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快乐人生99 2022-06-26

作者:洞见Autumn

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调整风帆。

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很久以前人们还是光脚走路。

有个国王去乡下走访,被路上的碎石子磨了一脚泡,气得下令把所有路都用牛皮包起来。

可问题来了:全国的路何止千万条,就算把所有牛都杀了,也不够用。

这时有人跑来跟他建议:您为什么不用牛皮包住自己的脚呢?

国王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萧伯纳曾说过:“明智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不明智的人则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改变自己。

当你变了,你眼里的世界也会跟着改变。


01

改变位置

曾看过一则视频,让我触动良久。

课堂上,教授让两个吵得不可开交的同学,背对背站在桌子两侧。

他拿出一个球放在桌子上,然后让他们转过身,指出这个球的颜色。

俩人一个说是黑色,一个说是白色,谁也不服气谁,眼看又要打起来。

教授没有制止他们,而是让两人交换了位置,又问:“现在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这回,俩人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原来,这个球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

发现没有?

位置不同的两个人,看到的世界也截然不同。

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不可理喻的事,也都有不能被别人理解的时候:

觉得自己在外面工作已经很累了,家人却不能体谅自己;

觉得自己整天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却故意不好好听话;

自己兢兢业业多年,领导却提拔了另一个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同事... ...

这种不理解,往往是冲突和埋怨的开始。

因为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你得出的永远是糟糕的结论

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和争执,换个角度,便能豁然开朗。

学会改变自己的位置,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把自己放到家人的位置去思考,你会发现对方不是有意责怪你,而是可能碰到了一些糟心事;

当你换到孩子的位置上,你可能会想,自己在他这么大的时候,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当你站到领导的位置上,你会顿悟,那个你怎么也想不通的决定,或许已经是目前的最优解。

换位,会给你带来更广阔的视角,让你更理解他人。

也正因如此,你才能远离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和内耗。

02

改变心态

之前有回晚上,跟朋友在外面散步。

聊着聊着,决定第二天出门玩,我催她:“你瞅瞅明天天气怎么样?”

她看都没看手机,就说:“会是我喜欢的天气。”

我不解:“你早就知道是晴天了?”

朋友笑着说:“不知道啊,但无论什么天气我都会很喜欢。反正生活经常不能遂人所愿,不如就尽量开心地去面对一切。”

的确,人生就是这关过了,还有下一关。

没人可以左右发生的一切,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境。

你的心态变了,事情说不定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家仲念念曾提起过自己的好友,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姑娘。

无论多糟糕的事,她总能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从中汲取能量。

有回一个很重要的面试,她精心化了俩小时的妆,却出门忘带伞被淋成了落汤鸡。换成别人早沮丧得不行了,结果呢,人家心里想的却是:

“哈哈,难得化妆,老天肯定是觉得我太好看了,没事,我素颜照样秒杀全场。”

下一秒就跑去洗手间卸了妆,然后踩着高跟鞋自信满满地进了面试点。

刚才的事故不仅没影响她,反而让她越挫越勇,在面试官那见招拆招,把自己乐观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果不其然,她接到了那家公司的录取通知。

推特上曾经有条很火的博文,点赞超过10万:

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换成“这件事是想教会我什么?”
然后我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人生难免疾风起,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想办法调整风帆。

如果觉得所处的环境不好,不妨先潜心提升自己,等待更好的机会;

如果觉得现在的生活很糟,试着暗示自己好事说不定就在下个路口。

相信我,你的好心态,永远能让你事半功倍。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座无名墓碑上,有这样一段墓志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人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我本可以”。

你不爱改变,你的生活就会一成不变。

而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会成撬动世界的支点。

叫醒自己,改变自己,不负成长,不留遗憾。


     佛在〈羼提波罗蜜品〉有讲到:【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


     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佛念,先以定动,后以智拔。简单来说,这里的一段经文所说的,就是要我们来修除性障。而性障的消除,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大般涅槃经》说过了:“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心性内贼通外贼,而扰乱自己的心不平、不等、不慈、不悲;所以第一个要先以定动,能够恶来不报。


