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改革 | 从“象牙塔”跃入“蓝海”——访产业技术研究院“模拟创业”实践课程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教学改革 模拟创业 实践课程 


北大校历中的“模拟创业”实践课程

  锐意实践

|上课也能创业?


“大学生创业”在成功者的叙述中,已成为一块甜蜜的枫糖,向许多“象牙塔”中的青年释放出强大的诱惑力。然而,对于大多数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远未丰富的学生而言,想要在机遇与风险难测的市场中生存却并非易事。如何为这些创新和创意加身、但阅历和经验未丰的有生力量铺路,自然成为中国创新创意创业大计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陈东敏教授2017-2018年主持的“模拟创业”实践创新育人项目(同期主讲的“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即依托北京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提升创业设计为脉络,以中外青年创客自有创业计划为实践题材,系统化地为志在创新创意创业的青年学生创造“上课也能创业”的学习、实践和孵化体验。



修习“模拟创业”实践课程的学生,将受益于课程从理论和方法到实践与孵化构建的育人生态系统,充分发展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研究及实践经验建构能力、学术创业使命感等。这是因为,课程教学采用了理论讲授、方法讲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同伴学习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自主实践与创业辅导、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系统化地传授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而且全方位地拓展创业实践,同时全过程地加强创业孵化。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能构建出如此整全的育人生态系统,绝非一蹴而就。事实上,自2012年第一次开课起,“模拟创业”就作为实践课程,与其对应的知识课程“创业基础”共同积淀多年,逐步形成了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二者系统性学习、研究、实践等联动的创新创业教学特色。但基于部分学生未在修习“模拟创业”实践课程之前修习“创业基础”知识课程这一不容忽视的学情,构建一个完善的育人生态系统成为2017-2018年“模拟创业”实践创新育人项目亟需突破的难题。


构建独具特色的“模拟创业”实践课程育人生态系统的深意则在于,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与实践经验建构,以“抱定原创性宗旨解决复杂问题”这一核心理念或核心文化,以“问题与答案的匹配、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商业模式匹配”这类核心理论和核心方法,涵养北京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涵养北京大学各学科本科教育以及本科各跨学科专业/跨学科项目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生态系统,从而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筑梦之旅

|为创业,向前冲

从理论和方法“起跑”。修习“模拟课程”实践课程的学生,首先会在9个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模块中,系统化且有条理地学习乃至研究创立新企业的过程以及创业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活动特征,从而提高洞察创业机会的敏锐性,发展整合创业机会、创业者/创业团队及创业资源的创造性,提升设计产品、拓展市场以至开发商业模式的适切性,形成审视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开明性,增强创立进而管理新企业的专业性。


到课堂创业路演“接力”。在“模拟创业”实践课程中,由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将于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参加3次课堂创业路演。这样的“接力”大大提升了创业团队将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应用于创业实践的能力。举办于学期末的“模拟创业大赛”,无疑是年轻学子们各自绽放光彩、互相学习交流的精彩舞台。以2018年第8届“模拟创业大赛”为例,青年创客们精心设计了“自游行”、“医氧”、“悦悦育视”等创业项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学习、研究、实践等联动的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第8届模拟创业大赛



以团队建设活动“加油”。为了支持学生颇具团队精神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之中,“模拟创业”实践课程特于学期初设置了1次团队建设活动,使学生实际体验到团队凝聚力所具备的“1加1大于2”作用。在此后的学习、研究、实践等过程中,学生愈加能够齐心协力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项目。



以资源整合与利用“助威”。随着若干次课外创业实践的展开,“模拟创业”实践课程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可用于市场调研、产品测试与制作、网站搭建/APP开发(或微信公众号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办理工商注册事务/办理法律事务等的“微基金”以至奖学金。具体而言,2017-2018年,在组建于“模拟创业”实践课程的40余支创业团队中,共33支创业团队得到了“微基金”支持,共24支创业团队得到了奖学金支持。与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同步,“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在创业团队自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配备创业导师、对接创业资源和创业服务等来深度扶植创业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践林”秘笈


中外青年创客交流

2017-2018年,“模拟创业”实践课程接收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学生,使得中外青年创客能够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从而获得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创业的国际视野。部分国际学生还带着国际创业项目从“模拟创业”实践课堂中招募了北京大学学生作为创业团队成员,进而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完整的创业过程。


