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就是用1块钱的火柴点燃1万块的烟花

赵劲松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2024-09-03

建筑如果发不出准确而坚定的声音,

就会湮没在城市的众声喧哗之中,

错失本可成为社交媒介的机遇。

——非标君·赵劲松



自己拆自己的第6座建筑
项目名称:深圳城市总部竞赛方案
方案设计: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赵劲松  
团队成员: 任轲 林雅楠 薛腾    制图:薛腾 任轲  文案:林雅楠









你一定听过那个故事:
富翁给了三个儿子每人一枚硬币,
规定买来的东西要装满一个房间。
大儿子买来稻草,只放满一角;
二儿子买来黄沙,只铺满地面;
只有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
照亮了整个房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甲方就是这样抠成富翁的。


故事的最后,
富翁选择小儿子继承了家产。
俗称,中标了。

这就又告诉我们,
设计不是填补空间,
而是照亮空间。

如果没人做你身后的光,
那就自己点亮路的前方。



深圳福田区有一块不起眼的地,
想建一个不起眼的……
嗯,总部。


如果说北京遍地是干部,
那深圳就是遍地是总部。
还是超级总部。
简称:深超总。
莫名的就透着一股浓浓的霸总味儿。


搞得这年头混地产圈就和混现言圈似的,
流水的企业/剧情,铁打的总部/总裁。

 

有总部要建,
没有总部制造总部也要建。
灰常lucky,
我们遇到的,就是后者。


任务书里说这叫“城市总部”,将聚焦高新、高质、高值的发展型企业,成为吸引新型企业和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

 

嗯,道理咱都懂,
就是俺们一般管这种房子叫“写字楼”。


所以,不就还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商业地产项目?这活儿一个普通建筑师一天能排出好几个。
至于我们其他的普通建筑师,
是不是就可以早点下班洗洗睡了?
星星眼……

 
非标君再次展现甲方属性:
“先排一个标准的,咱们再想个非标准的。”


知道咱们为什么叫非标准了么?
就因为每次至少俩方案~撇嘴.jpg

 

可问题是一个明摆着要收租的写字楼
怎么非标准啊?
你又不知道要租给谁——
是玩直播还是玩指数的,
是做游戏还是做幼教的。

标准开间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优势,
就像白饭馒头,只解决温饱,
谁也别挑。
也没的挑。

总不能因为项目名字里有个“总部”
就真把自己当霸总去盖超总了吧?

嗯~为什么不呢?


超级总部能出圈是因为
后面有个超级企业。
超级企业都有超级个性,
而超级个性成就了超级建筑,
超级建筑也放大了超级个性。


双赢。


虽然但是,既然可是
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微企业、
小微企业怎么就不能也拥有超级个性呢?

或者再直白一点,
小微企业的个性怎么就不能通过建筑放大彰显呢?难道就因为房子是租的吗?


英国建筑评论家罗恩·穆尔在《我们为何建造》里说:“一个大型建筑可以看上去令人生畏或者鼓舞人心,这取决于我们是否感受到它与我们的关系:它的宏伟是为他们的,还是为我们的。”


或许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一个
小到不能再微的企业,
发展了十几年都没发展到十几个人。
所以,
我们这次想设计一个为“我们的”宏伟。
一个不super企业的super总部。


非标君一锤定音:
就按超总的模式做。


那么,问题来了:
超总是个啥模式?

 

超总千万个,套路就一个。
简单说,就是把建筑当成广告投放——
形式上是企业形象的外显,
空间上有企业文化的内载。


但是!
作为一个租赁式写字楼,企业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又上哪儿去找什么企业文化?

 

这大概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依然习惯对通用写字楼进行简单设计的原因。
都没有确定对象,建筑又去表达什么呢?

