魂牵梦绕的,而梦中园是她永远回不去的。
所以,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抓住矛盾处,涵咏体察,方能探得骊珠。我们要透过文本表达的形式,去触摸文本的内核,这才是最关键的。
钥匙二:抓文本反复处
好多绘本,它会反反复复出现一句话。有个绘本叫《神奇飞书》,讲“莫里斯在他自己写的书商,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写下他的理想与希望。”这句话出现三次,这句话这就是文章反复出现的。是整个绘本的核心。
很多文章都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出现同一句话,一咏三叹。抓住了这样一些反反复复的地方,你就抓住了文本的内核。 反复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
《金钱的魔力》非常典型。
文章说的是:一位富豪兄弟得到一张百万英镑,想找一个穷光蛋当小白鼠。哥哥说,他一定会被饿死或被抓进大牢。弟弟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富翁。结果一个月后,这个穷光蛋真的成为了一个富翁,因为他手里有一张百万英镑。有一次他来到了服装店,因为找不到零钱,托德嘲讽他。可是他掏出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时候,边上的老板就对他热情洋溢地对他说了一番话。 现在,我来客串一下服装老板:
那么多的内容,实际上我们把它理一理的话,就是“你把衬衫、裤子、背心、上衣穿上合你的身。” 现在,我要在直播间带货了,化身李佳琦:
各位家人们,大家好,欢迎光临佳琦直播间!今天晚上要为大家带来新款时尚的西服。请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精致,又雅致,简直像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哈!裤子没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各位,上衣服,只有一百件!衣服抢光了。
同样是把自己的服装推销出去,刚才那位老兄说了399个字,而我167字可以把它讲清楚,你们也愿意来买我的衣服。作者为什么要用399个字来写老板说的话呢?
看到这么多钱老板语无伦次;老板怕顾客生气走掉;迎合顾客,让顾客心花怒放;刻画了见钱眼开的势利商人形象。 刚刚的写作密码是“机关枪写作法”不停顿、密不透风,长长的一段话不分段写。而且,我们发现了,这段话有很多语气词和感叹号,夸张地渲染。 发现了写作密码,我们再去寻找生活中喋喋不休说话的人:妈妈、奶奶、导游、推销员……包括此刻给你们上课的祖庆老师。 于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习《金钱的魔力》特别的表达方式,用不分段、极其夸张的语言,写出你身边喋喋不休的那个人。 孩子们不仅演得惟妙惟肖,十五分钟平均写了300多字,非常精彩。
每一个文本都是诞生在作者笔下,我们要用心聆听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审慎的作家,往往斟酌再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
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要玩味语言、,这样才能把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听懂。
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会被教材带偏。可能作者不是重点想要表达这层意思,可是进入一个单元之后,会把文章的主旨搞偏了。
比方说:关于《梅花魂》,作者跟着祖父学古诗——赏墨梅——送墨梅,主要表达了思乡之情。
这个文本核心的主旨是什么呢?应该是思乡之情,而不是爱国之情。
可是我们的人教版教材曾经把它和《狱中联欢》放在一起,突出爱国,却削弱了思乡之情。
要想真正读懂这个文本,必须反反复复读这个文本,必须反反复复读原文,还可以阅读作家创作手记。
作家陈慧英在创作谈当中,写下过这样一番话:“《梅花魂》是我家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海外儿女滴泪的心声。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千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
所以这个文本,书写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傲雪梅花的民族魂。爱国有吗?当然有!但它的核心思想是“思乡情”置于“民族魂”之前。
美国批评家赫施在《阐释的有效性》这篇文章里提到:“为了寻找一个客观的、恒定不变得准绳,就只有把作者奉为唯一的权威。”
所以,我们在文本解读的时候,首先要用心去聆听作者的想法。如何聆听作者的声音,我习惯采取裸读的办法。什么叫裸读呢?就是不去看其他材料,不去看教参,不去看其他人的文本材料,就是自己拿到这个文本,一遍又一遍大声地读,读着读着,你就读出了这个文本的味道。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支玉恒先生,有个备课的秘诀:”他拿到一个文本的时候,不去看其他的教参,而是对着这个文本大声朗读,然后,把文本反扣过来,脑子里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就是这个文章的主旨。
我曾经听过支玉恒先生上《曼谷的小象》。支老师读了以后,这篇文中里发现到处都是“美”:人物很美,景色很美,阿玲很美,小象很美,到处都很美。这个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支老师聆听文本后的发现。
文本解读,忠实于作者,非常重要。
其实,一个文本进入教材以后,有了第二作者——教科书的编者。通过教科书编者的再创造,文本有了新的使命和价值。
所以,我们还要关注第二作者。
比方说;鲁迅的《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大部分老师只就《少年闰土》教《少年闰土》,也有一些老师,会引进原文《故乡》。
这个文本的解读,大家认为有没有必要引进原文《故乡》?
