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5所高校要改名,21所将升为本科,快看看有你的学校吗?
新一轮高校更名大幕正式拉开。
1月19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
上述46所高校中,除了位于湖北省的三峡航空学院为新建学校外,其余45所均为在原有学校基础上更名。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不过,这只是列入专家考察的高校名单,最终结果还需要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最终评议。
按照教育部规定,接到高校设置申请后,教育部启动形式审查程序,纳入各地“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且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者,经公示后进入高评委专家考察和评议环节。
高评委将对照“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设置标准等对拟设置本科学校进行考察和评议,评议结果报经教育部党组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办理批准文件。
根据往年的情况,进入高评委专家考察环节后,最终的评议结果也将很快揭晓。
1
2000多所高校近一半改过名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涌现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
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改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总之是向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大、学科门类更广、类型更强的方向来改。
专家分析称,一般院校有更名诉求,是由于这类院校尚处于成长中。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诸多院校因“专升本”、“学院”升格“大学”校名发生变化;一些院校随着办学思路的变化,校名也发生了改变。
专家认为,高校“更名潮”的出现,与政府力量的推动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诉求不无关系。
一方面,政府基于教育整盘棋的统筹规划,对高等院校重新布局;另一方面,不同发展水平的高等院校,其所享受到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也差异巨大。
一些高校期待通过更名实现这些目的:吸引考生、提高录取分数线;提高影响力;学校行政级别上升,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与资源。
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2
高校改名的烦恼
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比如这次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为四川科技大学,就有校友认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
”还有人质疑,“理工”改成“科技”之后,该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是不是也要改?
当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得不偿失,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
中国青年报称,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
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要满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等要求。
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特色缺失。
说到底,改名只是形式,提升办学水准才是根本。
国外的诸多名校,诸如巴黎高等师范、麻省理工学院的名字都不够亮眼,但不妨碍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一些在专业领域取得卓著成绩的国内高校,也因其“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获得国内外的赞誉,改名同样不在这些高校未来发展的选项中。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国是直通车等
你知道吗?
高校除了有专升本,也有本降专↓
你的母校改过校名吗?
你怎么看待高校改名的现象?
欢迎留言讨论~
本周热文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编辑: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