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越来越有福气的3个迹象

快乐人生99 2022-06-26

心态稳,迎福

  
生活中,我们总会见到这样的人,不管身处何种境遇,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他们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在精神方面比很多人都丰盈。好心态,让他们能够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烦心事,摆脱郁闷的情绪。这份积极乐观,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明朗和幸福,还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很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烦恼和痛苦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评价和判断。心态好,棘手的事情也会显得不那么难以处理;心态差,则万事皆难。

心态稳的人,做事态度积极;积极的做事态度,能助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把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度量大,纳福


度量大的人,不会让乱七八糟的琐事缠绕于心。每天内心一片明亮、开阔自在,福气自然就会被容纳进来。
 
在一杯清水和一盆清水里面撒一勺盐,杯子里的水会变得咸涩,而盆子的水尝起来并没有什么味道。水是一样的水,但因为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尝起来的滋味全然不同。这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把度量放大,不记挂烦心事,日子自然会和气美满。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心胸。心胸开阔的人,能够不纠结于人情世故的繁琐,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一时的得失。度量也是一个人的心量,当你包容别人的时候,也是在给自己积累福泽,放过了别人,也释怀了自己。



常利他,存福


生活中的很多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很多痛苦,都是由自私而引发。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己身上,更在于能不能够对他人有益。
 
善良是一个人高贵的品质,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良的人大多好运。触摸到别人心底的软肋,才能用自己的善良推己及人地体会别人的烦恼,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把眼光放长远,不只关注眼前的对自己的小利,而能够真正对他人有所帮助,就会让自己的福气越来越深。
 
新的一年,愿你有平和的心态、大气的度量和助人为乐的善良,福气多多,拥有明朗幸福的好生活。

来源:有书(ID:youshucc)| 作者:有书山的那边 | 主播:赵文龙



想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归命三宝,要供养三宝。所谓三宝,就是指佛、法、僧三宝。我们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归命三宝,来供养三宝,一定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利益,并且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


......我们在归命三宝、供养三宝之后,接下来应该要广结善缘,修三福净业,并且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道、行三种布施以及菩萨六度等等


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


综合前面这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人,如果有人对父母稍作不善,不恭敬孝养父母,那就会获得很大的苦报;相反地,如果能对父母稍作恭敬供养,就能够获得广大的福报。


......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孝养父母乃是一切佛弟子,都必须要躬身实践的首要之务。甚至于 世尊也曾经这样告诫过阿难尊者。


《佛说睒子经》卷一云:【佛告阿难:「吾前世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 世尊在过去世为人子女的时候,非常的仁慈和孝顺;作国王的时候,也是慈悲的护念百姓;作人民的时候,则是奉敬长上。


因为这样不断累积福德的结果,所以今天才能成为三界至尊的人天导师、佛、世尊。也就是说,世尊在过去无量世当中孝顺父母、奉养父母,才能获得三界至尊——成佛的果报。


......在谈过孝养父母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明有关奉侍师长的重要性......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学也好,或是为人处事,莫不是因为师长的教导,我们才得以顺利的成熟长大。


因此,师长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应当要:「给侍所须、礼敬供养、尊重戴仰。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正法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对师长的态度,都能够虔诚恭敬,那么对师长的教诲,自然也能够信受奉行,能够如法修学。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


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师长,对师长起慢心,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师长虽然有所传授和教导,我们也总是阳奉阴违,不能如法去履践,当然就会使得自己的道业从此停滞不前,没有办法往前推进。


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的师长,都要能够恭敬奉养,随顺师教。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云:


【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获得五种的福报:第一、可以增长寿命;第二、色身安隐少病痛;第三、不会为刀兵、虎狼或毒虫所伤害;第四、今生寿尽之后,可以往生天界,在天界寿命无量;第五、如果天福享完了下生人间,仍然可以得到长寿的果报。


我们在世间常常可以看到百岁以上的人瑞,这都是由于他们宿世以来,慈心不杀所获得的果报啊。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人会说「那些鸡啊、鸭啊、牛啊、羊啊,不是生来就要给人们吃的吗?」欸!乍听之下,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看:这些鸡、鸭、牛、羊,牠们是什么呢?


牠们是从哪里来的呢?牠们真的是要来给人吃的吗?......其实这些鸡鸭牛羊,牠们也都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喔!牠们之所以会显现出这样的相貌,其实都是因为往世在当人的时候造了恶业,所以下堕到畜生道来酬偿往世的业果。


意思是说,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无量世来,彼此都曾经互为父母、子女,或者是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呢,今生我吃你,来生你吃我,如此辗转的吃来吃去,恩恩怨怨何有了期啊


菩萨之所以要慈心不杀,最主要的就是要断后有的业种。如果我们今生不去杀害众生,不去吃众生肉,就不会和众生结恶缘,未来生也就不会为了酬偿业果,而被他所杀、被他所吃。


我们都知道,菩萨从大悲中生,生生世世常住世间行菩萨道,自度度他直到成佛。因此,菩萨就不应该与众生结恶缘,互相杀害。


我们如果杀心不除,多行杀业,未来世难免会有五阴被杀的果报现行,甚至于互相欺凌,互相食啖,互相遮障,导致无法顺利的学佛,何况是要求成佛之道明心与见性的菩萨大法呢!


因此我们说,一个想要真修菩萨大道的人,都应该要慈心不杀,要护念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免除未来世的不可爱异熟果报。


作者:张正圜老师


更多阅读推荐:

有一种家风,叫遇事不责备

生活苦,要和甜的人在一起

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