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津汉成渝,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文|凯风
二十年之前,一线城市只有北上广。随后,深圳依靠强劲竞争力跻身其中,“北上广深”遂成为一线城市的代名词。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试图挑战一线城市的地位,南京杭州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六个城市,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城市?
虽说经济实力不一定与城市地位划等号,但经济不强注定难以跻身一线城市。判断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标准是GDP总量,但GDP总量受制于地区面积、人口和经济模式的影响,无法反应经济体真正实力。
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或者说城市资金总量,是一个更好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城市财富的总量,不仅代表现在,更意味着着未来的潜力。这里引入深圳作为对比。
从上图不难看出,在GDP总量上,天津、重庆与深圳相差并不大,但在城市资金总量上却被深圳遥遥领先,城市的实力差距在此一清二楚。六城之中,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资金总量,武汉都稍显弱势。
在资金总量与GDP的对比上,天津武汉相对失衡,成都南京杭州表现相对显眼。但对比2005年,成都资金总量从4477亿元增加到3.23亿元,十年增长621%,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南京资金总量从5263亿元增加到2.91万亿元,十年增长453%,而杭州则从6758亿元增加到3.08万亿,十年仅增长356%,相对较弱。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于人口与人才的竞争。农村人口将向城镇聚集,而小城镇人口将向大城市聚集,一二线城市将成为未来人口的主要蓄水池。人口流入流出,则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真实吸引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5年,人口流入量最大的城市为天津,平均每年增加将近50万人,武汉、重庆次之,而杭州南京增量较少,平均每年增加仅有四五万人。
天津之所以人口流入最多,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引进一系列大项目、大工程,吸引大量人才和产业工人进入,加上北京限制人口规模导致的外溢效应,天津人口增速可观。
杭州南京人口流入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回流,这也是成都重庆人口增量不减反升的原因。随着产业转移,四川重庆人口从珠三角和长三角回流,随着本地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都将流入省会城市和主城区。
在一个政策资源能够决定未来发展的国家,城市定位对于城市未来的影响非同小可。深圳借助特区地位和全国性经济中心,不断巩固一线城市地位,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六大城市中,哪些城市获得较高的政策青睐度?
先说同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与杭州。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京定位为千万人口级别的特大城市,仅次于上海的超大城市定位,而杭州则与苏州则仅为“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级别仅为500万。城市等级的不同,势必影响未来的发展空间。
再说同处于西部的两大巨头城市:成都与重庆。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与重庆都位列国家中心城市,与北上广津同列为国家六大中心城市。不过重庆北定位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成都则着眼于西部。
单独说天津,天津虽然也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然而天津属于灯下黑的城市,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存在,天津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京津冀城市圈的未来前景也不如珠三角与长三角。
武汉的优势,则在于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顶梁柱地位。然而在2015年批复通过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武汉城市群只是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并列,并未获得特殊政策优待。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一线城市,要看的不只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而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产业或地域上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广州与深圳为何能跻身一线城市,不是因为两地的GDP总量高于其他城市,而是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深圳是科技创业中心,广深同时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双子星座。
▎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最为成熟。
城市群为什么重要?因为未来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依托于城市群的竞争。中国目前规划了至少32个城市群,比较有前景的只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这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经济协调程度,都高于其他城市群。
从城市群发展的视野来看,这六大城市中,背靠长三角城市群的杭州南京最有前景,成都重庆次之,天津再次之,武汉最弱。而在各自城市群里,有北京重压,天津辐射范围最小;杭州辐射整个浙江省,而南京则辐射江苏南部与安徽部分地区,影响范围较广;武汉辐射整个湖北;成渝之间,则要争夺整个西部。
一线城市不仅要有经济实力、城市辐射力,还必须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影响力。我们从第三产业比重,可以粗略看出城市的产业结构良好度。
▎重要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制图/21世纪。
杭州最为瞩目的当属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的重头戏,并带动杭州第三产业比重攀升。今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193.8亿元人民币,增长26.2%,占该市GDP比重达23.8%。移动互联网、电商、云计算、软件信息服务业已形成相当强劲的产业辐射力。
相比而言,重庆虽然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重庆经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效率较低。数据显示,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高达90%以上。重庆房价在这一轮暴涨中显得相对稳定,正是土地运作过度的结果。与重庆对比,成都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引来思科、通用、西门子、飞利浦等巨头均落地,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不断发力。
天津经济呈现更多的国家色彩,大航天和大化工业成为天津经济支柱。这固然为天津经济带来高增速,却很难惠及普通居民,天津的GDP含金量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一直排在末游。加上京津冀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活力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匹敌。
南京与武汉都是老工业基地,均面临较大的转型困难。南京的电子、石化、汽车、钢铁一直是支柱产业,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8%以上,不过科教文卫优势将成为南京经济转型的助力;武汉钢铁、纺织业也属于落后产能,但科研优势也十分突出,光谷、东湖高新区等表现突出,不过武汉固定资产投资GDP占比在70%以上,经济驱动力不够健康。
城市软实力体现于公共交通、商业发达程度、教育规模、公共服务质量等多方面。
在此,我们可援引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该榜单2016版本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综合排序,2013版则综合考虑了人均收入、211高校、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
将这两个榜单结合起来,则能相对全面反映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教育资源和经济活跃程度。
成都为何能夺魁?首先成都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次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系列高校,科教实力不弱,同时,在这六个城市中,成都的外国领事馆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均最多,国际航线和机场吞吐量最高。
杭州与南京相比如何?在GDP总量、500强企业落户数、国际航线数、商业发达度、品牌集中度上,杭州略胜一筹;而在交通枢纽、教育资源配置上,南京占有优势。
第一,G20之后,杭州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的呼声居高不下。然而,无论是城市资金总量、人口流入规模,还是城市辐射力、综合软实力,抑或在长三角的定位,都不支持杭州在短期内成为一线城市。在教育、交通和城市定位上,杭州甚至还弱于同一城市群中的南京,杭州城镇化率也低于南京近10个百分点。不过,杭州的优势在于未来,新经济将会开出怎样的花,值得期待。
第二,天津虽然多项指标占优,但天津经济以国企经济为主,GDP含金量最低,依赖于北京,受制于北京,缺乏独当一面的可能。而武汉虽然一直想恢复东方芝加哥的荣光,但无论是经济总量、资金总量还是城市辐射力、产业影响力,都太弱,缺乏一较高下的底气。
第三,成渝争霸,坊间对重庆的呼声较高。然而重庆经济过度依赖于投资和中央转移支付,经济健康度和独立性反不如成都,在城市软实力上也落后于成都。成都外来人口占比高,大企业落户意向高,城市商业发达,比重庆更有潜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