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并非越多越好 ——台湾教育的前车之鉴

李子旸 李子旸 2022-08-10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1967年,中东爆发“六日战争”。一方是以色列,一方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三国。从账面上看,双方实力悬殊。以色列人口只有250万;埃约叙三国人口加起来有6千万。人口是1比24。领土相差更悬殊,是1比80。大家都替以色列捏把汗。没想到,开战后以色列仅用6天,就把埃约叙三国打得稀里哗啦、一败涂地。

 

按说,“六日战争”这事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但却因为蒋介石和中国有了关系,推动了台湾社会的一大变化。

 

原来,以色列以少胜多、以小打大的超强战力,引起蒋介石很大的好奇。台湾对大陆,也是少对多、小对大。于是,蒋介石派出军事考察团到以色列取经,想要虚心学习一番。

 

考察团在以色列转了一圈,回来报告说,以色列虽然人口不多,且被阿拉伯国家包围,但教育发达,国民素质很高。质量优于数量。这是以色列以少胜多以小打大超强战力的关键。

 

蒋介石一听,决定效仿,也在台湾大力发展教育。日据时期,日本虽然给台湾引进了现代学校制度,但因为是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只发展中小学教育,不发展大专教育。所以台湾当时的教育水平其实不高。

 

转过年来,也就是1968年,蒋介石就把台湾的义务教育从6年延长到9年。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小学毕业生一律免试免费进入中学就读。这是台湾教育的重大发展变化。而且,不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政府在高等教育上也加大投入。

 

首先建立了联招制度,改变了以往大专院校单独招生的制度,改为各校联合招生。类似于大陆的统一高考,公平且简明。联招制度和兵役制度,被认为是台湾社会的两大公平制度,备受赞誉。

 

同时,还大力鼓励私立学校。台湾私立学校因此数量猛增。1950年,台湾仅有大专院校7所,到2011年,增加到164所,增加了22倍,其中私立院校112所,占了大多数。

 

 

2013年,台湾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100%。由于“少子化”趋势加上大专院校越来越多,现在的台湾,不仅儿童百分之百入学,而且“人人可上大学”。高等教育也普及了。

 

1999年,全台湾164所大专院校,共有学生134万多人。台湾人口只有两千多万。这个比例之高,可能是全世界之最。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少子化”,台湾年轻人数量减少,大学生数量也跟着降低。目前已经低于百万,但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仍然很高。

 

大学生多,硕士博士跟着也多起来。99学年度,在读博士生达到3万4千人,硕士生更是有将近20万人。

 

高等教育大扩张,“硕士满街跑,博士到处可见”,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教育质量下降。硕士博士是专门学习、研究高深学问者。高深学问,可不是谁都有能力研究的。数量如此高速增长,必然质量下降。

 

不过,质量下降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超出了社会的需要,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毕业即失业。至于硕士博士,更是无处可去。

 

一个人读到博士毕业,要接受20多年的教育。学成之后,却无处可去。这无疑是个重大的浪费,也是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不得已,台湾政府不得不专门拨出预算,由政府出钱雇佣博士继续攻读“博士后”,月薪只有55000台币(大约4.3台币折合人民币1元)。

 

当然,这只是扬汤止沸之举,不可能从根上解决问题。对过分扩张的高等教育如何“善后”,已经成为台湾政府头疼不已的问题。

 

现在,即使是工业发达国家,社会上的工作职位,除了少数专门的研究、教学机构,很少有哪种工作必须有硕士博士的学历才能胜任。绝大部分工作职位,大专教育足以满足需求,甚至职业教育、高中就已经足矣。

 

加之台湾本身市场狭小,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更小。如此看来,教育部门不顾社会整体需求,培养出大量硕士博士,其实是一种很短视甚至是很不负责的行为。这些人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得到的高级学历,却反而成为社会的浪费。

 

