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的书写永远在路上

李朝全 好书探 2024-01-29

在近年来为江河湖海作传的作品中,李朝全认为作家张中海的《黄河传》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喜的新收获。黄河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在张中海的《黄河传》中,展现着黄河的多重内涵,既书写了黄河所具有的鲜明的地理印记和生态印记,又鲜明的突出了黄河包含的文化印记,从而让这部《黄河传》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张中海似乎是在书写着黄河,但同时也在记录着这条黄河带来的故事。

以下是李朝全评《黄河传》全文内容——《一条大河,多少故事》。


《黄河传》张中海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版/98.00元


为江河湖海作传是近些年来传记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和增长点。最近10年涌现出了一批为自然生态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岛屿、城市等作史立传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艺术性较高,思想深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山东作家张中海的《黄河传》,可以被看作是江河湖海传的一个可喜的新收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关系源远流长,极其深厚,可以说,没有黄河或许就没有中国,也就没有中华文明,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也孕育了中华文化。黄河有多长,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有多么悠久;黄河水有多深,中国文化底蕴就有多么恢弘深厚。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之河,更是一条人文之河、历史之河和精神之河,黄河的这些丰富的文化、文明、历史、地理的内涵,都被作者张中海收入囊中,并且竭力地通过自己的作品予以呈现。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与“一条大河和它的归宿”结缘以来,张中海便对黄河的书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致力于收集与黄河相关的各种资料和史料文献,并尽己所能地开展了实地的踏访与追寻,既从地理上去勘探搜寻,又从文献中去追溯求索,通过两头齐进的方式去发现黄河,发现这条内蕴丰厚的河流。他长期执着于书写黄河,在这一点上既具惊人的胆量和勇气,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也使得他的《黄河传》能够体现出内容博杂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能广泛聚焦人文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从而让这部作品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或许每个读者都能从这本书里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能有所收获。这,应该也是张中海创作此书的一个初衷和目标吧。


《黄河传》基本上依照着黄河的流向,根据其所流经的九个省区市来分段展开书写。作者沿着这条大河的流向行走踏访、发现记录与探索思考,简略地反映了黄河流域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和自然演化史,包括发生在黄河流域、黄河沿岸的历史演替、社会人口人类学的变迁。在每一个河流段落及章节,他都注重萃取可以代表这一河段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人物、事物、掌故和事件,并予以集中的重点的呈现。因此,这本书在题材内容的剪裁选取上下了很大功夫,基本上做到了详略得当、取舍有据。


《黄河传》较多地着墨于博物学、史志学和社会学式的书写。它的色彩是斑斓七彩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的聚焦点,譬如注重书写黄河纪传中的红色记忆、文化记忆、生态记忆和精神烙印。


在书写红色记忆方面,作者特别写下了黄河所流经的松潘草原,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所发生的一些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背靠背静静地死去的700名小战士;陷进泥淖中不能自拔又无法援救的战士;花海魔毯下隐藏着的巨大危险。也写到了当年八路军驻扎在延安,在陕北的窑洞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那次著名的“窑洞对”。还有诞生在黄河岸边的那一首磅礴雄壮的《黄河大合唱》;以及“甲申三百年祭”所总结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最终落败的历史原因。……黄河流淌着红色的血脉,流淌着红色的记忆,与革命历史、战争往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默默地记录下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抗争历史。


《黄河传》鲜明地突出了黄河的文化记忆。从先秦时代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直至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史记,匈奴建设统万城,以及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夏文化和商代安阳的殷墟文化,以至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以至元朝等修建的郑国渠等漕运渠、灌溉渠,乃至于写到明朝从山西洪桐大槐树启程的大移民,直至甘肃兰州近代修建的著名的黄河大铁桥,等等。这些历史事物和事件都鲜明地承载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一段载入史册的文化。书中还写到诸如宁夏黄河的羊皮筏子是如何制作,如何用于运输载货甚至能够将庞大笨重的机器顺流而下运送到目的地,写到陕北窑洞的三种样式包括独立式、下沉式、靠崖式,分别又是如何建造的,等等。这些地方性事物的介绍也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的内容,也是黄河文化、黄河历史的题中应有之意。


《黄河传》同时包含着鲜明的生态印记、地理印记。作家用了一定的笔墨,描写了黄河沿岸各种独特的植被动物植物,譬如像灰鸽子鱼、牦牛、草甸草原、远古的恐龙、古猿人,河口湿地、三角洲,也讲述了人类与自然抗争建设美好生态的历史及故事,譬如在沙坡头用麦草方格治沙,不识字的治沙老妇牛玉琴,陕北吴起所创造的绿化奇迹……。这些都是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也是黄河生态,黄河文化的构成内容。


当然,我们最不应忽略的是《黄河传》所表现的大河精神。从大禹治水,仓颉造字,西汉司马迁受宫刑后仍顽强坚持写作《史记》,一直到抗战时期冼星海废寝忘食创作《黄河大合唱》,英年早逝,以至于建国后黄万里的黄河孤旅坚定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等等。这些人物和故事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精神指向。精神是黄河文化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黄河长江等大好河山所孕育缔造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绵绵延不绝,其最根本的支撑就在于有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脊梁。作者在这些方面的书写可谓不遗余力,也体现出了他的抱负,亦即通过为黄河立传实现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作史立传的追求或愿望。


《黄河传》是一部已完成的作品,同时更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黄河的书写永远在路上,为黄河作传,张中海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相信随着更多的人走进黄河踏寻黄河发现黄河,关于黄河的追溯描写思考和创作将会越来越丰富,也势必会诞生更加厚重有力的作品。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初审:孟祥辉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

◆ ◆ 往 期 精 选 ◆ ◆

2022年在海外出版发行的中国图书有哪些?

商报10月好书发布,一起来严选!

在生命中寻找高于生命的东西

青年作家即使有一腔孤勇,也更需鼓励

“青年写作”其实与作者年龄没关系?

排版|孟祥辉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河的书写永远在路上

李朝全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