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会“四服务” |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综合能力评估考核工作,面向全国学会征集学会有关“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个服务方向的工作创新实践典型案例414 则。经专家评审、社会评议、部门评价等方式筛选,按照四个方向共选编61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编印《全国学会“四服务”优秀案例汇编》,以供全国学会交流借鉴,共同推动学会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本期小福团为大家带来中国自动化学会案例
中国自动化学会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联系广泛、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建立智库专家团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举办系列成果展示推介活动、开展人才培养与举荐等,形成申报、评价、咨询、转化等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以进一步发挥“两翼”作用,形成可持续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学会改革和创新能力建设。
一、凝聚资源优势,开展学会“三库”建设
中国自动化学会抓住科技变革机遇期,紧紧围绕自动化与智能产业发展及多场景应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支撑,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为地方政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打造智慧地方产业。
近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着力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以平台为中心凝聚学会的专家、技术、成果、服务、政策等多方位资源,经过多年迭代,形成“科技成果库”“专家人才库”以及“技术需求库”,成为学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支撑。“科技成果库”囊括了学会历年科技奖申报项目,通过联合攻关等方式形成的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委托开展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以及学会智库专家团队在开展科技咨询活动中形成的系列公共服务产品等。“专家人才库”是学会创新智库建设的有效支撑,包含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领袖、企业负责人等。“技术需求库”覆盖了学会专家主动深入地方企业获取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以及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具体技术需求,为连接学会和地方、技术与产业提供了工作平台。学会依托科技服务平台,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围绕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在条件成熟、工业基础发展良好的区域,针对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难题等,组织学会专家走访调研、开展针对性对接服务活动,为企业引入技术、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接受委托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及全过程资源优化配置,为地方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集成服务,有效整合了科技成果全链条信息,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水平。
学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学会服务模式,助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合力和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有效供给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一)建立产学研平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
学会依托专家专业技术优势,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2015年成立首个智能车研发测试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连续三年主办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同时在常熟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促进了常熟地区智能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技术开发,促进了智能车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其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协同技术创新攻关。学会发挥专家专业技术优势,承接地方企业委托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攻关等项目,助力推进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近两年,学会与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展“公共服务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研究,有效推动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发展。
(二)创新学会服务工作载体,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
学会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熟悉学科发展和技术前沿等优势,组织专家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省市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为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升级等提出专业意见。自2014年起,在现有企会合作工作基础上,学会开始尝试“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创新模式,通过与地方科协联系沟通,建立服务站等方式,开展区域性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学会科技志愿者队伍先后走进宁波、保定、常熟、郑州、焦作、漳州、西安、芜湖、温州等30余个城市,成立20个学会服务站和2个院士工作站。同时,通过调研两百余家企业,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发展瓶颈和技术需求,共建中国智能车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常熟)、机器人产业(芜湖)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中国制造(宁波)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等,为服务企业创新和地方经济提供专家资源和智力支持。
(三)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地方政府引智引才
学会通过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行业高峰论坛和科技人才交流活动,为企事业单位与高端智力对接交流搭建桥梁;通过联合选派中青年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进修,合作开展重大研究课题等形式,加强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通过举办大型竞赛活动,集聚各高校创新人才,为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学会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交叉”“高端前沿”“颠覆性”“分支机构”四位一体的学术交流体系,每年举办百余场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万余人参会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科技评估评审专家库。学会充分利用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面向企业创新和区域发展需求,成立科技评估评审专家库,保证科技评估工作的专家基础。二是不断加强与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企业单位的联系,强化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储备,为科技评估工作提供丰富的技术保障。三是组建科技评估工作小组。学会秘书处组建专门的科技评估小组,负责科技评估材料的收集、汇总、存档,以及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规范审核制度,保证科技评估的公正性。
近三年,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组织领域专家百余次,对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2017-2019年间共完成了“电子皮带秤在线远程自动校验及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及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四、围绕科技成果,持续提供优质社会公共服务
为持续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应用与影响力,学会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跟踪、反馈、评价、推荐以及对人才开展继续教育服务等方式,持续为政府、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学会设立智能自动化学科前沿讲习班以及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智能自动化学科前沿讲习班旨在促进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并为专家学者提供探讨热点方向和交流学术进展的平台。目前讲习班分别以“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智能、控制与数学”等为主题举办了十余期讲习班。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于2012年发起并主办,旨在传承、发扬钱学森先生的伟大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方法,践行钱学森创新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国内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国际国内科技交流、营造学会学术交流氛围。目前已经深入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成为学会会员熟悉领域前沿、开拓科研思路、分享科研成果、活跃科研气氛的重要平台。此外,学会依托奖励体系,实时跟踪科技成果研发落地情况,积极推荐重点科技成果申报学会奖励和国家科技奖,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提升学会奖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形成学会奖励与科技成果闭环效应。
中国自动化学会奖励体系
中国自动化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联系着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领域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建立完善知识共享机制、科技评估机制、科技咨询服务等途径,形成科技成果形成、评估、转化、落地等全链条流程,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来源 | 改革服务处供稿
往期热文回顾: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