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称,精神疾病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为7%,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最大负担。在德国,同样有这样隐形而庞大的人群。
马永春主任与德国乌尔姆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期合作,因此,也进一步了解中德两国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差异。
陪伴 在中国,“家文化”深入人心,无论吃饭,出行,选择一个人出门的只占小部分,更多时候,我们喜欢“热闹”,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相对弱势,显得更加脆弱,渴望家人、朋友的陪伴与关怀。所以中国人看病时一般会有家属的陪伴,部分家属甚至比病人更加了解病情,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在做重大决定时,家属的知情同意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过程中,家属的配合起很大的作用,部分占主导地位。 而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强,在他们的看病过程中,家属没有对病情的知情权,也不能干涉患者的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他们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形式
当今社会信息交互化,世界各国在医学方面的问题上都会积极相互交流,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中国,治疗地点主要在医院,医院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医生和护士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病情稳定后,会让患者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在德国,医生在查房时关注的不仅是患者的病症,还有他们的变化和未来,“您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吗?”是他们查房中最常问的话。在工作人员中有一类特别的人-“康复陪伴者”,他们是曾经有过精神障碍的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利用自己的经历来帮助其他尚未康复的患者。
这与马主任推行的“精彩人生虚拟社区”的目标相似。
“精彩人生虚拟社区”就是通过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的方式,突破传统社区的界限,将不同区域的患者和家属聚集起来,建立精神卫生专业人士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连接,加强患者的康复期管理,提高家属的照料技能,实现精神病学全病程管理概念的新型组织形式。
秉持社会是精神障碍疗愈的最好场所的理念,积极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帮助大家更好地回归社会。
中德两国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思想和实践上的差异,但信息的扁平化能够让我们互相学习,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我们”,也相信每一位患者都能成功走出心理障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带着爱与温暖一直走下去。
“精彩人生虚拟社区”里有很多家长,他们对自己孩子会得抑郁症非常的不解。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怎么去理解孩子和他们的行为?我们听听马主任怎么说的。
作为家长,你真的理解孩子吗?
这个社会变化太快,每个人都压力都很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人想接近更好的资源,譬如拥有更好的教育背景。人们认为,一个上过北大的孩子,会比一个普通大学出来的人,能在成年之后拿到更多的资源——去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遇到更好的伴侣。这样社会的压力,越来越从家长转移到孩子。
而孩子没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来适应变化,所以容易得适应障碍。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全球第一。五个青少年中,平均有一个想过轻生。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更普遍的是会出现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厌学,沉迷游戏 ……一次一次关于孩子的悲剧事件,让家庭教育的话题的一次又一次的占领了社会头条,家长们的焦虑更重了。
遇到孩子的这些适应性问题时,焦虑是大部分家长的应激反应,一则是他们工作已经很辛苦了,自己的压力很大;二则是因为并没有儿童心理学或相关的背景,而养育是很专业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下。
有些家长本身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在孩子出错时很容易斥责孩子,非打即骂,变成了监督者的角色,破坏了亲子关系;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宠溺,会束手无策,在那里干着急或情绪波动,对自己的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家长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和信心,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首先,家长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是非常有益的。家长和孩子不是敌人,不能拿鞭子让孩子符合学校与老师的要求,而是站在一起,陪孩子共同面对问题。
其次,要理解现在孩子们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童年,大家一起玩的场景已经不见了,现在人们都生活在学区房里与自然隔绝。而且,隔代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更容易出现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父母相对更接近时代,而祖父母的价值观可能会脱离现实。
另外,沉迷游戏的孩子很多,因为生活中没有同等的玩伴,而游戏有非常好的激励机制与反馈机会。特别在现实中不得志的孩子,因为对自己失望,没有安全处所,很容易沉沦在游戏其中。
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18岁,离开家庭的时候,他身上具备了家庭能给予他生存所需的所有技能,能让他进入残酷的社会进行厮杀。
马永春主任
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二科副主任,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期与德国乌尔姆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保持合作关系。
学术任职:
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心身科工作,处理各类轻症及重症精神障碍,擅长焦虑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治疗和处理,治疗上使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是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和催眠治疗师。
近年来主要研究精神康复课题,关注学生人群和工作人群的回归社会工作,探索建立精神康复的中国模式。科研上开展领域内的课题研究,并在国内国际杂志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马主任将作为920郁友节论坛
特邀分享专家和义诊专家
来到现场
▼▼▼▼▼▼
去920郁友节现场,遇见马主任吧!扫码了解论坛更多议程和抢票
▼▼▼
· END ·
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点赞、打赏
人人公益,公益人人,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
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
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
感谢分享自己康复路上的故事
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
有公益稿酬喔
汇集了50位抑郁康复患者故事的
《回到人间》一书正在热销
欢迎大家扫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购书
猜你还想看
郁金香阳光会互助交流QQ群:166154325
希望24抑郁热线:4001619995-2
海豚热线:4009-920-885
小龟健心专线:400-1811-525
戳下图了解郁金香阳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