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焕新颜”!荔湾这里的居民这样“绣”出自己的幸福→
“过去小区道路老旧不平整,晴天扬尘,雨天积水,污水乱排,河涌发臭;花基、石墩规划不够科学,电动车占道,场地拥挤,人车同道,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对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前的小区环境,广州市荔湾区彩虹街道冼家庄社区的居民黄先生不太满意。
而现在,彩虹街道冼家庄社区不仅大部分路面都已修缮重铺,还对交通通道进行了人车分流,使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电动车规范充电、停放,社区晒地重新整顿,为居民留出了更多行走空间;对变黑发臭的驷马涌进行水质修复、监督辖内排污情况,河涌两岸滨水人居环境得到了美化提升……这些改变都得益于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程,冼家庄社区已从破败杂乱的老旧小区变身成为了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成为了荔湾区彩虹街道在“社区绣花”行动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的有效成果。
1
党建引领共商共建
“臭涌”变“靓涌”
“以前的驷马涌用‘大江大河’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地理发展与历史变迁,河道渐渐变窄,才演变成了如今看到的一条小河涌。”聊起彩虹桥与驷马涌的历史,荔湾区彩虹街冼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黄文涛有说不完的故事。
驷马涌贯穿冼家庄社区,过去是西北入广州城的主要水道,如今是荔湾路和西华路的分界线。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驷马涌受到了严重污染,水质浑浊发黑,水体变质发臭,严重影响了河涌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河涌治理迫在眉睫。
为改善冼家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荔湾区彩虹街道党工委一直坚持以党建引领践行广州市“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理念,联动各方资源参与共建共治驷马涌优美水环境,发掘培训河涌周边居民群众成为治水志愿者,推动其广泛参与河涌治理全过程。
慕容燊林就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之一。他与十几名老街坊共同组建了“乐行驷马涌”志愿服务队伍。队伍建立至今,志愿队坚持每周开展河涌巡查活动,用脚步记录驷马涌的变迁,团队成员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驷马涌从“臭涌”到“靓涌”的美丽蝶变。
2024年,志愿服务队在冼家庄社区党委指导下,成立了驷马涌,党建引领社区环境品质提升的力量更加坚定。现在,每周三的上午,驷马涌沿岸都会出现志愿者们带着各类仪器工具,开展巡河工作的身影。他们通过查看河涌情况,抽样测量水质pH值、溶解氧、氨氮等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治水部门反馈。11年来志愿服务队进行巡河护涌行动逾500次,服务时长达2万小时,记录了驷马涌的点滴变化,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同促进河涌长治久清的氛围,绘就社会泊水新画卷。
在“社区绣花”的过程中,驷马涌逐渐消除黑臭,重新展现美貌。随着水质不断恢复,驷马涌两岸的滨水环境整治工程也不断推进。
“驷马涌两岸大片封闭隔绝的灌木丛如今被修建为健康步道和亲水的景观台阶,开辟彩虹文化广场、树荫广场、大榕树广场等滨水广场5个,增设坐凳850米,绿化美化水岸810米,打开滨水空间约1.4万平方米。让涌边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释放,使得原先仅具备快速穿行功能的涌边环境变得多元。”黄文涛说。
居民黄先生说:“河涌不黑不臭了,滨水环境漂亮了很多,我们居民都更愿意出门走走了。”驷马涌成为了贯穿冼家庄社区的重要景观廊道,更是居民社交的纽带,让更多的民生故事在涌边的公共空间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2
空间畅通安全加码
“堵心路”变“舒心路”
行走在冼家庄社区,道路宽敞,人车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宣传墙壁绘色彩明快,童趣盎然;彩虹晒地设置了不少石桌石椅,方便家长等待接送上下学,平日里也有不少老街坊围坐一起聊天下棋,老西关独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荔湾区西华路小学就坐落在冼家庄社区,学校门口的彩虹晒地原先设置了很多石墩和花基,不仅压缩了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在小学上下学时段也会造成堵塞,交通不畅,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社区绣花”行动,社区不断创新品质提升,开辟有限空间的多样功能,如今这里成为了居民们运动健身的活力空间,遛鸟、花毽等岭南传统生活场景的展示空间,也是家长们等候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林下空间,社区各类活动与志愿服务的互动空间。