    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你对于断我见,你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生灭法、不生不灭法,对于三自性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凡夫有四颠倒——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有这样的颠倒,而如来有四德:真常、真我、真乐、真净,知道什么是生死过咎、什么是六业道,知道什么是趣向涅槃安乐、什么是四法道。


    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实地修学无相念佛,有在如实地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日如是,从比较放逸到慢慢的小放逸,到慢慢的能够日日的礼佛、供佛、忏悔、回向、随喜、赞叹;这一些都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远离五尘的贪爱攀缘,色受想行识的这一些干扰少了,未到地定慢慢生起;有未到地定生起,你的忆佛念绝对是很坚固的,一定是有净念相继的


    依于这样的定力生起,所以面对生活当中有恶来、有恶口来、有恶身行来、有恶业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报,你住在清净忆佛念;住在清净忆佛念以后,不能只住于清净忆佛念,因为您是菩萨,你要有定慧等持来对治烦恼。您不是外道以定为禅,住在清净的一个禅定相应的定境法尘,就以为涅槃、寂静、清凉了;不可以这样子变成修学菩萨道成为一个外道,不可落于五现见涅槃的邪见境界。



    恶来不报,先以定动之后,记得《大般涅槃经》告诉我们要“后以智拔”。这个智,就是之前刚刚讲的要“观无常想”,要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不只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你要依前面单元所说的:“本无作者亦无受者。”本无作者亦无受者,没有一个人被骂,没有一个人被打,也没有一个打人,也没有一个人骂人。


    这样的讲法好像世俗人说:“你是不是神经病,发疯了?”不是!我们这里真实讲法是说:没有常住的五蕴,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五蕴,五蕴都是刹那生灭。就跟我们之前举过的一个电视节目,或者小孩子玩的这些RPG,角色扮演游戏里面的那些角色,有杀人、有被杀、有去收集宝藏,可是实际上都只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光影变化!


    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这个色身在这里被骂,我时时刻刻我老了一秒、两秒、三秒、四秒;没有时常不变的一个意识,因为意识是依如来藏生起,他本身不是常住法、不是不生不灭法;被骂的我如是,骂人的我,乃至他骂出来的,依于他有这一个五根身有这样子的身口意行的造作,然后有这样的声尘传到我的色身——我的一个耳扶尘根,乃至传到我大脑当中的胜义根,如来藏造作了这样子的声尘相应的内相分,再由意识去了知。依法都如实的因于你的知见越来越深细,依你的定力、慧力去体会,你越来越发现每一个法从有一个人站在我眼前开口骂到我结束,声音无常!


    就跟 平实导师告诉我们的,“你—这—个—混—帐、你这个笨蛋”,讲“你”的时候,“这”已经过去了,讲到“蛋”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是众生愚痴!却又依于记忆的功能,所谓的念心所的功能,明明是已经“你”,隔一秒再讲“这”,最后讲了五秒才讲到这个“蛋”,“你”已经过去四秒钟了讲到“蛋”,却依于这个念心所成就,依于你有胜解,你对于他所说的这些中国话、中国字你有理解,依于念心所成就,依于念心所、慧心所,依于这一些心所法的造作,你在人家骂完之后,你甲伊捡起来放(台语),你把它捡起来了。


    你就好像电影一样,依于你的影像视觉的残留记忆,明明是这一些影像都是一秒钟二、三十张的这样子流过去,依我们的视网膜的视觉记忆——视觉暂留,你最后说:有这一个人在演这一出戏,有从九点演到九点五十分;不晓得如果是电影的话,这个胶卷已经不知道是卷过几万片了,已经早就不是第一,九点一分一秒的那一个第一张影片。


    众生如是,菩萨可能要反之而行;菩萨不只是能够观见生灭相的过咎,菩萨还能在生灭相上面先“恶来不报”,然后依于自己的定力、慧力能够观察生灭相背后支撑它出生的生灭法;乃至在明心、或是明心之前、或是明心之后观照这一个不生不灭法如何运作这个生灭法的出生,而众生又如何依于身见、我见,依于我、我所而建立的生灭法上面的、这些光影变化上面的,把它认为实在的;这些象棋上面的刻画,这一些将士象车马炮(台语)把它当真了,而玩起了一场又一场轮回生死不断的棋局。这就是众生的愚痴、无明、悲哀!