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对社会来说,高等教育超出社会需求的扩张,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很有可能造就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所谓大学生、硕士博士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准确的说法其实是“找不到符合他们预期的工作”。如果只是想找一个糊口的工作,那并不难,但那些工作显然无法满足硕士博士们的愿望。他们受了这么多年高等教育,可不是为了去做清洁工、管子工、饭馆跑堂的、建筑工人的。

 

尤其是那些文科的硕士博士,多年接受人文社科教育,也就是多年摆弄概念和逻辑,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是人中龙凤、国之栋梁。没想到毕业以后,却连个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由此带来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有多大。

 

这样一来,社会上就会存在很多心怀不满、怨气冲天的人,而且,他们深谙各种操纵观念、蛊惑人心的技术和方法。这些人就相当于传统社会中的“落第秀才”。历史一再表明,“落第秀才”是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大到洪秀全,小到梁山上的军师吴用,都是这种“落第秀才”。这些人,纵使不是心怀锦绣,心机之深也远超一般人,对自己的期望和预期更是居高不下。一旦不能出人头地,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转而破坏社会秩序,以达到火中取栗浑水摸鱼的目的。

 

一个健全的社会,主要成分应该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各个岗位上提供人们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用政治术语来说,就是工农是国家的根本。观念操纵者、高深学问研究者,固然必不可少,但哪个社会都不需要太多,只要保留少量在专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即可。

 

当然,台湾这方面的情况并不算很严重。毕竟,台湾的职业教育也很不错,培养出大量“工农”,这是台湾电子等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台湾岛内市场狭小,但对岸的大陆市场很大,可以吸纳相当部分的台湾硕士博士。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两岸统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不过,大陆能吸纳的,也主要是理工科人才。文科人才,大陆自己恐怕也很“剩余”。只能靠台湾自己去解决了。实际上,台湾近年来政治越来越紊乱,越来越荒腔走板,文科高级人才过剩,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这些文科高级人才,虽然学历很高,但学术研究能力并不强,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竞争力,无法对外输出。如果是个“台独”,拒绝和大陆深入来往,学术研究更是没什么前途。台湾一个小岛,既无学术传统,也无宏大主题,文科研究没有多大空间。

 

另一方面,还有什么比搞政治、当政客更能满足“落第秀才”的愿望呢?所以,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媒体竞争、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三民主义没人提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更是禁区,可炒作的政治话题就只有“台独”了。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文科知识人,想要出人头地,香车宝马,就只有在蛊惑人心、哗众取宠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就是“台独”看起来越来越猖獗的原因所在。摆弄政治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百中无一,而想要借机上位、暴得大名的野心家,却越来越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台湾无异于给大陆提供了反面教材。高等教育,看上去美轮美奂,但绝非越多越好。硕士博士,更是要大致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文科的硕士博士,数量扩张尤其要谨慎。否则,轻则造成大量高学历人士的就业难题,重则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危及社稷。这并非耸人听闻。

 

事实上,令人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大陆的决策和教育部门,在这方面已经有相应的部署和安排,包括重视职业教育,初中升高中时的分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等等。这些,都是未雨绸缪的正确举措。

 

当然,大陆和台湾不同。大陆的市场要广阔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要大得多。虽然如此,如前所述,大陆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硕士博士。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工作岗位,普通的大学生和职业教育生足以胜任。国家不应放任教育仅仅因为自身部门利益而任意膨胀。

 

问题的核心其实是:教育确实很重要,但正因为重要,所以必须从社会、国家的整体角度做出全面、综合考虑,而不能仅仅考虑教育部门自身的利益。不仅是教育,在很多问题上,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才能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你不知道的台湾事

资本的异化 ——金融贼的祸国之道

为什么西方的“政党轮流坐庄”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的大扩展 ——元和清的历史地位

再论为什么要解放台湾

中国历史的深层规律 ——曹丕的焦虑

从一件小事看周总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古人怎么对付“躺平”

原子弹确实有用

中华文明一个不为人知的强项

中国外交面临的战略大挑战

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全文)

美国是军事强国吗?(全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