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到英国家庭做客,这10个点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 Ga姐带你看英伦

Ga姐 国才 2021-03-1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才君特邀在英国读博的Ga姐,以独特视角观察英国,记录文化趣事。英伦精彩,尽在专栏【Ga姐带你看英伦】!


对比非洲同学第一次见面就跟你拥抱击掌,跟不热情的英国人真的好难成为朋友,可能因为英国人的不苟言笑产生的距离感吧……在我们心里,被邀请到英国家庭做客是个big deal。喝个茶什么的已经是非常罕见了,吃饭更是难得。


事实也正是如此呢,来自哥伦比亚的博三学姐说导师在她刚入学的时候就提过邀请她到家里坐坐,三年过去了,终于要实现了……


打电话?太私密了吧!

邮件完全可以当短信使


Ga姐在英国待了几个月,手机套餐里的call和message的部分一直没怎么用过,除了联系各种客服,生活中根本没什么机会打电话,邮件主导了大部分的社交需求,即使在一些我们感觉需要电话引入的场合,邮件依然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之前被邀请到一个英国家庭喝下午茶,邀请邮件是提前两周发出的,为了避免邮件沟通不及时导致的来回反复(明知如此,也不打电话直接沟通),贴心的主人直接给出了几个available的时间选择(slot),我确认后,这个appointment就算定下了。



虽然中间隔了两周,但双方都默认我会在那天的那个时候到达。提前打个电话提醒确认下,或者之前留个电话万一找不到地方了方便联系等等完全不存在。


在一起度过超级愉快的一个下午之后,我们双方也是互发邮件表达这种愉悦,并且期待下一次的尽快相聚。这么想想,倒是产生了一种美妙的距离感!


这次导师的邀请邮件是在12月12日发出,最终确定12月30日做客。导师住在城市外围的一个village里,我们需要坐十几分钟的火车。因为跟博三的学姐之前不认识,讨论买几点的车票、几点碰头、带什么礼物、谁来负责哪些礼物等等,又来回反复了十来封邮件。


12月29日,吃饭前一天,以防万一,我再次发邮件给博三学姐确认第二天的碰头时间和行程。同时,我也收到了导师发来的邮件——邮件抄送了他的夫人——通知我们第二天会由他的夫人在车站接我们。我们三个人都没有见过他的夫人,也都是第一次到他家,即使这种情况下,电话这种更及时的沟通方式依然没有登场。第二天我们上车后,还是通过邮件告知导师夫妇。


“我们的房子太新了,

没什么让人兴奋的!”


导师夫人在车站接上我们之后,开车蜿蜒辗转了十五分钟,最后来到一个娴静舒适的小村庄。虽然是冬天,但因为英国不怎么冷,满山还是绿油油的。村庄里的房子都很漂亮,独门独院,各具特色。


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槲寄生(mistletoe),透过窗子能看到房间里摆着亮晶晶的圣诞树。听导师夫人介绍,这个村子里有1800年代的老房子,超级赞。她很遗憾地说“我们房子太新了,一点都不古老,没什么可让人兴奋的”,生怕我们有太多期待而失望。



村庄里住着很多在城市上班的人。像导师平时就是先开车到城市附近一个叫“park and drive”的停车场,再坐公交到学校。这类停车场我们在牛津等地方也都见过,很流行。一般都在城市附近,可以缓解市内交通和停车压力。

去做客,怎能没有礼物?


