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消协提示:校外培训有这些陷阱,家长看过来

绵阳教体 2023-02-18


点击上面的“绵阳教体”关注我们哦!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醒,面对各种校外培训机构,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并注意规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陷阱。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

01

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02

财产安全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03

价格欺诈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04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05

缺乏资质


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06

焦虑营销


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觉得不给孩子报班,就是在虚度时光、浪费光阴,即便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也会担心被其他报了班的孩子赶超。


中消协提醒——

01

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业进步的同时,还应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逻辑思维、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衔接与补充。


若孩子即将步入初三或者高三年级,家长还应重视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02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教导孩子做到劳逸结合、适度用眼。此外,家长要对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引导和控制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频次和时长,防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长时间、不间断地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造成伤害。


03

家长对培训班的作用认知要回归理性,做到不轻信、不盲从。确需为孩子报班的,一定要提前了解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是否齐全、任课教师是否具有相应资格、其他家长对该培训机构的评价等。


其中,培训机构的资质信息可通过教育部开发并管理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http://xwpx.moe.edu.cn/)进行查询。


同时,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教师、费用以及退费程序等内容,并检查是否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等,避免入“坑”。


04

家长要当好培训服务的监督者。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要增强维权意识,主动做培训服务的监督者,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投诉举报,或直接向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反映,发生消费争议的,还可以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提供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 | 中国消费者协会微信号




往期精彩回顾


请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