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求全,抓住本质

镇长本人 大树乡长 2022-04-25


今天的也是理解政策文件和准备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钥匙。


曾有读者朋友留言,希望小镇推荐几本书,还希望小镇介绍下读书学习的方法,今天举例说一下。


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极其爆炸,但是缺少整块时间和耐心深度阅读的时代。


关注小镇的朋友们,估计已经是整个微信公众号里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了。


但是有不少还是没有耐心看完小镇文章,至于像这周大会公报更没耐心看。信息爆炸、时间有限、耐心有限,这本来就是客观现实,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更重要了。


怎么提高?


那就是抓住本质,忽略掉细枝末节,典型的比如读书。


有朋友问小镇是如何了解这么多行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读多看,看得多了就有了基础,慢慢的就串联起来了。而多读多看更加需要提高时间利用率。


有三个信息渠道,大家都可以比较容易接触到:


一是各种研究报告。


小镇每周都会看几篇各种研究机构写的不同行业分析报告,这种报告其实并不深,但胜在有总结,节约了时间,作为基础了解已经足够了。这些报告也基本都是公开的,如果想省事,可以去淘宝之类搜索下,有人整理后打包售卖,其实就是卖个功夫钱。


在阅读研究报告基础上,如果还有兴趣,可以再检索下比较专业的硕博士论文,一般理解没必要读太高层次的,硕博士毕业论文就足够了,时间性价比很高。


二是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乃至抖音。


网站比如说各种官方的、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又比如新闻联播,不过小镇看新闻联播一般只看文字版,这样更快;抖音也是很好的途径,不过前提是要花很大功夫进行驯服,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和方法,远离抖音也是好的选择,靠前面的就够了。


第一个是了解行业,第二个是了解社会整体,这两个目的都是获得即时资讯。


三是读书,且一定是整本的书。


读书是为了思考和提高认知。书对于一件事的深度解读和系统性是凌驾于其他各种方式的,今天的重点也是聊读书。


关于读书,第一个问题是读什么书?


小镇的做法是,没有特别的偏好,上淘宝、当当、京东,就按照销量排行、推荐,现有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看书名、简介、目录,再看看一些评论,有兴趣基本就买了。


除非是一些工具类的,比如就是要学习某个技能,否则在读书上建议少一点急功近利,多读多看,不要自我设限,不要限制读书的领域,读得多了,对于信息的敏锐和认知也就提高上来了,这是一个水磨工夫。


第二个问题:怎么读?


这里是重点,除非像工具书、课本还有《毛选》这样的经典,否则大可不必逐字逐句地读,重点是体会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个、有什么感悟。

毕竟随便一本书动辄几十万字,逐字逐句的读不是不可以,但是时间花费太多。读书一定要放下“书是神圣”的想法,以自己为主,去主动吸收书里面的东西,而不是被动的被这本书洗脑。


哪怕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但重点仍然是自己领会到了什么,有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意味,自己领会到的才是自己的。


举两个例子《百岁人生》《大国大城》


这两本书对小镇某些方面的思想和心态影响很大,但是这两本书小镇也没有通读,总的来说也就读了整体篇幅的二三成,但小镇已经觉得足够了。



比如说《百岁人生》一共10章360页,小镇仅仅读完前四章,这本书就放下了。为什么?


因为读完前四章,就已经明白了这本书想要讲的道理是什么。


这本书核心讲的就是:


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取决于人的寿命和对寿命的预期,不同寿命预期采取的时间安排不同,然而人对于寿命的预期和调整总是滞后的。


目前生活保障比较好的国家,人的寿命已经开始向90岁乃至100岁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从过去退休就是结束的老思维走出来,以能活100岁为前提筹划好自己的一生。


包括心理、生理、财务、工作、资产、生活乃至社会关系等等,都要随之而改变。比如说不能再以“60岁退休”作为职业生涯的终点,退休后还有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跟之前的工作时间总长度差不多,就算不愁钱,但是如果没事做,精神能否健康?社会关系能否健康?


如果上面的成立,那人的一生,就算从事公务员之类非常稳定的工作,也注定要在退休后从事第二份职业,那需要如何准备?


读完前面,这个核心理念已经领会到了,至于后面的小镇看了下目录,花了几十分钟翻了一遍也就结束了。


原因很简单:原书作者大部分篇幅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这一点,并且以自己的经历去阐述,但是这位作者生活在国外并且经历也不同于大多数人,也就意味着他的举例并不太符合小镇,有些地方可能还没有小镇思考的深刻,那就没必要多看了。


《大国大城》对小镇也很有启发,但是这本书小镇看的更少,如果说《百岁人生》作为一种理念的介绍,小镇还读完了三成,那《大国大城》只读了一成多点。



原因很简单,这本书能给小镇的最大收获已经拿到了。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念:由于人和一切要素的流动会越来越自由,那么人和资源的聚集就像一池水一样,终归会趋向于平衡。这个平衡的点作者认为是人均生产率,理想的最终形态是无论任何地方,人均生产率又或者说人均GDP等一切人均的东西,最终都会相等,人的综合生活水平也会大致相等。


然而每个地方条件不同,就意味着要达到平均,一定要有人的流动,也就意味着人口越多的地方总体实力更强。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比如行政命令等有所影响,但总体的趋势是确定的。


对小镇来说,得到这样的一个理念就够了,因为有了这个理念,其他的小镇可以自己去思考、去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印证或者纠偏,已经无需再跟着作者的思维走到底了,同样的时间,也就能读更多的书。


所以概括一下几个读书的方法原则:


第一:书不是神圣的,不必全读;


第二:一定要主动地去读,去获得对自己的价值,比如本文对两本书的举例,一本书能够贡献一个长期可用的理念就非常值了;


第三:以获得的理念为核心,去串联思考,串联的对象可以是把这本书全部读完,获得作者提供的大量论据,也可以自己去对周围的社会现状进行思考。


比如读完《大国大城》思考一二三线城市乃至县城房价,读完《百岁人生》思考自己如何调整职业生涯等等;


第四:书是钥匙,读书的时候不光是读这本书,更是对自己的经历的梳理,是用一本书的思维逻辑来辅助自己思考,因此也就可以隔段时间比如几个月、几年,再把好书重读一遍,会有更多启发。


这种了解理念、翻看目录、自行思考、定期复读的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希望节约时间更多阅读的情况。如果读者朋友们平时看书不多,那建议还是通读几本书为好,先养成习惯。


上面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解读政策文件,也适用于准备公务员考试,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个方法读读书,找找感觉。


其他文章推荐


■  别把自己当“救世主”

■  元宇宙会不会成为圈禁人类的 “最终陷阱”?

■  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合集,需要的朋友请自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