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打造卓越——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院
编者按
基础医学院于1977年开始招收基础医学专业,为国内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学院,并于2001年设立国内首个基础医学八年制专业。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将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和强基计划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深厚医学基础的科研和教学领军人才以及引领医学发展的卓越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战略家为目标,秉承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教育教学一体化,注重交叉融合,实施“以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X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医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一、德育为先,教育教学一体化
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方案,将教书育人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建设协同育人,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科基础医学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同时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教师全员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与研究。加强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从师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和督导内容等多个层面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落实。
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五育并举,着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从医学生的特质与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坚持五育并举,着重依托学术、文艺、体育、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以品牌活动为基础,开展丰富的学生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空间,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平台。
经过不断建设,基础医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5门课程入选北京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入选北京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显著,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课题获得大学及医学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项案例获得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奖工作案例类三等奖。
人体解剖学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证书
致敬感恩无言良师活动
撷英杯医学知识竞赛
二、彻底打破学科界限,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构建“基础医学+X”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依据学科发展态势及国家发展需求,彻底打破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基础医学三大课程群,人体形态与功能,包括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生理学和药理学;医学分子细胞遗传基础,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包括医学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医学寄生虫。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全面优化,基础与临床、课程群内、课程群间和理论课、实验课、PBL等不同教学方式全方位交叉融合,实现基础知识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大体到微观的推进,全面构建“新时代基础医学融合课程体系”。从初级交叉应用到高级整合应用,从理论课程到组学大数据综合实验,将信息、工学、理学和医学深度融合,建设医学中的理工信课程群。四个交叉融合课程群的建设实现了知识从记忆到理解到应用,再到批判和创新,螺旋式提升,技能和能力也不断丰富、充实和立体,构建学科深度融合、螺旋式提升的“新时代基础医学+X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群教学形式
新时代基础医学+X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三、聚焦学科交叉,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探索博雅学堂班建设,
大力培养拔尖人才
依托“北大未名基础医学基地”,将教育部“强基计划”与“拔尖计划2.0”结合,积极开展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和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由基地组织专家和导师团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给予全程指导,实施全过程培养。
博雅学堂班在实施“以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医学+X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基础上,聚焦学科交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四个方向,制定拔尖学生的培养模块,包括大师引领、产学融合、前沿进展、新兴技术、学科交叉、国际交流、项目育人等,从专业思想、科学家精神、创新思维范式、前沿技术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拔尖学生的综合素质。汇集最优质师资精心打造博雅学堂班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开设《基础医学前沿拓展》和《医学中的理工信前沿拓展》,围绕基础医学以及医学中理工信的研究前沿,通过自学讲义和文献、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文献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术交流、跟踪学科发展趋势和科研思维等能力,受到学生欢迎。开设《组学大数据综合实验》,围绕医信交叉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分别针对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设计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掌握从湿实验到干实验的整个过程,为培养具有“医学+X”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创新拔尖人才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开设暑期学校,邀请多位知名学者围绕“智慧医学与精准医学”主题,通过医学与多学科交叉的系列课程和讲座,拓宽学生的多学科视野,为学生成长为“基础医学+X”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基础医学前沿拓展》小组讨论
《组学大数据综合实验》
“智慧医学与精准医学”暑期学校
通过设计班级标志,举行开班仪式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与大师面对面”活动,邀请基地首席顾问教授韩启德院士、院外指导教授钱煦院士、校内指导教授詹启敏院士以及学院韩济生院士与同学们交流,通过聆听他们的学术成长之路和人生感悟,增强学生对医学研究的理解和坚定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志向。此外,还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大课堂”活动,参观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观摩、体验工程和医学的前沿融合,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远大志向。
2021级基础医学博雅学堂班开班仪式
博雅学堂班“与大师面对面”活动
博雅学堂班“户外大课堂”活动
四、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
学院于2008年启动了“新途径”医学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借鉴“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小组讨论为形式,进行基础与临床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本科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创新思维课程体系。
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课程体系
课程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表达、协作、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教学相长,建成了高水平、大规模、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连续组织八届北京大学“基于问题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全国累计50余个单位、1000余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累计接待来访院校近50所,课程模式和经验被国内多个院校借鉴,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好评。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证书
北京大学“基于问题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会议手册
五、促进科教融合,
打造系统、规范、全程的
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坚持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目标,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互为补充”为指导,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渗透,系统整合人体形态与功能、医学分子细胞遗传基础、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课程群实验课,不同层次的实验配合融合课程群教学内容的安排,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形成系统的新时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虚实结合,互为补充,积极推动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优质的虚拟实验项目和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习效果。建设的虚拟现实(VR)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系统、人体胚胎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生理学及药理学虚拟实验项目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实施。重点开发的《BSL-2实验室中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促进科教融合,早期由创新人才导师通过学习交流,引导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对学生进行基本科研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课题,深入科研实践,接受完整的科研全过程的培养和训练。开设《科研思维训练课程》,以专题为引导,在首席科学家、知名学者的指导下,进行课内外的小组讨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支持学术交流和活动平台的建设,例如学术沙龙、文献报告会、课题申请,中期和结题答辩会、校内外创新论坛、竞赛等,逐步形成系统、规范、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为更好地进行本博融通衔接和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近五年,学院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的优异成绩。
系统、规范、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六、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通过反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升,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通过校级和院级督导评估机制的实施,对于日常教学和专项工作进行动态、定期和有效的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对于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整改和提高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医学部督导专家全程督导新时代基础医学课程群教学
实施常规教学评估制度,医学部每年组织督导专家对学院的本科生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将结果以会议或者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学院,为学院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意见和建议,也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明确努力的方向。
建立多角度教学反馈机制,注重教学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通过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师生座谈会、总结会以及问卷等收集学生、教师和督导专家等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学骨干及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代教改师生座谈会
结语
今年恰逢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学院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人类生命科学和疾病防治基础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立足于北大医学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将在实施20多年的“八年一贯,本博融通”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打造卓越,努力为“健康中国”、“中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优秀领军人才。
来源 | 基础医学院
编辑 | 苟钟月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