在我个人看来,六年级的孩子,非要让他还原鲁迅《故乡》中的那一段描写,真的没有必要。通过《少年闰土》,让孩子们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初步领略鲁迅文学作品的魅力,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尊重教科书编者,不一定非要还原文本。
因此,解读文本要关注教材改编以后,它的使命、价值,它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尤其是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序列。也就是,在解读这个文本的时候,你要关注语文要素之前曾经有过一些什么样的要求,之后还会有什么?这些,我们去整理整理,就会发现,很多语文要素,都是有前后联系的。比如说:感受体会,这是小学语文教材出现最多的两个核心词。
所以,咱们每个年段感受体会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把握清楚。这样才不会三年级干了四年级的事情,四年级提前干了五、六年级的事情。
再比方说: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关注与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复述课文,朗读与默读,想象与表达,理解,提取信息,这些语文要素,它都涵盖了语文教材的好几册。所以,我们要把它们的谱系理出来。只要搞清楚每一个语文要素,它所处的位置,我们才能够用更好地读好教材编者,也就是第二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特别要指出的是,文本解读绝不是就单单那篇文章,它包括:教材导语、插图、课后题、阅读链接,它们组成了广义的文本。
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只是针对这篇文章,而是要把整个内容纳入解读的范畴,这样,文本才能成为一个大文本而不是一个小文本。
第二,文本本位
接下去,我们切入到文本。文本解读,读文本是第一位的。
如何解读文本呢?是有一些窍门和一些钥匙的。接下来,我教给大家四把文本解读的钥匙。
钥匙一:抓文本矛盾处
举个例子:《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文本。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补一张破帆,等候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等了好长时间没有归来,她觉得睡觉还早,于是,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于是把她的三个孩子抱回和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一起。后来,渔夫回来了,主动提出收养。 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有一个感觉非常矛盾的地方:睡觉还早。
明明睡觉不早了。你看,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以及后边提到,大概是昨天吧,回来已经是凌晨了。可为什么却觉得睡觉还早呢?你看,这就是文本极度矛盾之处。 作家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睡觉还早”?说明她老是熬夜干活。她不熬夜干活行不行呢?那么多的家务要干,五个孩子要照料,破帆破网要修补,干不完的活,而且,丈夫一大清早出去打鱼了,风平浪静的时候,经常是午夜时分才回来,穷啊!风浪这么大,她都觉得睡觉还早。一个“睡觉还早”写出了穷人的“穷”。 多么精彩的四个字!可以说,这四个字,笔力千钧!抓住了这个文本矛盾之处,深入开掘,打一口深井,文本的内核就被发现了。 文本矛盾处,也是文本张力处。张力是由矛盾制造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祖父的园子》——萧红的一篇经典文本。
《祖父的园子》貌视写景的文章,其实是《呼兰河传》节选下来的文章。当它在小说里的时候,是小说里的组成部分。把它单独拎出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一篇散文,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篇小说,只是读起来像散文,像诗,像散文诗。 按题目来分析的话,照理应该把花园的大、花园的美作为重点展开来写。可是,这里却把“园子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由的”作为重点来写,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矛盾,就带领孩子们破解这个矛盾。 这篇文章我是这样教的:(点击下方蓝字阅读)
张祖庆:《祖父的园子》最新版教学设计(附课件下载)
我们破译了写作的秘诀:作者不是为了写花园之美,而是借花园万事万物之自由,写出作者萧红对童年生活的怀恋,才是文本想要告诉读者的。眼中园是看到的,心中园是她魂牵梦绕的,而梦中园是她永远回不去的。
所以,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抓住矛盾处,涵咏体察,方能探得骊珠。我们要透过文本表达的形式,去触摸文本的内核,这才是最关键的。
钥匙二:抓文本反复处
好多绘本,它会反反复复出现一句话。有个绘本叫《神奇飞书》,讲“莫里斯在他自己写的书商,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写下他的理想与希望。”这句话出现三次,这句话这就是文章反复出现的。是整个绘本的核心。
很多文章都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出现同一句话,一咏三叹。抓住了这样一些反反复复的地方,你就抓住了文本的内核。 反复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
《金钱的魔力》非常典型。
文章说的是:一位富豪兄弟得到一张百万英镑,想找一个穷光蛋当小白鼠。哥哥说,他一定会被饿死或被抓进大牢。弟弟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富翁。结果一个月后,这个穷光蛋真的成为了一个富翁,因为他手里有一张百万英镑。有一次他来到了服装店,因为找不到零钱,托德嘲讽他。可是他掏出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时候,边上的老板就对他热情洋溢地对他说了一番话。 现在,我来客串一下服装老板:
那么多的内容,实际上我们把它理一理的话,就是“你把衬衫、裤子、背心、上衣穿上合你的身。” 现在,我要在直播间带货了,化身李佳琦:
各位家人们,大家好,欢迎光临佳琦直播间!今天晚上要为大家带来新款时尚的西服。请把您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精致,又雅致,简直像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哈!裤子没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各位,上衣服,只有一百件!衣服抢光了。