“我们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加强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关爱与保护。”彩虹街道办事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张旭表示,街道社区广纳民意,通过居民大会、民意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社区内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织密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冼家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不仅如此,在近一年来的品质提升过程中,冼家庄社区探索出“西华九式”,以一环扣一环的九个招数打通电动自行车治理堵点。“之前西华苑小区内架空层、公共花园及小区地下停车场原有约300台电动自行车停放,严重影响居民出入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黄文涛说。为做好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冼家庄社区居委与西华苑物业公司展开联合行动,向小区业主发布通知,规定小区电动车实行“只出不进”,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同步通过小区微信群广泛耐心宣传,要求小区停放的电动车车主将车辆移出小区外。“西华苑小区的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自今年3月开始实施以来,至今保持良好。西华苑小区也成为了荔湾区第一个实现小区内部电动自行车“有序全退场”的生活小区。
3
人车分流业态上新
“社区边角料”变身“方寸小公园”
古水荡漾、古树婆娑。史书记载的荔湾西约,位于现今周门荔枝湾西苑处,巷口有一株古榕树,是这个古老河道边历史村落的见证者。但在环境改造、古树保护的过程中,有社区居民反映,古榕树周边空间局促、高差大、路段人车同道,拥挤混乱,易发生碰撞。
为解决这一居民出行安全问题,冼家庄社区针对古榕树周边空间特点,创新设计了曲形彩虹梯田。“彩虹梯田以阶梯方式种植植被,消化坡度差,减少空间的压榨感,形成分级海绵,建构景观与功能相融合的亲水步道,实现了人车分流,疏通了社区内道路交通,也让居民出行安全更有保障。”张旭说。
存在类似问题的还有周门北路。作为从西华路进入社区的重要通道,周门北路多年来因路侧没有规划设置人行道,人车混道其中。结合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冼家庄社区利用路北侧常年围蔽无人管养的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海绵口袋公园。
“根据口袋公园小巧、灵活、便捷的特点,我们拆了该路段绿化围蔽的铁护栏,保留原有乔木,重新搭配高低错落的灌木和草坪,增大开放共享绿色空间。同时铺设一条贯穿西华路到驷马涌绿道的人行道,解决社区居民多年诉求的人车混道安全问题。配合社区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设置休闲座椅、健身路径,链接驷马涌绿道,形成连贯的绿道网络,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黄文涛介绍,改造后的海绵广场口袋公园,既满足了社区居民运动、交往、园艺等娱乐休憩的功能需求,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庆祝节日、文化交流的活动阵地。
为了动员社区居民从城市绿色景观的“旁观者”,转变为绿色生态的“建设者”,街道社区还组织了“植树护绿”、“绿地认养”的系列活动。张旭说:“通过让居民深度参与到公园内植物选型、搭配、栽种和维护的全过程中,科普植物疗愈与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让居民走进绿地、利用绿地,改变传统保护观念,提高公园管理水平。”
随着社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周边的业态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通过改善公园的绿地基础服务,让小公园与周边青年公寓、茶饮文创商铺等活力节点形成有效联动,在此过程中居民和商户都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变美带来的生态效益,提升了居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使“社区绣花行动”深入人心,激活了老城区街区的影响力。
冼家庄社区不断健全慢性路网,因地制宜,为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更添安全与安心的同时,也为古水西约完美保存历史印记,让社民在河畔古树下谈论家长里短时,能感受到悠悠的岭南乡愁,绘就了老城区“方寸之美”,兜起了民生“小幸福”。
【来源 南方+记者 马艺天】
【图片 南方+、广州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欧阳南音】
【审核 钟璟 唐源辕 段丁】
🎦 关注广州荔湾发布视频号,掌握最新动态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