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剧总想给编剧“寄刀片”?编剧们有话说

文一君小助理 文一君 2024-04-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出   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网友一言不合就要给编剧“寄刀片”,用来表达对电视剧、电影、小说等作品剧情过程、结局的不满意。“寄刀片多为网友调侃


4月28日至30日,以“‘十四五’时期主题电视剧创作质量提升”为主题的第一届西湖编剧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文一君采访了几位编剧

听听他们怎么说


汪海林



中国内地编剧、监制、制片人。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副会长。编剧作品有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楚汉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影《铜雀台》《说好不分手》等。



编剧被“寄刀片”,应该还是很开心的,因为网友想到了他。


所有人都有评判的权利。我认为,作品面世了,创作者一定会被评判,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作品不被所有网友喜欢,这很正常。


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自己要有复盘,有总结。另外,行业内要有专业评判,形成专业讨论的氛围。


与此同时,部分媒体不应该只追着热度和商业性进行报道,媒体也要有更为专业的标准去引导与宣传。


工作过程中,我有遇到过网友觉得剧情发展不满意的,但是那不全是我写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人都会影响作品的最终呈现。


如果作品内容被改得太离谱,我会出来解释。我觉得,编剧不要忍气吞声,如果不是自己的责任,可以告诉大家是怎么一回事。


余飞



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长。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有《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3》《重案六组4》《巡回检察组》等。


 

电视剧的制作全流程,涉及投资方、平台、导演、编剧、演员等,各方都会对作品提出意见。作品的最终呈现,是群体创作的结果。


部分网友不了解该生产过程,就会对作品看得不够全面,或者说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便会称给创作者“寄刀片”。


《巡回检察组》就曾被网友“寄刀片”。


该电视剧的第一集中,东川省的省会海平市正举行东川省政法系统“十大法治人物”表彰大会,大会结束后,获奖者纷纷走出来,众多记者对这些实至名归的获奖者进行拍照和采访。有一名发髻斑白的老妇拿着一面锦旗上来送给检察院检察二部主任何树国,政法委张友成书记在电视台面前说了一番嘉奖的话,何树国满心欢喜准备接受人民群众送给他的锦旗,但当他看到锦旗背后的老太太时,脸色一僵。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宏伟刚觉得疑惑,就发现这个老太太十分熟悉,她是本地“九三零杀人案”死刑犯的母亲。老太太换了一面锦旗,赫然是狗吃良心、贪赃枉法的大字,众人均是一愣。


对于这个片段,部分网友提出,不符合事实。他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在官方正式场合,普通百姓是难以如此近距离接近省部领导的。


对此,我想说,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上述片段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多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此外,我希望可以通过剧情,体现良性的官民关系。领导干部怎么能拒人千里之外,他们就是应该深入百姓的。


有的网友读懂了我写的内容,这样的评论也会让我高兴。


黄亚洲



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曾担任《开天辟地》《邓小平192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毛泽东在上海1924》等作品的编剧。



对于写重大历史题材的编剧来说,被“寄刀片”的情况还不多见。当然,观众对于剧情中历史事件处理的不满意或者觉得不合理,这个情况还是有的。


我也经常会被提问,编剧对历史的真实性到底是怎么看的?为了好看就牺牲真实吗?或者说,为了历史的真实,就不顾艺术处理与观众的感动吗?


对这个问题我也有纠结。比如,三十年前我写《开天辟地》时,曾写过1920初,陈独秀路经上海送两个儿子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桥段。我力争写得传神,写陈独秀到上海后,看见两个儿子一边读书一边打工。陈独秀为不打搅儿子们深夜拉大锯,便在胡同口买了半篮茶叶蛋,托卖茶叶蛋的老大妈送去给孩子吃,一直等到拉锯声停下来才放心走开。


但事实上,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在1919年底,就从上海出发去法兰西勤工俭学了,时差一个来月。我当时想,父子相送何其感人,加上两代人的思想不一,这个桥段深入处理会很有内涵,但三十年后我又觉得,历史就是历史,既有明确记载,那父子就不相见吧,否则有违史实。


于是,今年为央视写作34集电视剧《红船》时,我就忍痛割爱了。但最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又出现了陈独秀父子上海会面的场景,父亲送儿子南瓜子,我忽然觉得这样处理又很感人。



前些日子,我在北京参加电影编剧会议,《革命者》的年轻编剧特地劝我,说还是不应太拘泥史实,要想着当代年轻观众是否能感动,这才是目前编剧最需考虑的。



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怎样把握具体尺寸,怎样掌握大小火候,我还在纠结中,纠结得厉害,真的。


疯丢子



中国作协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因涉猎题材广泛,行文奇特,文风独特自然,阅读性极强,被读者誉为“冷门奇才”。自2006年开始写作至今,创作字数达500余万字,有代表作品《战起1938》《同学两亿岁》《百年家书》等近20部,多数作品已实体出版。



之前有部很火的网剧。项目初期,鉴于我挺喜欢原作者,便答应担任该剧的编剧,项目也以此进行宣传。


影视方对于该剧的改编要求是:将原作中的玄幻改科幻,耽美改社会主义兄弟情。我觉得都挺难,还是硬着头皮同意试试。多次尝试后,我仍努力在保持原著。后来,对方委婉地表示找到了一个团队全权操作,我也算松了口气。


网剧播出后,大爆,双男主瞬间顶流。但是,该剧剧情被网友吐槽,人人都说要给编剧“寄刀片”。


我不认为我是这个剧的编剧,所以吃瓜吃得心安理得。

直到有一天微博有人私信我,说没想到我是该剧编剧,要给我“寄刀片”。连我朋友都找到我,要跟我线下约架。


原来,该剧有多个版本的宣传,前期的宣传中,我是该剧编剧。我这才知道,真有人会在百度翻好几十页去找“寄刀片”的目标。


按理说,该网剧大爆,我又“挂名”了,这是好事。但是,我经历了无妄之灾。我又怕我出来解释,会被说蹭热度。


所以,我特地打了一段文字,并复制黏贴给每一个私下找我的人,挨个解释。遇到这种事情,冷处理是最好的,除非想蹭热度。



古兰月



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网络文学作品《青木微雪时》《木莲花开》等,出版长篇小说《龙井》《守艺》,畅销散文集《你不慌,世界不荒》等10余部,多部作品影视改编中。



电影或电视剧好不好看,编剧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甚至会决定剧本质量。


网友想给编剧“寄刀片“,说明观众对编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好事,会促使编剧去写好剧本。但一剧的成功与否,是个系统工程,导演的创造力和演员爆发力等都十分重要。所以说,因为看剧体验差就想给编剧“寄刀片”,很可能会寄错了人。

 


我目前还没遇到过被“寄刀片”。不过,我在网站上连载的网络小说某一些情节或一些细节倒是有读者会留言吐槽,比如“不想让女主死掉的结局”或是“不想让女主吃回头草的情节”“不想让男主原谅文中的女主”等。

 


我认为,作品大纲是写之前几经推敲确定的,要慎重对待。编剧不能因为迎合读者而去改变初衷。当然,一些小变动是可以有的。


众口难调,一个故事写出来,怎么可能符合每个人的口味呢?我认为,作家和编剧应该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勇于接受不同的声音,接受一些有利于剧本的建议,然后把精力放在专业创作上。



—END—


往期回顾:

“五一”故宫一票难求?来杭州的博物馆这样玩

如何养好一个孩子?答:使唤他!

班主任支招家长:孩子早恋的干预“秘籍”

孩子不“听话”?先看看你是哪类家长

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学区房?辅导班?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其实是……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