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事故每年暑假进入高发期,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紧急通知 | 特别关注

绵阳教体 2023-02-18

点击上面的“绵阳教体”关注我们哦!

近日,一女子手持长棍

打两个男孩的视频引发关注

网友看后却说“打得好”


REC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

俩“熊孩子”私自下河游泳幸亏被家长及时发现制止女子在河边手持棍子打了几下并把两个孩子往岸上赶




看到这一通严厉教训

网友表示虽然打孩子不对

但私自下河游泳确实要严管

“水火无情,千万要看好孩子”


在我国,溺水被称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仅今年入夏以来,在河南驻马店、广东佛山、湖南湘潭、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就发生了多起学生溺水事件,令人痛心。


多年来,一到春夏转换之交、气温转暖之际,教育部就会立即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或指导性意见,部署指导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都会连续多次发布预警,提醒各地各校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小编整理了近3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教育部出台的部分政策、文件,看看教育部门为防中小学生溺水做了哪些工作?孩子一旦溺水,要如何自救呢?


多年来,教育部门连续出台文件紧急部署这件事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就今年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发布《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其中提到各地要“广泛开展预防溺水、火灾、禁毒、性侵害、食物中毒、网络沉迷、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进一步推动家长落实监护责任”方面,《通知》提出“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学生看管监护责任,准确掌握离校期间孩子动向,关注孩子人际交往和情绪表现,严防出现监管真空。要重点强化对家长预防学生溺水和网络沉迷的提醒,做好《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的复印发放、回执回收保管工作。”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做好防溺水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紧盯关键时间节点,抓住学生上学、放学和周末、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严防溺水事故发生。要紧盯关键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反复提醒学生不要盲目下水施救、手拉手施救。溺水事故高发地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游泳课,帮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自救自护方法。要提醒学生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通知指出,各地要紧盯重点危险水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请当地党委和政府及时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的重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整治。要紧盯重点学生群体,高度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学校要成立学生防溺水“联防小组”,建立相互提醒机制,对同学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家长、老师报告。
通知强调,各地要紧盯安全责任落实,将防溺水工作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行政、学校校长和教职工工作考评,作为评优评先先决条件。对造成重大溺水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2020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1号预警: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预警提出“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具体提出了“加强联防联控、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等4项工作。

2020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0年2号预警:尽最大努力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预警提出“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开展经常性的家校互动活动,督促家长切实落实监护责任,加强对子女的防溺水教育和监管,引导家长密切关注未成年人在课余、周末和节假日的活动,禁止孩子聚集性到没有安全防护的水域游玩,切实远离危险水域,最大限度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2020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3号预警:严防溺水事故发生,预警具体指出“宣传教育要落细”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提醒学生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要到无人看护水域玩耍;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以最快速度寻求大人帮助,不要贸然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悲剧。”


预警还提出“家长监护要落实”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短信、微信、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及时向家长进行防溺水风险提示,督促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020年7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的通知》,集中组织暑期“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落实好五个方面的行动:一是上一堂防溺水专题课,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牢记防溺水“六不”要求;二是开一次防溺水专题家长会,督促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三是建一个学生相互提醒机制,及时制止私自违规下水和到危险水域冒险等行为;四是搞一次水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及时发现和整治隐患,设置防护设施,强化日常巡查;五是努力开设游泳课教会学生游泳技能,基本掌握自救自护方法。

2019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预警指出“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学生户外活动增多,海南等地发生溺水事故,造成多名学生溺亡,令人痛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2019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19年第2号预警,这是近一个月以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第2次发布防溺水预警,预警要求“中小学校要在关键时间节点,印制'防溺水致家长信',发送至每一名学生家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剖析溺水事故的极端危害性,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让每名学生都牢记'六不',对危险水域产生警惕,切实提高学生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
2019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第3号预警,提出“防范雷雨天气灾害 确保学生安全”,其中要求“加强防溺水事故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逃生的能力。”
2019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暑假前,各地各校要安排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班团队活动、发放安全提醒和致家长书等形式,聚焦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防范重点,将安全提示内容告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推动家长履行安全监护职责。”
2019年7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9年第4号预警,提醒“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要针对溺水、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落实责任、加强教育、排查隐患,确保暑假期间学生安全。”
预警要求“学校要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假期防溺水、警惕交通事故、躲避自然灾害等安全常识。对低年龄段的学生和幼儿,要通过开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提醒和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监管义务,防止出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监管真空'。”


这些防溺水知识要早掌握


夏季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期。
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如何判断有人溺水?

一旦不幸溺水,又该如何正确自救?

跟小编一起通过一组大图来学习

↓↓↓

图片来源 | 据人民网微信号




往期精彩回顾


请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