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略)倪翁洞千年文脉探秘

仙仙 仙都景区 2024-04-15

仙都是诗文满山的文化圣地,历代无数文宗巨匠在仙都流连忘返,留下他们的足迹、故事和翰墨,历代摩崖石刻,是仙都珍贵的文化瑰宝,这些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人文史迹与仙都自然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进仙都倪翁洞文化胜地,探访千年文脉——


【黄帝南巡主题雕像】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史记·封禅书》中有“黄帝在仙都鼎湖峰铸鼎炼丹,觞百神后驭龙飞升”的记载;晋代郭璞在他的《山海经》中记载:“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黄帝曾游于此”;南北朝虞的《鼎录》中记载:“金华山,黄帝作一鼎,高一丈三尺”。


【黄帝印、五老峰】

倪翁洞黄茶园中央有块巨石如印,称“黄帝宝玺”,俗称 “黄帝印”。

茶园旁耸立着五座奇岩,安详肃穆似五位老者,故名“五老峰”。相传五老即中央黄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原来分别修仙于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黄帝炼丹鼎湖峰后,齐聚仙都,每天在这里晨沐朝阳、暮浴夕晖,丹成后一同升天。


【绀沐岩】

这块岩壁叫“绀沐岩”。“绀”是稍微带红的黑色,“沐”是蒙受、润泽之义,故“绀沐岩”即润泽微红色彩的黑岩。清乾隆间缙云训导王诰在《绀沐岩》诗中有“绀石峨峨凉雨洗,青山隐隐晓光扶”诗句。岩壁上有摩崖石刻“仙都”二字,这是现代书法泰斗沙孟海,于1981年所书,横竖勾撇,浑然一体,为沙老晚年佳作,也是仙都摩崖中的精品。


【老鼠偷油】

眼前清澈碧绿的池塘,叫青塘。相传青塘本是一个装满食油的油缸。有只山鼠从青塘后山偷偷进来,把尖尖的嘴巴伸进油缸,拼命地偷吃食油。恰好有位神仙路过此地,用拂尘一掸,从此山鼠化为小山,油缸化作青塘,留下这惟妙惟肖的老鼠偷油景观。老鼠居十二生肖之首,勘舆家认为这处风水绝佳。


【响岩洞】

在好山的东南麓有一洞穴,洞口有清咸丰元年(1851)缙云知县李业修题的“响岩”石刻。这一带山幽林茂,行人路过洞口,能听到洪亮的回声,因而名为“响岩洞”。


【月镜岩、仙女峰】

月镜岩、仙女峰是火山流纹岩地貌景观,是流纹岩沿着多组节理经雨水侵蚀、自然风化、重力崩塌,而形成的奇峰异洞。月镜岩和十余座柱状峰岩百米相对,像一群窈窕少女,遥对月镜梳妆打扮,组成仙女照镜神奇景观。



【倪翁洞】

倪翁洞是隐居圣地,因倪翁隐居而得名。明朝刑部尚书李鋕(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号斗山),也曾先后隐居于此。

如此一个幽静而雅致的天然石室,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留下众多珍贵的摩崖题刻。仙都摩崖题刻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浙江省最早被列入“国保”的摩崖题刻群,共125处,占丽水市古代摩崖题刻遗存的1/3,占浙江省古代摩崖题刻遗存的1/9。仙都摩崖题刻自唐朝开始直至当代,真草隶篆行书体兼具,诗词歌赋记文体齐备,且不乏名家力作和精品佳作,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不多见的。


洞内石壁上这块“崇祀名贤”石刻残碑,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立,由铁面御史樊献科撰文、缙云知县梅淳题额、孔文同书写。上面刻的是历史上来过仙都的名家大家,他们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山中宰相陶弘景,唐朝书法家李阳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宋代大学士潜说友,明朝知县李时孚。文革期间,歹徒以为这块碑后暗藏古洞,为盗宝,竟然将这块碑敲碎。尽管是残碑,但这些名家的印记永远留在了这里。


初阳谷”三个字是洞内最耐人寻味的摩崖石刻。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初”字少了一点,这是书法家有意为之,要由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时,才可补上这一点,正所谓“此处无点胜有点”。


宋代陈氏父子碑”。这是父子俩相隔五十多年,在同一块石壁上留下的石刻,父亲的题字为红色,儿子的题字为绿色,父亲的字比儿子的字大一倍,表达儿子对父亲的尊重。父亲陈伯奇于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来游仙都,在初阳谷洞口题字“嘉定丙子,重阳前一日,邑人田君锡、天台陈伯奇伯彝来游。”过了五十多年,也就是南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儿子陈绍若任缙云县令,来到倪翁洞,发现父亲留下的题字非常开心,也在同一块石壁上留下了题字。


洞内“倪翁洞”三个字是仙都摩崖石刻价值最高的一处,由唐朝著名书法家、缙云有史可查的第一任县令李阳冰所题。李阳冰的篆书笔法独特,劲力豪爽。历史上把他和李斯并列为“小篆二李”,后人尊其为“笔虎”。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题额,可见他的篆书影响深远。李白有诗写道:“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据《缙云县志》记载,李阳冰留在缙云的真迹有十多处,现存世者仅为四处,即倪翁洞、黄帝祠宇、城隍庙碑(宋拓)、忘归台记(残)。这是其中的一处,是缙云最珍贵的文物之一,也是国宝。

李阳冰是陕西泾阳人,李白的从叔。李白垂危之际,将诗稿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对保护和整理李白诗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阳冰和李白的故事,请参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晓敏写的《阳冰“飞声”》。


