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一年 | 李雨晗:从北大到荒野,神奇动物在哪里?
深 度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李雨晗 野生动物保护
编者按
一年,能发生什么?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翻天覆地。北大人常为新,每一年对他们来说都伴随着新的挑战和跨越。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陪伴着北大,度过了她的120周年诞辰。在这一年,北大人走入了新的领域,跨越来了新的困难,开始了新的征程,甚至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我的这一年”专题里,笔者将会记录一些或许平常、但又个个不平凡的北大人,看看他们在过去一年的探索历程,听听他们在这一年里的感悟与体会。第一期,我们走近2017年罗德奖学金获得者李雨晗,来到青海昂赛,她的野生动物保护世界。
作者介绍
李雨晗,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经哲方向的2013级毕业生,2017年度罗德学者。过去,曾代表学院在毕业典礼上进行毕业演讲,作为学生代表在北大119年建校纪念庆典上发言。她曾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的实习生、参与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青年代表。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时,她协助学生组织“难民帮助”的社交媒体运营。2017年本科毕业后,她来到青海昂赛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帮助训练当地家庭进行生物多样性检测,解决人与动物间冲突等。
缘起
今天上午去见了一位标本师。他的临时工作室不大,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标本,雪豹、金钱豹比肩而行,白唇鹿巨大的角威武雄壮,还有几只马麝似乎在轻盈的蹦跳----这些动物在死亡后被人们发现,制作成标本送至博物馆或者展厅,以不朽之躯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临走时我们对标本师说:“屋子里的所有动物在昂赛都有,如果有机会,欢迎来昂赛看看鲜活的它们。”
昂赛风貌
2017年7月我从北大毕业,之后便来到了昂赛----澜沧江源头的乡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的生活,期待能够在第一线参与自然保护。从毕业开始的那一刻,人生的轨迹发生了大转弯:从城市到荒野,从一名文科生变为野保工作者,从在梦里和电视里看野生动物到与它们比邻而居。
关于这一年的回忆,可宏大,也可以土里土气,很难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描绘那些一生一次的经历。倒不如讲讲这一周的故事,五十二个这样的一周,大概就是我的一年了。
5月29日 路遇大灰狼
你能找到大灰狼在哪里吗?
当我们驾车在昂赛的山路上颠簸时,在转弯的瞬间看到巨大的后肢和尾巴一闪而过,棕灰色的。大脑没有在思考,嘴里却喊出了那声:“狼!”。把车停稳后,我们从车窗中往外看。山路旁即是峡谷地带,碎石铺满河床,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寻找野生动物,靠的就是“静中寻动”。果不其然,几秒种后,我们发现了那个缓缓移动的身影。狼一边沿着河谷小跑,一边回头看我们,一分钟后,从视野中消失。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相遇大灰狼。实际上,在我居住的工作站旁,就有一只狼经常出没,时而大摇大摆的从工作站前溜达而过,时而运气不好被大藏獒追着跑。一年下来,我们和它倒也是相安无事。
实际上,在昂赛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与野生动物当邻居的感觉。这里的山林中住着不少的雪豹、金钱豹、棕熊或者是狼,绝壁上跳跃着岩羊,山坡上有成群的白唇鹿,数不清的旱獭或者高原兔满地乱窜。当然了,山里还居住着不少牧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一顶大帐篷,几十头牦牛。这里的土地不仅属于野生动物,也属于人们。二者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生活,想来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5月31日 放飞金雕
金雕飞走了
我住的地方没有信号,所以隔几天就要开车到有信号的地方与外界联络。那天手机刚有了网,便收到乡长发的一条微信:“我们在巡逻的时候救了一只金雕,请尽快过来看一下。”