同样是把自己的服装推销出去,刚才那位老兄说了399个字,而我167字可以把它讲清楚,你们也愿意来买我的衣服。作者为什么要用399个字来写老板说的话呢?看到这么多钱老板语无伦次;老板怕顾客生气走掉;迎合顾客,让顾客心花怒放;刻画了见钱眼开的势利商人形象。 刚刚的写作密码是“机关枪写作法”不停顿、密不透风,长长的一段话不分段写。而且,我们发现了,这段话有很多语气词和感叹号,夸张地渲染。 发现了写作密码,我们再去寻找生活中喋喋不休说话的人:妈妈、奶奶、导游、推销员……包括此刻给你们上课的祖庆老师。 于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习《金钱的魔力》特别的表达方式,用不分段、极其夸张的语言,写出你身边喋喋不休的那个人。 孩子们不仅演得惟妙惟肖,十五分钟平均写了300多字,非常精彩。
再如《穷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凡此种种,都是反复。抓住了反复,就抓住了文本解读的密码;抓住了这些反复,研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内核。
钥匙三:抓易忽略处
钥匙四:抓文体特征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文、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
所以抓住文体去解读,就能解读出这个文体的特征。 《猴王出世》是古白话文小说,它的文体特点是:语言凝练、简洁,句式整齐,有节奏感,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情节富于传奇色彩,适合朗读、讲述。根据这样的解读,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板块:默读,梳理故事情节
①石猴从哪里来?
②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第二板块:批注,探究领袖气质
①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石猴具有领袖气质?学生浏览课文,找句子,写感受后分享。
②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句子表达有什么特点?
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还原品味了语言,教出了古白话文的特点。
第三板块:统整,提炼石猴品质
①如果让你在黑板上只选三点,你认为石猴之所以成为王的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小组讨论,按重要性,依次标出1、2、3,并想一想这样标序的理由。
②选择最精彩的一处,用单田芳说评书的形式说出来。
这样,人物形象、品味语言、复述都在课堂上落地。正因为我们抓住了古白话文的文体特点,所以有了这样精彩的设计,精彩的演绎。 《桥》小小说,我们关注它的环境描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你看,句子短短的,但是画面特别鲜活,语言精练,环境变化,情节推进。我们关注了环境的变化,再关注小小说的结尾: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如果结尾这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或这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儿子。味道就没有了。 到最后,才把整个文本最关键的信息呈现出来,这就是小小说特点。情节到最后一刻,才把大大的包袱抖落开来,让人恍然大悟。
我们就要把小小说凝练的语言,环境变化,独句成段,陡转式结尾一些特征把握住,教给学生。
第三,读者本位
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既要有老师的发现,还要带着学生去发现文本,让文本解读之旅,成为师生心灵碰撞的旅程,而不是,把我们的解读全盘灌输给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作为文本主体的这种体验,带着学生亲近文本,发现文本。
文本的意义,是从每一个阅读主体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不同的人阅读《红楼梦》会有不同收获。因为阅读主体的心灵不一样。老师带着孩子发现文本,这是文本解读的姿态。
比方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这段话: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会读出了什么样重要的信息?
这就是让对话主体参与进来,发现文本。
再比方说,《穷人》这个文本,第一节课,我让学生去寻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第二节课,我引导学生去发现,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 )。在字里行间,孩子们发现了他们的善良、勤劳、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
这段话中有这样的句子:
再创设一个小练笔: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的前几天,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请用一段内心独白,描写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适当运用省略号。
这就是带着孩子们发现文本,丰满文本,文本越读越厚。带着阅读主体去发现文本,建构文本,让文本活在每一个阅读主体的心灵深处。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有言:“语文老师当是语言奥秘的探索者、解密者、思想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言说的引领者。”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就是你自己读到的,你读到了什么,才有可能带着孩子们去发现什么。一个老师只看着眼前的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是无法让你的孩子看到三丈远的地方。老师要做精神上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人,要让自己的精神海拔耸立起来,才能看到远方。侏儒是无法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巨人。
老师站得高,学生才能看得远。
“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语言灵性和悟性的一个过程。”(潘新和)
发现文本是最重要的,所以,语文老师,唯有对语言葆有不倦探索的好奇心,才能发现文本更多的奥秘,拥有更多打开文学宝库之门的钥匙。要对语文世界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文学对象只是一个只存在于运动中的特殊尖峰,要使它显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叫做解读的行为。文学是一座冰山,语言表面所读到的只是它的尖峰,需要通过解读才能发现,冰山底下意蕴更丰厚的部分。
那么,文本解读能力如何去提升呢?解读文本如游泳,只有在水中,你才会游泳;只有跳入水里,才能更好练就水性。只有沉入文本,在语言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才能更好地去感受语言,发现语言: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