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国人并没有"相逢一笑泯恩仇"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种族问题引发的骚乱,在美国一些城市,已经发展到捣毁城市雕像的地步。南北战争中南方的军事将领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危在旦夕,眼看就要不保。而哥伦布的雕像,已经被人拉倒在地,尘归尘,土归土了。
捣毁这些雕像,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这些历史人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里不打算讨论。本文要说的是,出了捣毁雕像这种事,我们才知道,原来美国并没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可有点出乎意料。
南军将领罗伯特·李将军雕像 | 图片来源:互联网
此前,在一些介绍美国政治文化的著作中,可以见到下面这些话:
“这场战争不仅解放了奴隶,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文明和风格:宽容、和解、礼貌与尊重”。
“战争没有给人们的心灵留下创伤和后遗症,而是给社会带来了持久安定、和睦与繁荣”。
这些作者还指出,美国人在城市中公然给南方战败者立雕像,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因为政治立场而妖魔化历史人物,这充分说明了美国政治文化的成熟和宽容。
实话实说,当初看到这些介绍的时候,是有些头脑震撼的。李将军这种人,是公然分裂国家打内战的大反派,不被批倒批臭就不错了,居然还会给这种人立雕像,供后人纪念。美国人这政治观念,还真是不一般啊。
打那以后,就有了一个印象:凭借高度成熟的政治观念和宽容的政治文化,南北战争这样惨烈的内战,美国人都能把它彻底送进博物馆。战争造成的社会撕裂,已被完全弥合和治愈。人们已经完全心平气和地谈论历史了。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种境界,真是令人向往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到了2020年,突然爆发的种族骚乱中,这些雕像成了斗争对象和革命目标,这些历史人物,看来啊,还是逃不脱“被批倒批臭”的命运。
那么,是不是说那些介绍美国政治文化的作者是在骗人或者自欺欺人呢?这样说也不公平。事实上,此前考察美国政治文化,得出那些结论,是符合事实的——符合当时的事实。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谁能想到美国社会变化那么快、那么大呢?不必以今天的事实推翻过去的结论。
当然,既然事实变了,观点应该跟着变。或许,美国人的政治观念、政治文化曾经是成熟而宽容的,但到了现在,恐怕不能那么说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直接来说就是,曾经的成熟、宽容,与其说是来自更高级的观念更高贵的人性,不如说是来自更优厚的环境。人性其实从来没变。变化的是外部环境和条件。
美国南北战争打得很惨烈,但战争让美国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国真正建国应该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算起。美国有了超越欧洲的统一大市场,并开始持续开发西部。
完成了国家统一真正建国以后,也就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上一帆风顺,内部外部都没有重大的危机和挑战,一路赶超其他国家,到19世纪末,经济上已经成为第一强国。
真正弥合社会分裂、治愈战争创伤的,正是这种快速发展、一帆风顺的好条件好环境。当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整个国家蒸蒸日上之时,人们确实能对过去的纠葛、纷争更加冷静、更加超然,或者说,更加不在乎。
其实,在个人层面也是如此。奋斗成功、成名成家的人,往往能对当初得罪他,乃至迫害他的人不再计较,摆个高姿态也问题不大。他们甚至会津津乐道于自己当年的窘境和狼狈,当作趣谈,展示自己的风度和风趣。
而那些对往事耿耿于怀、切齿不忘的,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他还没取得足够的成功,还没有摆脱当初受到的伤害。他就是迈不过这个心理门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历史都当代史。历史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完全由历史事实本身决定的。历史的意义,一大部分取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如何评价前面的历史。
发展顺风顺水,遥遥领先全世界,国内社会矛盾缓和,大家其乐融融。历史上的那些矛盾、斗争、厮杀,再激烈,又有什么大不了得呢。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去吧。我们何必为了陈年旧事闹不愉快呢。
但是,美国现在不那么顺风顺水了,国内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这时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啊,我不但看你们越来越不顺眼,想起过去历史上的事情,尤其气愤不已。我告诉你们说啊:你们可不是现在才这么坏的,你们的坏,是祖上传胎里带的,
原来,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因果倒置了。是先有的繁荣富裕,然后才有的种种人性美好。而不是人性美好才能造就繁荣富裕。
所以,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并且预期今后还会看到越来越多,曾经在中国发生的种种怪事奇事荒唐事,包括对自身历史的怀疑和丑化,正在和将要在美国发生。一言以蔽之,你跺你也麻。
我们还可以预期,随着中国持续的繁荣富裕,我们中国人将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美好人性,我们对历史同样也能越来越心平气和,越来越有超然冷静的态度。
6月6日-6月18日,
一条生活馆618年中大促,
超级团、限时购、大额红包……
精选万件好物,超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