旭山”是洞内最大的石刻,字径达2米以上,是仙都五大摩崖石刻之一,为明万历年间樊献科四子、缙云县令樊问德所题。“旭山”是缙云人刑部尚书李鋕的名号,他晚年也曾隐居在这里。李鋕有大宋“青天”黑包公之誉,为官正气凛然,公正廉明,不畏强权。“旭山”二字笔力雄健,安如泰山,有刚正不阿之气,为李鋕为官处事的典型形象。


洞内大卧像是倪翁,身边依偎着一只白猿。倪翁是与范蠡一起设计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的计倪,越国八大夫之一,老子之徒,范蠡之师。计倪助越灭吴后,为防越王加害,隐居在这里。



【摩崖石刻“枕流漱石”】

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是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龚勉,在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游仙都时题写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西晋冯翊太守孙楚,少年时隐居山林,对太仆王济说:“当枕石漱流(用石头做枕头,用泉水漱口)”。由于说快了,把这四个字说成“枕流漱石”。王济问:“流可漱,石可枕吗?孙楚说:“所以枕流,是想洗耳;所以漱石,是想磨砺牙齿。”

落款上有“偕同年郑昆岩来游题此”。郑昆岩,即郑汝壁,缙云人,与龚勉为同榜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这时郑汝壁正赋闲仙都。


【问渔亭】

问渔亭建在一块形似莲瓣、四面临水的巨石上,巨石形似莲花,叫青莲石。

据说明嘉靖年间,缙云进士樊献科辞官回到缙云,隐居倪翁洞,自号“斗山洞天”。有一天,他的朋友濑仙来拜访他,因为仙都山有大大小小一百余个山峰,当中的奇穴异洞,更是多不胜数。濑仙划船走了一大圈还是迷了路,遇到了一个老渔夫,询问樊献科的住处。老渔夫说:“这里住着一位斗山先生”。濑仙一听斗山先生就是他的好朋友樊献科,于是三人见面了。斗山先生拿出了酒,渔夫拿出了刚打的鱼。三人一边喝酒,一边叙旧。渔夫起身告辞的时候,濑仙拿出了五十两白银赠送给他,渔夫坚决不肯接受。濑仙深深敬佩这渔夫,就拿这五十两银子交给樊献科,在溪边青莲石上建了“问渔亭”,用来纪念他“访友迷路、借问渔夫、老友相会、辞谢赠金”之事。


【君子石】

问渔亭旁有“问渔亭”“君子石”等题刻,“问渔亭”系民国年间缙云籍著名金石书画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楼村所书。

君子石原是与初阳山连同一体延伸入溪的石屏。据清初著名文学家袁枚《游仙都峰记》记载,石屏上原有南宋嘉定年间摩崖和南宋状元王十朋 “游仙都”诗刻、明嘉靖年间“濑仙访斗山题诗”。1958年,修建公路时石屏被炸断,石壁上包括南宋状元王十朋等若干摩崖题记被炸得粉碎,令人惋惜。1991年3月起,公路拓宽,“濑仙访斗山题诗”等摩崖多处直接崩塌,其中有几块凿下并存放到独峰书院。


【独峰书院】

独峰书院面临好溪,山屏水障,藏精聚气,是缙云“兴地脉,焕人文”的古代教育文化中心,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纪念地。

据元代的《仙都志》记载,朱熹曾经两次到过缙云。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浙东地区饥荒严重,朝廷任命朱熹为浙东茶盐提举,主管赈灾事务。朱熹到任后,“上请赈粮,下通有无”,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朱熹到任第二年,即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熹在巡历浙东若干县后,来到缙云。他一边等候朝廷旨意(朱熹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一边欣赏仙都的秀美山水。面对远道赶来的众多求学者,他开堂授课,畅谈理学,答人所问。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一月,朱熹主管台州崇道观,从崇安赴台州途中,他再次路过缙云并讲学。

宋嘉定年间,在青田进士叶嗣昌提议下,人们在鼎湖峰对面的伏虎岩下创建礼殿,作为理学讲习之所。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缙云进士户部尚书潜说友拨款扩建,并取名为“独峰书院”。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缙云知县何乃容重新选择了风水宝地,在好山脚下重建了这座独峰书院,距今也有140多年的历史。



【探古今文脉,品文化茶咖】

在倪翁洞文化艺术观光之余,觅一处寂静之地,品茶咖,话心得,实为文化休闲乐事。在倪翁洞游线之上,就镶嵌着三处年轻态的茶咖休闲地。

“喜笑岩开”咖啡


“喜笑岩开”咖啡位于仙都景区倪翁洞文化艺术游线黄帝雕塑转盘附近的山岙里,有“喜笑岩开”岩宕书房,喜马拉雅有声读物、有声明信片、“喜笑岩开”咖啡,9号天然音乐厅,10号露天投影剧场等。

倪翁洞创意茶咖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各种文化创意茶饮搭配,可以是“醉卧古藤树荫下”可以是“云间若有仙”可以是“冷水仙茶”也可以是“连香泛鼎湖”。




原始人自然营地


仙都原始人自然营地位于倪翁洞大草坪,占地40亩,犹如“浙江最美绿道”上 的一颗明珠,河流、森林、草坪,环境得天独厚,在这里逃离喧嚣,围炉煮茶,享受自然生活。

本文来源:仙都导游词



推荐阅读




 仙都仙境 心灵家园

 千姿百态鼎湖峰

 千年沧桑石板桥

 攻略)仙都观寻道之旅

● 【攻略】仙都小赤壁河谷精品游线

 (攻略)仙都山水之旅

 十六字解析中国黄帝文化名山奥秘

 古诗词里的春季仙都  亿年仙境古今同游

 仙都绿野仙踪 美丽得让人忘记烦恼

 仙都这座天然书法博物馆绝了




监制|陈   萌
审稿|周艳萍编辑|仙   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