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陆启铿院士:自强不息,勤耕不辍
我不是天才,做出一些工作完全是下苦功的结果。
——陆启铿
有一次,数学大师华罗庚突然问陆启铿:“什么叫‘陆启铿猜想’?”
陆启铿满脸疑惑:“我也不知道。”他后来查文献才了解,原来这是自己一项研究的延伸,从1969年起,国外一直有人在研究它。
1966年,陆启铿发表论文《关于常曲率的卡勒流形》,随即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该成果后来被称为“陆启铿定理”,其中提到的问题被称为“陆启铿猜想”。这一猜想成为数学界的著名命题,代表了我国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研究的高水平。
陆启铿1927年生于广东佛山市,幼年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1938年日军侵占广东,他随父母兄姐妹逃难到澳门,学业由此中断。
在澳门,他借堂姐课本,自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课程。1946年夏,陆启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其间,他拖着病残之躯,每周在佛山和广州之间奔波,当家教,维持生活、补贴家用。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他留校当了助教。
1950年,华罗庚到中山大学做学术报告,慧眼识珠发现了陆启铿。此后,华罗庚亲自致信多次协调,调他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就了我国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华先生写书,我帮他整理,我年轻劲头大,经常连夜工作。”陆启铿回忆。不负华罗庚的指导和期待,他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不断结出硕果:1958年至1959年间,华罗庚与陆启铿建立起了典型域上的调和函数理论。从此之后,“陆启铿引理”“陆启铿常数”“陆启铿不变量”……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他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享誉国际数学界。
研究数学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对智力体力都是极大考验。因为陆启铿行动不便,很多运动不能参加,但他克服困难学会了游泳,并长期保持锻炼。
1992年11月,陆启铿与陈景润共同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耄耋之年,他依然勤耕不辍,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取得的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基本的不等式”。晚年,陆启铿罹患肺癌,好友到医院看望他,他淡然自若,侃侃而谈科技界的情况,夸赞朋友新近的博文写得好。生命最后两个月,他说话都很困难了,却仍然如往常一样,坚持每天上半天班。“我不是天才,做出一些工作完全是下苦功的结果。”谈起科研心得,陆启铿如是说。
2015年8月31日凌晨,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陆启铿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他敬佩老师华罗庚践行了生前的志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华老的弟子,这一点,他也做到了。
注 :本文图片自人民日报。
来源 | 人民日报
往期热文回顾:
● 白春礼院士: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