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十年禁卖,调控进入「比狠」阶段?
文|凯风
从去年开始,很多人都在问,这一轮楼市调控的底线在哪里?
一开始都以为是全面限购限贷,毕竟过去都是这个套路,但没想到后来广州、厦门等城市,破天荒出台新房两年内禁售政策。然而这还不算什么,近日,河北保定更进一步,规定某地块新建房屋,在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10年内不得买卖。
你限购我也限购,你限贷我也限贷,你限卖我也限卖,你限卖两年我限卖10年,调控进入“比狠”阶段?
显然,这一波的楼市调控,政治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各地的调控政策都像是政治表态,浑然不顾是否会误伤刚需,也不顾当地经济发展现实,更不管政策有没有现实基础,更不用说是否违背物权法。
抛开法律精神不谈,十年禁卖就能对房价釜底抽薪?不少人确实抱有这种想法,期待保定模式能够在全国复制。
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我们可以把禁卖分为两到三年的短期禁卖和十年的产期禁卖。显然,过短的禁卖虽然会锁死投机,但也会让市场供给减少,房价未必就会下降,刚需一族反而买房更加困难,广州等地限售政策出台之后房价的走势可以说明这一点。
而过长的禁卖,会让整个市场失去流动性,不仅房产的投资属性荡然无存,而且想要换个城市工作、换个地点自住都变得十分困难,更有甚者,急需用钱时房产无法用于变现,也不能用于抵押担保,这让房子彻底失去不动产的兜底保障功能。
如果局面发展到这个程度,那么受伤的就不只是投机者,连自住刚需都深受其害。
而且,历史早已证明,失去市场流动性的房子,最容易产生权力寻租。
记得计划时代吗?想要换地方居住,除非有另外一家愿意和你交换,不消说交易,想要自由流动都困难重重。至于后来的福利分房,更成了某些单位内部人的禁脔。再后来的住房市场化改革虽然问题重重,但症结不在于市场化,而在于地方政府操纵和利益共谋之下的市场化。
所以,反市场化,并不会让居民都有房可住,而只会让权力寻租更加肆无忌惮,让市场更加混乱。
真想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目标,不妨多学学德国和新加坡。经验很简单,一是供应充足,房产信息透明,如果连空置房有多少都不愿意公布,谈何调控?二是政府去土地利益化,见过哪个地方把卖地当成主要财政来源的?
三是保障承租利益,防止随意加租和无故赶人,这样租房才会起来,最近正在征求意见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就是一个好的尝试;四是保障房建设去政绩工程化,全国有十几万套保障房空置,主要原因要么是过于偏远、缺乏基础生活配套,要么是户籍限制过于严格,想住的人住不上,怎会不出现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和保障房空置的矛盾局面?
更让人担心的是,过去的调控政策,没有能撑过三五年的。只要经济走衰,或者房价下行,限购政策就会立即放开,2014年这一幕就曾经上演过。
朝令夕改,所以十年限售政策很容易沦为笑谈。更致命的是,一会儿鼓励买,一会限制卖,说不定哪天重启投机倒把罪,公民财产权如何安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