这次拜访导师,我们三个人准备了一瓶红酒、一个蛋糕和一盒巧克力。一般到英国人家里做客吃饭,带一瓶红酒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蛋糕和巧克力是考虑到导师有两个小女儿。如果是去喝下午茶,带一个cheese cake或者一个pie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是圣诞和新年期间,祝福卡片是必不可少的。英国这边依然有浓烈的赠送纸质卡片的传统,大街上经常看到只卖各种卡片的店铺。


卡片的制作也非常精良,设计充满创意和艺术气息,很多卡片价格也非常昂贵。我们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将买好的卡片拿出来写了祝福语和签名。



事实证明,卡片也是最受瞩目的。导师夫妇后来特地拿出卡片,在全家面前读出来,并把它摆在房间非常显眼的地方。导师家里的屋顶上,挂满了今年他们收到的圣诞和新年卡片。


脱还是不脱?这是个问题


进门的时候导师夫人问我们要不要脱鞋,可脱可不脱。我们三个人都选择了脱鞋,这时候,困扰很多中国人的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家进门后全部都是地毯,有的人穿着鞋,比如导师夫妇俩,更多的人光着脚或穿着袜子,比如我们和他们的女儿们。如果我们选择不脱鞋,直接进去这么大踩特踩,真的很脏啊……外国人还喜欢穿着鞋上沙发……这个地毯是怎么清理的?



脱鞋进门之后就是脱大衣了。在英国,总感觉脱大衣有种仪式感。之前有一次到英国家庭做客,男女主人在门口迎接我,进门后六七十岁的男主人就非常绅士地问“May I take your coat?”,像电影里一样。对方会帮我脱掉大衣,然后优雅地放到隔壁房间。


这次导师夫人也是非常nice地挨个问我们,然后将大衣集中放到了楼上,我们在楼下玩耍嬉戏。


Tea or coffee?

Normal or decaf?


西方人因为有“小毛病”的人(比如素食主义者比较普遍,并且很多人有各类过敏症状)比较多,所以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考虑尤其周全,超级considerate。


之前导师在邮件里邀请我们吃饭的时候,就特别问了下我们对食物是否有什么要求。咱们中国人一般都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哥伦比亚的同学果然,只能吃gluten-free(无麸质)的东西,这意味着很多主食和甜品她都不能吃——我也是来了英国之后,才知道有gluten-free这种概念。


喝东西的时候也是,主人会问喝奶还是咖啡,要normal的还是decaf(不含咖啡因)的,是否要加奶和糖,加糖的话加多少。喝水的话,是要普通的水(still water)还是气泡水(sparkling water)。


“Stop it, Mom! We got it!”


等饭的空档,导师夫人给我们讲了耶稣诞生的故事,也就是圣诞节的来历。大概意思就是处女玛利亚突然怀孕(virgin birth)——特别搞笑的是,当时导师夫人想仔细解释下玛利亚是在未有性行为的情况下怀孕的,中间就被她的女儿们打断:“Stop it,Mom!”然后我们一起说“we got it”,哈哈哈。


玛利亚夫妇后来骑着驴子到巴勒斯坦的一个地方去申报户籍,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挤在这个城市,宾馆都订满了,玛利亚不得已在stable(马厩)里生下了耶稣。导师家里有好几套体现耶稣降生情形的摆物,都有一个马厩,包括驴子在内的几种动物,刚出生的baby等元素。



后来出门溜达,发现有的商店橱窗里也摆着这样的装饰。教堂里也都呈现着这个主题的各种摆设。导师夫人特别提到圣诞的时候,英国小学生会表演这个耶稣降生的戏剧,叫nativity play。她的两个女儿都表演过。



12 Days of Christmas


餐桌使用的桌布也是圣诞主题,从12月25日算起,一直到1月5日,是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也叫12夜。桌布上画的是一首叫“12 days of Christmas"的传统歌谣,大概意思是这12天里,我的真爱每天都送我各种美好的礼物。



导师夫人兴致勃勃地给我唱了一段,每段开头都是On the first(second...一直到twelfth) day of Christmas my true love gave to me,后面跟着的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礼物了。


1

A Partridge in a Pear Tree(一只梨树上的鹧鸪)

2

Two Turtle Doves(两只斑鸠)

3

Three French Hens(三只法国老母鸡)

4

Four Calling Birds(四只鸣唱的鸟)

5

Five Golden Rings(五个金戒指)

6

Six Geese a-Laying(六只生蛋的鹅)

7

Seven Swans-a-Swimming(七只会游泳的天鹅)

