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资讯|《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3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大转载 人文 Author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摘要





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虞和平(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正文】所谓“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新中国成立前近代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努力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细致分析中国人如何争取实现早期现代化目标的方针、途径和成效,才能深入揭示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过程中道路选择与主体转换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理解。【作者简介】虞和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2.4~17【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工业文化与中国现代国家形成研 究(1860-1949)”(22JJD770032)阶段性成果。




从全球文明观念史看中国式现代化刘文明(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正文】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世界就由多样性文明构成,世界历史即是各个文明共同演进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同时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此“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从全球文明史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理解文明多样性及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全球文明观念史视角思考现代化问题:一方面,通过回顾世界古代不同文明中心孕育出的文明观,将西方与中国在各自文明进程中形成的不同文明观及现代性观念置于比较视野考察;另一方面,将中国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能动者,阐明文明观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理解当代中国的文明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作者简介】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2.18~2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的文明史范式研究”(19ZDA237)阶段性成果。




论国史哲学与发展新时代中国学宋月红(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正文】历史发展、历史问题蕴含并生成哲学问题,哲学以历史为基础和依据,形成历史哲学。国史哲学是关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以新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运用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反映和揭示新中国建设及发展的进程、成就与经验,特别是在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下,在认识新中国历史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新中国史的哲学命题,构建国史理论和国史观,引领和推动新中国史研究、编纂、宣传与教育。中国学是认识与传播关于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知识体系。中国学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推动中国和世界相互构建中国学,发展而为新时代中国学。新中国史研究既要从历史与时代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国史哲学,又要从哲学意义上发展新时代中国学,赋予新时代中国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自主知识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简介】宋月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 100009)。【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2023.3.1~6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及其超越胡永恒(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摘 要】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尚未达成共识,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史学研究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史学研究对象的零碎化、研究领域的日趋狭窄以及研究缺乏系统性。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历史成因。改革开放以后,学界由空疏宏阔的历史研究转向对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研究对象越来越小、越来越散,给人以“碎片化”的观感。再加上后来受西方新文化史的影响,“碎片化”之势愈演愈烈。为克服和超越史学“碎片化”,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益办法。文章认为,可以采取两条具体的路径,即“由小及大”与“以小见大”。【关 键 词】史学研究;碎片化;社会史;新文化史;微观研究【作者简介】胡永恒,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3.5.127~133






以史析运:査继佐《罪惟录》史论研究阚红柳(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摘 要】史论是査继佐所撰纪传体明代史书《罪惟录》的一大史学特色,在《罪惟录》一书中,卷前几乎都有总论,卷后及卷中又分别有不同的“论曰”,史论在全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探究史书结构与内容乃至史家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査继佐借史论表述作为明末清初史家对于时局变换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关于明朝的帝运、国运以及当世之人的世运的解析是史论的重要内容,三运相系,可以看出査继佐深受传统儒学与阴阳学的影响。他在主要以天命和德业解释明亡历史原因之外,还注意总结误事朝臣、口舌之故、经济因素等其他细节性因素的历史作用,反映出较为进步的史学观念。【关 键 词】査继佐;《罪惟录》;史论;运数【作者简介】阚红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清代史学史(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史学史研究》(京),2023.1.23~32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贾红霞(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所带来的亡国危机激发出强烈而广泛的民族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西南民族研究的目的、理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肩负起了赓续中华民族生存、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内涵、反击帝国主义文化殖民图谋等重任。在民族主义思潮激荡之下,理论上出现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宗族论”等争议,但在西南民族研究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和尊重国内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进路。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促使学者群趋西南民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元文化内涵;对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交往融合历程的研究,促进了中华民族一体意识的深化;对多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融汇,使得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成效卓著,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在西南民族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和文化殖民意图,而且使得这一区域研究的话语权逐渐为国人所拥有。【关 键 词】民族主义;全面抗战时期;西南民族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简介】贾红霞,女,四川达州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E-mail:1105512664@qq.com。

【原文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2023.3.198~208






“发现”章学诚与经史学的异轨分途——以张尔田、内藤湖南的交往为线索周景耀(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摘 要】张尔田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以章学诚为纽带,成为惺惺相惜的学术知音,旗帜鲜明地倡扬章学。作为彼时中日学界名望颇重的学者,他们有关章氏之学与中国经史传统的看法,构成一种潜在的跨文化对话关系,为讨论章氏之学的越境受容与思想学术的古今之变留下了空间。就思想理路而言,他们有关章氏之学的理解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对中国经史传统的认知亦存在新旧之别。张尔田立足于中国传统学术脉络,持一种内生性的视角,对“六经皆史料”与“目光皆骛于外”的学风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内藤湖南怀揣现代学术意识,以“史料”论“六经皆史”,以对象化的、认识论的思维方式从外部打量、摆置中国学术,构成辨伪疑古风尚的先声。内藤的做法事实上是一种具有新型方法意识的“支那学”的体现,潜在地蕴含着“帝国”的视角,在中国现代学术建立的过程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关 键 词】章学诚;张尔田;内藤湖南;六经皆史;现代史学【作者简介】周景耀,男,安徽颍上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浙江 宁波 315211)。

【原文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98~108






顾颉刚与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所)刘 江(点击即可查看全文)【摘 要】顾颉刚出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所)历史组主任后,一方面为充实历史组的学科建设而广泛聘请人才,申请中英庚款资助并开展学术调查,创办刊物发表学术成果,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另一方面推进北平志的编纂,从各专史材料的整理和研究入手为中国通史撰述作准备,为史学研究会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突破了其地方史学研究的局限,提升了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影响力。【关 键 词】顾颉刚;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作者简介】刘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102)。

【原文出处】《史学集刊》(长春),2023.3.134~14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