有人说北京周围有金雕,不过我从来没见过。来到昂赛之后,倒是每天都能见到很多种不同的猛禽,金雕便是其中之一。当我们驱车赶到救助金雕的地方后,发现那里搭起了一顶帐篷为金雕提供安静的空间。我其实并没有太多野生动物救护的知识,但好在有各地的野生动物救助专家提供远程指导。当时为了给金雕补水,我们在山里开了两三个小时的车,终于在一户村医家中找到了生理盐水和注射器。乡长说:“我来抱住它,你喂水”。我的心里实际上是忐忑的,金雕的爪子能轻轻松抓起一头小羊羔,嘴巴也是锋利无比,它要是想和我亲密接触一下,后果就有趣了。不过,好在上述情境都发生在了想象中。当我们喂水的时候,金雕很配合,呷巴呷巴嘴,全都喝下去了。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金雕恢复了体力,第二天我们把它带到室外后,它便抖抖翅膀飞走了。当时我心里默念,金雕啊,祝你越飞越高,祝我们永不再相见。
这一年中见证或者是参与了不少的野生动物救助。有被老兽医治好的小岩羊,专门喜欢组团去乡政府吃草;有被村民救下的瘸腿白唇鹿,喜欢和牦牛顶角玩;还有在夜间遇到的受伤雪豹,几位牧民小哥合力把它抬回家,后来这只雪豹从玉树去了西宁、北京接受手术治疗,目前正在康复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在和国家公园等各家机构合作,准备在昂赛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的培训,让动物们可以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后便重返家园。
6月1日 迎接志愿者
志愿者和当地青年一起爬山
我是个从小就喜欢动物的人,不过一直不知道这种喜爱可以转化成未来的一部分,能踏上自然保护这条路实在是北大给了我莫大的福气。进了北大之后,参加猫协,开始帮学校中的流浪猫找家,后来又修了好几门和自然保护有关系的课,让自己的兴趣有更多的知识支持。大四那年,我认识了吕植老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厚着脸皮去听保护生物学的组会,虽然大多数时候啥都听不懂。在选择去向的关键时刻,我跟吕老师说,想去三江源了解一线的保护,经她的推荐,我梦想成真。
别人常问我本科专业是什么,名字挺长:“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一般听到这个答案后人们下一句话会是:“这和自然保护有什么关系?”是啊,乍一听的确八竿子打不着。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自然保护是一门异常综合的学科,每个专业都有用武之地。北大给我提供了扎实的通识教育基础,让我可以快速的适应一个全新的行业,并将政经哲的思维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我时常会想到那些和我有着同样爱好、却尚未找到合适的机遇加入到自然保护中的朋友们。所以,我开始招募志愿者,一起来到昂赛,真真切切的参与自然保护。当志愿者招募开始后,几百份简历从各个国家、各行各业飞来,而当编辑、律师、设计师、老师、作家或者是学生来到昂赛后,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那些在三江源的日子,也成为了生命中最特别的一段。还有几位,在志愿者期满之后,申请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保护工作者。
6月1日,我到机场接新的志愿者,一个来自北林园林规划的姑娘,她将在昂赛开始新的奇遇。
6月5日 人兽冲突
雪豹吃牦牛
这天和老乡聊天的时候,他哭笑不得的说:“前两天还感慨棕熊把别人家帐篷都翻了,就没来我家,结果昨天晚上就过来了,吃了几桶酥油,还偷了个风干牛腿走……”
野生动物这位邻居,有时候还是挺让当地牧民头疼的。比如说上文提到的棕熊进屋子偷牛腿,还有野生动物吃家畜。我在昂赛负责的项目之一,就是人兽冲突保险。去年在昂赛的一个村,野生动物吃掉了222头牦牛,对于牧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由于法律意识和保护观念的普及,外加上当地人信奉藏传佛教不杀生,以往都是牧民自己承担损失,但长期来看这并不利于人与动物的共存。所以我们通过牧民投保、政府合作以及众筹的方式,筹到了几十万元用于赔偿。当村社审核小组确定这一头牛是被野生动物咬死的时候,牧民会得到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作为赔偿。牧民减少了损失,而所有给项目捐赠的人也会开玩笑道:“我请雪豹吃了牛肉”。
与工作站的狗狗们合影留念
我在三江源的日子还没有结束,还有好几个这样的一周等待我去发现。从去年7月到现在,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冬天,因此也更能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喜悦。3月,旱獭结束冬眠,小牦牛纷纷出生;5月,鸢尾花开,大杜鹃归来,冬虫夏草长出地面。这一年我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与力量,也无数次惊叹三江源的壮美河山,以及这里蕴含的无限的生命力。
躺在银河下山坡上的时候,我常常会这样感慨:北大真是个让人做梦的地方。而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在这里不仅可以做梦,还可以梦想成真。
文案 | 李雨晗
摄影 | 徐振辅 万众华 谢勇东 Frédéric Larrey
编辑 | 金敬桓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