由此,中外青年创客的智慧得以碰撞,理念得以交融。在更加多元的视角下,国际创业生态、国际创业文化被重新审视,中外青年创客都获得了对于创业环境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在系统化地传授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全方位地拓展创业实践、全过程地加强创业孵化各层面创设中外青年创客交流这一特定学习环境的深意则是,为中国学生国际化创新创业素养培养的校本国际化与出国留学相结合战略探索可行的方案,为来华留学生在华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H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这个空间是创业学生的一方宝地——基于创业团队卓有成效的自主实践,“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将优秀创业团队推荐至融合了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的3H(Heart,Head,Hand)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空间进行更加专业的创业孵化,从而持续支持学生的新生创业想法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个奇妙的空间里,创业团队可以获得办公、研讨、路演、招募成员等需用的场地与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创业团队可以随着创业过程的推进而得到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每支创业团队获得至少20小时创业辅导的基础在于,3H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的创业导师团队整合了高校、工业界、投资界、商业界及创业成功校友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优质创业资源。每支创业团队所获得至少10小时创业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工商注册服务、创业智慧财产相关法律服务、创业人才库服务、创业融资服务等,这使得每只创业团队都有机会更好地整合与利用创业资源,从而充分施展自己的创业抱负。


  乘风破浪

| 于万变中求生长

全面拓展创业实践的类型

为了支持学生近距离体验初创、规模化运营、转型创新各个发展阶段中创业团队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模拟创业”实践课程还在2017-2018年拓展了创业实践的类型:建立了4个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了2次初创企业参访活动;举办了“中美青年医疗创新训练营”(训练营将生物设计、精益发布、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训练融合到医学、工程、商业等领域之中)、“全球青年创业峰会”、“日本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与创新讲座”、“人工智能沙龙”等创业交流活动。


这些丰富的创业实践类型,在“模拟创业”实践课程育人生态系统构建意义上,为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的模块深化以及创业实践与创业孵化的导师配备,提供了更具发展阶段特色、更具行业发展特色以及更具国际交流特色的选择。



在真实创业情境中大放异彩

2018年暑期,“模拟创业”实践课程的优秀创业团队参加了“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届‘内江高新杯’创客大赛”,并取得了“特等奖”、“最佳人气奖”、“萌芽奖”等奖项。这样的结果性外部评估好成绩证明,“模拟创业:从理论和方法到实践与孵化构建育人生态系统”实践创新育人项目,不仅能够经受住真实创意情境的考验,而且能够支持创业团队,在充分考虑成果商业转化可能及成果商业转化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为打造“内江实践方案”升级版做出实际贡献。


另一项具有结果性外部评估检验价值的师生反馈是:2017年秋季学期至2018年春季学期,“模拟创业”实践课程优秀创业团队的4名北京大学学生,参加了为期6周的斯坦福大学University Innovation Fellows(UIF)学习项目,获斯坦福大学“国际大学双创学者”称号;2018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University Innovation Fellows(UIF)团队在2018年度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评估中获得优秀团队奖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模拟创业”实践课程进而开创性地构建了独特的“学生教学模式”。2018年暑期,北京大学University Innovation Fellows(UIF)团队成员秉承“做中学”方法论,自主筹资开设了“ID Bootcamp”2018年北京大学设计思维新生训练营(ID同时有Innovation×Design、identity的意思)——从百余名候选人中选拔出20名极具创新潜质的本科新生开展了为期7天的密集训练,并成功建立起包括陈东敏、朱青生、赵龙凯、James Landay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在内的学术顾问团队——这在“同辈开课”意义上开发出了北京大学第一例“学生教学模式”



项目简介

“模拟创业” 实践创新育人项目

作为一门针对北京大学各学科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的公选课,2017-2018年“模拟创业”实践创新育人项目旨在,探寻支持学生“形成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创业能力,发展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从而胸有成竹地投身到创业以至改变社会的实践之中”的实践创新育人路径。


与此宗旨相应的新举措,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大格局,聚焦于遵循“抱定原创性宗旨解决复杂问题”这一核心理念或核心文化,以培养学生针对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教学目标,采用理论讲授/方法讲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同伴学习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自主实践与创业辅导/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系统化地传授创业理论和创业方法,而且全方位地拓展创业实践,同时全过程地加强创业孵化。


(本文资料来源于陈东敏、郭蕾、江岚、程吉、马倩和刘秋颖共同撰写的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优秀项目成果“模拟创业:从理论和方法到实践与孵化构建育人生态系统”。)




编辑 | 赖钰

采访对象 | 陈东敏

文字 |黄翘楚、赖钰、陈东敏、刘秋颖

审阅 |陈东敏、刘秋颖、陈虎、蒋晓涛

图片来源于陈东敏、郭蕾、江岚、程吉、马倩


推 荐 阅 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