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老小区加装电梯,如今“跑”得怎么样了?
“没装电梯前,拎着重物上五楼,走走停停要十多分钟,现在有了电梯后,不仅省劲,也方便多了。”家住新区的市民李老伯表示,如今江北新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举措,让自己的出行生活指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老旧小区作为城市发展中抹不去的痕迹,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加装电梯作为其中一项重点惠民工程,尽管取得了不少进展,但长久以来,“到底要不要安装电梯”也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所在。资金、业主意见不统一、法律支持等诸多挑战,让“幸福加速器”的速度渐缓。
但现在,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第一次在国家立法层面得到了明确支持,“幸福加速器”开始提速增效。
老旧小区外装电梯施工进行中
第一批加装的电梯
如今“跑”得怎么样了?
家住江浦街道凤凰大街6号5楼的李老伯一家,作为江北最先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的老旧小区业主。如今,电梯投入使用近3年时间,李老伯聊起电梯一事直言:“满意得很,现在不仅上下楼取快递方便多了,而且拎着重物上5楼再也不用发愁了。”
既有住宅正在增设电梯
李老伯今年年近70岁,因为身体不好,对于家住5楼的他来说,爬楼上下一直都很困难,而现在安装电梯后的“一键直达”不仅破解了李老伯日常的爬楼难题,而且新电梯中刷卡或输密码的两种入梯方式,也让他感到十分安心。
而家住浦口区的陈女士作为亲历者则坦言,如今老旧小区外装电梯为自己却徒增了不少烦恼。由于在最初修建时,老旧小区并没有提前为电梯加装预留足够空间,所以若想后期再加装,就只能对整个楼体进行改造,如今加装后的电梯不仅会占用陈女士的原有分摊面积,更因为前期设计原因,导致楼体外观不够美观。此外,因为加装电梯而产生的物业费增高也是陈女士及周边住户烦恼倍增的一大原因。
好事多磨,症结何在?
“小电梯”的背后反映的也是“大民生”。对于多数老年群体来说加装电梯可谓是一件实打实的好事。
据数据显示,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0%,正因如此,增设电梯不仅是事关居民上下楼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更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现实需要,尤其是在改善有老年人、残疾人居住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条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第一批加装电梯也已“跑”出了加速度,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也在政策扶持下持续推进,但速度和正式投入使用方面却仍不尽如人意。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底难在哪里?
对此新江北报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南京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增设电梯,但除了业主意见统一难、政策渠道不畅通、资金筹集压力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外,加装电梯所面临的房屋光照、通风、施工难度等加装后的安全、面积、美观等问题也是其中的另一部分症结。
家住江北新区的李成军作为所在小区加装电梯牵头人之一,对“加梯”之路的个中困难也体会颇深:“低楼层住户觉得用不着电梯,更担心安装之后的房屋光照及通风。中楼层认为,当初购房时就花了不少钱,现下还得花钱,觉得不划算。高楼层住户则希望能尽快安装但不要承担过高费用……”
为此,李成军所在小区从2019年成立小区加装电梯协调小组,到挨家挨户解释情况、协调、签字。终于,成功征得全小区三分之二业主签字同意,于2021年施工“迎进”电梯,整个过程可谓是十分不易。
李成军所在小区已增设电梯
政策落地、多方协作
共圆居民“电梯梦”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民生意义重大,如何把这一项惠民工程做好也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居民意见不一致作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具体实践中的面临的最大障碍,目前随着政府政策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意识的提升,老旧小区电梯改造的前景正在变得更加乐观。
从“望楼却步”到“畅通无阻”,近年来,江北新区积极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各街道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加装模式和工作方法,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据了解,区住建委也将持续推进这项民生工程,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加装电梯“一键直达”的便利。
百姓百姓,百条心。老旧小区难圆“电梯梦”折射出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把百姓的诉求、利益归拢起来,求得最大“公约数”。这不仅需要激发基层的自治活力,还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创新把“百条心”凝成“一股力”的合力模式。合力模式从何时开始?或许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始孕育,或许会在下一个节点完成蝶变。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22条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并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弘扬中华民族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加强沟通协商,依法配合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