8

Eight Maids-a-Milking(8个挤奶的妇人)

9

Nine Ladies Dancing(9个跳舞的女士)

10

Ten Lords-a-Leaping(10个跳跃的男人)

11

Eleven Pipers Piping(11个吹风笛的风笛手)

12

Twelve Drummers Drumming(12个打鼓的鼓手)


果然不能对英国正餐有太多期待


终于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一直很好奇到底会吃到什么。当当当……



所以英国人招待客人其实真挺简单的,买一堆猪排(腌制好的)烤箱里烤一下。然后将四类蔬菜分别煮烂,浇上罐头里倒出来的肉汁(gravy),土豆再炸一炸,就搞定了。每个人都装了这么一大盘,直接开吃。说实话,这盘菜除了土豆,其他的都一般。果然啊,大侦探波洛说的对英国正餐不能太有期待是真的!



看着每个人都把盘子里的东西吃得精光,我担心剩下会显得太rude,所以就咬着牙全部吃掉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带来的红酒就直接派上了用场,大家toast一下一起祝福下新的一年。


甜品超级好吃!

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英国人都胖了


正餐结束后,盘子和刀叉都被收走,换上吃甜品用的小盘子和小叉子。家庭自制的带有raspberry(山莓)、巧克力、奶油的pudding甜品超级好吃。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大家在散步回来后又一起吃了下午茶。三类不同的蛋糕可以自选,一种是为学姐准备的gluten-free的小点心,一种是英国人圣诞必吃的混合了朗姆酒(rum)的Christmas pudding(味道怪怪的),一种也是圣诞的特色浓郁的传统甜品mince pie。这么多甜品吃下来,突然一下子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英国人都这么胖了 ……



难道雨鞋不是rain shoes么?


饭后导师特别带我们领略了一下英国乡村的美景,这也是他们的家庭传统,周末的午后全家人一起上山漫步。考虑到英国四点天就黑了,所以饭后我们很快就启程出门。


之前导师在邮件里说,下午大家可以“take a walk”。我们以为的“take a walk”大概意思就是在家门口附近溜达溜达消化消化。所以我是穿着boots(靴子)去的。谁知道出门的时候,导师夫人一直说路上会很muddy(泥很多的),强烈建议我穿她的wellies,一直等她把鞋拿给我的时候,我才知道wellies是雨鞋的意思,全称是wellington boots。


英国很多鞋的表达跟美国差异很大,比如运动鞋是trainers,而不是sneakers。其他常见的鞋的表达比如loafers(休闲皮鞋),flats(平底鞋),ankle boots(我最爱穿的脚踝靴子),wedges(坡跟鞋),slippers(脱鞋),sandals(凉鞋),stilettos(我永远也穿不起来的细高跟鞋)等等。


按你胃,事实证明,所谓的walk其实是时长将近两个小时的爬山跋涉。山本身不高,但英国因为天天都在下雨,所以真的都是泥。加上山上各种牧马牧羊场,路上有各种牛羊粪,新鲜的不新鲜的混杂在一起,稍微不注意就踩中。


但是,风景真的超级美啊!空气湿润新鲜(偶有异味也是乡村的气息),雾气弥漫,站在山顶眺望,看着远处的村庄全貌,近处的牛羊们,真的是一个难得的treat!我是多么lucky穿着雨鞋,其他两个同学穿着自己的运动鞋去的,回来以后鞋子已经脏的不能看了。



晚上我们坐火车回到城里,按例发了邮件表达感谢。愉快的一次拜访之旅就结束了。到英国家庭做客,文化差异处处存在和被感受着。我已经在期待下一次了!



专栏作者:Ga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


研究兴趣:

语言测试与评价。

个人兴趣:

一切跟文化有关的东西。

更多【Ga姐带你看英伦】文章

☆ 原来Guy这个词的来源如此“火爆”(literally)!

☆ 什么天气控?我们分明是社交恐惧症好么


国才考试报名等你来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国才考试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