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挖掘科技支撑“双碳”潜力

喻思南 学会服务365
2024-08-24

● 眼下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低碳产业、清洁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近日,科技界传来好消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全新接触电致催化机制,既可以用于对环境友好的材料进行催化,又能避免对环境二次污染,为化学、能源等工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这主要表现在:从能源供应端看,科技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构建清洁能源供应系统;从能源消费端看,低碳技术能够推动传统能源工业革新,降低碳排放强度;从人为固碳端看,去除二氧化碳,需要借助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及封存等技术手段。


科技支撑“双碳”,

潜力巨大,但挑战也不小。


近年来,围绕低碳发展转型目标,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积极布局了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过去10年,得益于技术进步,风、光发电成本大幅降低,逐步进入平价时代,风电、光伏走进千家万户。煤炭清洁利用、煤制烯烃工艺等技术,推进煤炭绿色低碳转型,提高了煤炭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建筑等领域融合,人们的生活出行更加绿色。科技创新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底气,然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国只有30年过渡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双碳”目标,我国低碳发展转型任务异常艰巨,应对挑战,全社会期待科技有更大作为。


科技支撑“双碳”,

做好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是前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去年10月,我国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为“双碳”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依据。要立足国情,用全国一盘棋的思维,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协调有序推进。近些年,我国在绿色低碳科技领域发表了大量成果,但产学研相结合不够;高校院所关注前沿科学和技术,企业注重碳排放的损益,畅通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链条,还应在科技上做好战略统筹布局。


科技支撑“双碳”,

解决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是着力方向。


让绿色科技发挥作用,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都有不少待解的难题。比如,解决目前平均弃风、弃光率较高和新能源使用效率总体偏低的问题,就要补上储能技术方面的短板,增强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再如,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同样有许多课题值得深入研究。要坚持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突破上下大功夫。


科技支撑“双碳”,

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是突破口。


科技支撑“双碳”,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是突破口。一些高碳排放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和装备更新成本较高,使用绿色技术替代动力不足,有必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绿色技术有步骤推广。当前,绿色氢能制备和人为固碳等技术尚不成熟,亟待结合适用场景,通过示范推广,做好前沿技术储备和规模化应用探索。此外,碳中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我们应把握这一国际合作机遇,参与到全球绿色技术研发布局中。


眼下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低碳产业、清洁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在这场具有变革意义的同台竞技中,我们应把握机会、全力拼搏,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来源 | 人民日报


往期 · 回顾

● 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以委托的形式进行,委托方和受托方分别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 针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评价标准有哪些不同?

●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绩效的评价如何进行?有哪些评价指标?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学会百问研究视窗法律小讲堂举个好栗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会服务365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