    那菩萨反过来讲,您恶来不报之后,您还要先以定动之后,就要依这样的正知见;正知见当然不是纯粹的文字般若,因为您当遇到一件生活上必须要您生忍因缘的时候,您之前一定已经有不断如实的修习了;就好像一个拳击手不是一天只有一局拳局,你也不是说一定是马上今天修学,后天就遇到。


    那“观无常想”,能够观于无常、观五蕴生灭无常,就能够对于别人的辱骂、别人的称赞,反过来别人称赞,你都不会再起了一个贪爱。换句话说,“观身不净”,观五根身而有了这些声音,他才能够骂我,才有一个我站在这里被他看到、被他骂。可是观身不净,观身也都是苦、都是无常、都是无我;观身无常、观受是苦,所以我没有真实的色,一切受都不离五根而有受;我如果没有五根身,我没有现在听到他这样子而起贪、而起瞋,称赞我就起贪,辱骂我就起瞋,我就不会有这项心行。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能够作到这一点的话,当然最后能够观心无常终究有一刻、有一刹那你能够真实能够断我见。这就是所谓后面的“修于慈悲,心不放逸”,最后“断除瞋恚”的道理,也是在这里。当然真实的断除瞋恚,是只有地上菩萨才能够慢慢地断除瞋恚的种子;在地前的菩萨,包括三贤位的、包括七住位的一个明心的菩萨,虽然他能够证得相应于小乘初果人的断三缚结,可是他如果没有证得初禅,他终究还是需要在二果的时候薄贪瞋痴。


    可是这样的过程就是依于“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用定来动摇这个烦恼根扎得很深的无量劫来的取相为真执梦为实的习气先摇松了;摇动了以后,最后要拔除它需要靠智慧

  
    而无定之慧是假智慧,是所谓的干慧,不能解烦恼渴;无慧之定,就容易落入于外道的五相——那个五现见涅槃。所以我们一直要强调:菩萨们!您的智慧跟您的定力,是要定、慧等持;就跟一个人爬山一样必须有两足,或是两个登山杖、两个雪杖;你才能够不管任何的烦恼现前的环境当中,不管是会起乐受,世俗人会起乐受或起苦受,乃至无记的境界当中都能够保持正念。


    依于这样的道理,不只是在这一段的经文所说的能够“生忍因缘”,能够最后“断除瞋恚”,你也一定能够慢慢地断除贪爱,你也一定能够慢慢地,因为贪爱、瞋恚这些着相之后而有的烦恼慢慢断除了。


    即使之前您还没断我见,因为没有具足未到地定、没有具足正知见,可是不断地这样子“恶来不报,观无常想,修于慈悲,心不放逸,断除瞋恚。”这里的瞋恚是指一分、少分的;又继续“恶来不报,观无常想,修于慈悲,心不放逸,断除瞋恚。”继续四种修,定力增强了、福德增广了,慧力又加深了;继续“恶来不报,观无常想,修于慈悲,心不放逸,断除瞋恚。”


    世俗人说我们学习一样,譬如说开车、譬如说煮菜,你熟能生巧!因为依于五蕴的运作,依于意识能够相应这样子一个定心所,你慢慢地学会了,一开始开车顿顿挫挫,可是最终终于就能够养成习性。这一世的习性带到未来世,又有无作果,乃至有报果、有余果,乃至于有所谓的作果,最后终究也有解脱果,而能够到达佛地的究竟解脱。


来源:三皈五戒始修学(九)

作者:吴正洁老师


更多阅读推荐: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

乌鸦

行菩萨道就是一场马拉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