 

不管表达什么,
都首先要有表达的空间。
不管空间塑造什么个性,
都首先要有个性的空间去塑造。

  

所以,我们先进行空间规划。
常规写字楼一般是上下分区,也就底部是informal的裙房,上部是formal的办公。按理说informal部分是比较适合承载个性空间的,可仅仅是底部空间个性化却无法让整栋建筑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里出圈,于是我们决定将底层空间与中庭空间合并,形成锯齿咬合的formal&informal关系。


然后,现实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以痛吻你。
整个基地面积只有约3000平米,
再加上退线6m,
就实力演绎了什么叫“两败俱伤”:
建筑不像建筑,像个棍儿;
广场不像广场,像个条儿。

 

一根棍还指望什么个性,
最多就有个个数。


这里就不能不敬非标君是条汉子了。
手起刀落就把“两败俱伤”
切成了“两全其美”。

先是在底部两肋插刀,
最大限度切出广场,让渡城市空间。


然后再顺着这两刀向上切,基本刀法类似于滚刀切,最终就切出一颗挺拔的——
竹。笋。
只能说,
不想当厨子的教授不是好建筑师。


咳咳,各位结构师先别激动。
因为你们的同事已经激动过了,
并在激动过后给出了解决方案。

简单说就是将核心筒直接戳到地下,就仿佛一个大树干,这样只要我们把办公空间做成盒子或者管子,它们就可以像树枝一样直接挂在树干上,形成核心筒悬挂结构。典型案例就是中银舱体大楼。


既然只能选择挂盒子或者管子,
那我们肯定选管子啊。
毕竟,管子空间更灵活。

建立尺度保持在7mx7m的管子空间,也就是保证了常规办公的使用。
管子之间看似是互相交叉编织,实际是顺应建筑外壳的切面不断调整方向。调整后的管子间隙就出现了不同夹角的共享空间,这些空间与管子上的平台一起构成了开放办公体系。


关键是这些间隙消化了造型带来的不规则空间;或者说,这些不规则空间被恰如其分的全部用在了非常规办公场景中。



而管子内部7m的高度也可满足不同企业根据各自需求的自行搭建。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扫清障碍,可以安安稳稳的为小微企业们设计能被城市看见的个性空间了。


具体来说,就是怎么在这个倒漏斗的竖向空间里承载未来不可预期的n种企业个性。
说白了,这里必不能是一个空间,
肯定得有n个空间。


所以接下来
是要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吗?
不!
而是要用小空间填充大空间。


按照常见的办公室尺度设置7m—12m的方盒子。然后把这些方盒子一股脑的丢进倒漏斗空间里。


随意堆砌的盒子因为转动角度的不同就会交叠产生不同的随机空间。


 


当然,建筑设计里的所有“随机”
都是手动假装随机。

加入楼板后,这个盒子角度和尺度都需要一个一个的调整,以达到可使用的空间尺度;并根据需要打通某些盒子的连接处以便加入连续的扶梯系统。


连续的交通不仅是把小盒子们连成一体展示奇妙的建筑个性,更是把小企业们连成一体展示各自奇妙的企业个性。

这种奇妙大概也可以叫做——
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不管怎样,结果反正是我们创造了一系列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尺度的个性微空间。
每个微空间都可以根据将来入驻的企业个性进行再创造,而本身就混淆了透视、如万花筒般的复杂空间形态又奇妙的平衡了不可预知的个性空间。





 
一个人穿奇装异服叫尴尬,
所有人都穿奇装异服就叫时装周。


我们希望这栋小微企业的写字楼能成为千姿百态的小公司展示自己千姿百态的舞台。

顺应造型再为舞台加上简洁明快的表皮。


再微小的水珠,也能折射世界。
再微小的沙粒,也能垒筑天堂。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


众人拾起的微光,
是照亮前方的希望。


非标君说:
那就叫“微光总部”吧。



这些连成一体的微光盒子拥有自己的独立交通体系,本身就是一条垂直商街,
也是一个立体的朋友圈——
每个盒子都是三维的广告,
每一点光都是霓虹的色彩,
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
都可以一览无余所有企业动态。

象群自然力壮,狼群当然嚣张,
而蚁群相聚,才是溃堤千里的相倚为强。



微光盒子的顶端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花园。

历经艰辛到达的顶峰,

即使不是公认的巅峰,

也值得最好的风景。




这就是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设计的
微光总部。


一个属于小微企业的超级总部。
一个用微小空间填充饱满的摩天大楼。



有人问:

“什么时候最孤独?”

有人答:
“盛世烟火由你而放,他们都在看烟花,

但始终无人想起你。”


如若这样,
那最孤独的设计师一定也是
最满足的设计师。

因为最美的不是烟花,
而是烟火斑斓的微光,映在期待的脸庞。
暖意染透寒夜,
不惧明日猛兽洪水。





非标准的最新拆解书

灰黄CP

  7折优惠!


 

点击进入
微光吸引微光的非标准建筑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