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PP项目可融资性评价指标发布 提高PPP项目可融资性

2018-01-08 绿金会

2017年,国家相关部委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文件的发布,对于规范的PPP市场形成产生了直接的效果。融资是PPP项目落地和实施的关键,合理的融资方案和规范的融资行为是PPP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PPP项目融资难、融资到位率不高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日前,河北金融学院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发布了《PPP项目可融资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士认为可融资性是PPP项目能否真正落地的前提,PPP项目可融资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直观评价,解决项目融资难、提高落地率。


可融资性是PPP项目能否真正落地的前提

 

  纵观2017年,PPP领域最直观的感受是政府和市场回归理性,一系列的政策让市场感受到了政府规范的决心。同时,PPP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项目6874个,投资额10.3万亿元,落地项目数2587个,投资额4.4万亿元,落地率37.6%;储备清单项目7033个,投资额7.2万亿元。


  面对如此巨量的PPP项目和投资,进一步再融资问题也亟须解决。河北金融学院校长杨兆廷校长表示,自2014年国家推行PPP模式以来,全国各地大量PPP项目落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发现PPP项目普遍存在资金需求规模大、运营期限长、融资难以到位等问题。


  在不少内人士看来,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规范的PPP项目数量太少导致的,特别是缺少对项目本身以及可融资性合理的评判,可融资性是PPP项目能否真正落地的前提,不仅政府方要做可融资性分析,社会资本方更要做可融资性评估。


  河北金融学院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发改委PPP专家胡恒松指出,像一些PPP项目,地方债务率超过100%,或是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10% ,或是最近三年地方政府或下属平台公司出现过债务违约。只要出现一种情况,这些PPP项目融资直接不予考虑。


  日前,河北金融学院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发布了《PPP项目可融资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选取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处行业发展状况、政府方及国有出资人代表基本情况、项目质量、社会资本方基本情况、风险及增信情况以及其他共七个一级指标,这七大一级指标下,还有 40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细化指标的评价领域,对PPP项目可融资性进行全面评价。


  国际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认为,在PPP项目融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性和项目的策划非常非常重要,PPP项目更重要的是看现金流的状况,PPP项目最主要的来自于项目融资,而不是公司融资。


政策层面进一步规范和引导PPP模式的融资行为


  

       融资是PPP项目“投、融、管、退”四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融资方案和规范的融资行为是PPP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特聘高级专家罗桂连指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高达几亿、几十亿、几百亿,投资回收期往往超过15年,需要获得长期、稳定、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支持,落实融资不仅是PPP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资金成本的高低还是决定物有所值的重要因素。构建可预期、可控制、可持续的项目收入回报机制,是PPP方案可落地执行的关键。


  罗桂连认为,PPP未来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政府要明确在PPP项目中承担的责任;金融机构应尽早介入方案制定过程;发展创新型的融资工具。最后,他指出,PPP不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的主流模式,地方政府真正要解决当前的城镇化的融资求,融资平台可能还是一个基础,搞一个强平台,可能是做好PPP工作的前提。


  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舒威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强跟业主方,特别是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谈判;加强建设方利益协调机制也非常重要;加强融资机构自身的业务创新和风险管控能力。此外,PPP项目各参与方要讲信用,做到信息对称,才能有利于PPP模式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对于PPP政策的制定和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PPP发展的“瓶颈”。在控制地方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规范和引导PPP模式的融资行为,政策出台要有前瞻性。 

来源:证券时报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 李克强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发布

 东北地区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贾康:十九大精神、财税改革和关于地方债、PPP的认识

 环保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 最新政策:湖州出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附全文)

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引 完善绿色债券认证制度

★ 王小江: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