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首发 |《世界历史评论》2021年春季号:中世纪的情感与真实

世界历史评论 世界历史评论 2021-09-08

目 录

专论/Articles

光启论坛/Guangqi Forum

评论/Reviews

文章摘要合集

“理性不能辨识的,爱心可以体验”

——于格的《论童贞玛利亚》与《教会法汇要》案例第29

彭小瑜

摘要:11和12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在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西方文化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元素,并影响到现代世界的婚姻和家庭观念,譬如合意为婚姻基础的共识以及被普遍接受和严格执行的一夫一妻制度。中世纪人文主义的出现意味着西方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基督宗教开始更加明确地看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情感世界,更加充分认识到信仰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圣维克多修院的于格和格兰西分别是12世纪中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和教会法学家。他们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看法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赞美夫妻之间的合意、柔情和忠诚,积极鼓吹他们心目中的男女平等和社会平等理想。

关键词:中世纪社会思想 经院神学 教会法 圣维克多修院的于格 格兰西

情感与真实

——诺特克所述“查理曼之泪”之辨析

王晋新

摘要:本文从文本、学术和历史三重语境出发,对诺特克在《查理大帝业绩》一书中关于查理曼“流泪”的叙事加以关照与辨析,认为这是一则并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叙事,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它以一种特殊的修史方式折射出9世纪下半叶法兰克社会对其所面临的诺曼人威胁严峻程度的感知,而且还折射出诺特克本人对朝廷解决内忧外患等时局危难的一种期盼。这则叙事也对查理曼整体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一缕特殊而感人的光彩。

关键词:查理曼之泪 加洛林王朝 诺曼人

贝尔纳·葛内的中世纪史学研究述略

黄艳红

摘要:法国历史学家贝尔纳·葛内长期致力于对中世纪史学的研究。他从中世纪史学的文类、史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出发,对中世纪史学的若干特征进行了解释。由于史学长期处于知识体系的底层,加之物质条件的限制,中世纪史学没有达到其本可达到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史学在学术上没有建树,12世纪便是一个发展高峰。葛内始终关注史学发展与中世纪整体历史进程的互动,侧重于考察中世纪特殊的“历史文化”,揭示中世纪史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他对中世纪记忆与政治权力之关系的考察,便是其历史文化研究的出色成果。总体而言,葛内倾向于把中世纪史学视为整个西方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文艺复兴史学之间没有根本性的断裂。

关键词:贝尔纳·葛内 中世纪史学 历史文化 记忆

塑造丕平与教宗斯蒂芬二世的圈地建国

张楠

摘要:8世纪中叶,教宗斯蒂芬二世明确提出“圣彼得国”的理论构想,并通过和平联盟、涂油加冕和书信劝诫等手段,将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塑造成“圣彼得国”的保护者。斯蒂芬二世借助丕平献土在意大利实现圈地建国的政治诉求,并完成罗马从隶属于拜占庭帝国到依附于法兰克王国的西方转向。在“圣彼得国”的诞生问题上,国外学界近来从法兰克立场转向教宗立场,日趋强调8世纪早期诸位教宗建立独立世俗政权的主动性和一致性。但这种倾向低估了斯蒂芬二世和“矮子”丕平的关键作用,也淡化了拜占庭帝国对罗马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矮子”丕平 斯蒂芬二世 “圣彼得国” 法兰克王国 罗马人的权贵

查理曼的钦定布道辞

——“德意志文献集成”《法兰克王国条令》第121号译释

刘寅

摘要:现今通用的“德意志文献集成”《法兰克王国条令》博莱提乌斯编校本第121号是一篇查理曼时代的拉丁布道辞。在两个独立的传抄传统中,这篇布道辞均明确表现出与查理曼及其立法活动的关联,在现存加洛林布道辞中仅此一例,故可视之为查理曼的“钦定布道辞”。本文梳理这篇布道辞的编校史,并结合古文书学与史学信息,论证查理曼800年称帝后发动的改革运动构成了这篇布道辞产生的历史语境。本文还提供了钦定布道辞的中文译注。

关键词:加洛林 布道辞 条令 查理曼

拜占庭帝国土地关系述评

庞国庆

摘要:拜占庭各个时期的土地关系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拜占庭早期,土地劳动者中出现了新的“隶农”阶层,他们源于自由农地位的下降和奴隶地位的上升。自由农群体依然存在,他们和隶农遭受诸多剥削,逐渐依附于大地主阶层。拜占庭统治者为了保证税收资源,打击大地主吞并土地的行为。地主与农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与大地主阶层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矛盾,贯穿于整个拜占庭历史。围绕土地关系,拜占庭中晚期分别出现了军区制和普罗尼亚制。在拜占庭中期,军区制造就“军役地产”、农兵阶层和军事贵族,但军役地产逐渐聚集于军事贵族手中,导致军区制瓦解。在拜占庭晚期,普罗尼亚地产是连接帝国与农民的媒介,普罗尼亚地产所有者向帝国提供军役和税赋,同时对地产上的农民具有支配地位。

关键词:拜占庭 土地关系 隶农 军区制 普罗尼亚制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东正教会对希腊公益教育的支持(1593-1821年)

陈莹雪

摘要:本文以1593年到1821年发布的169篇教会文件为基本史料,在希腊民族史有关教育与民族性构建的种种预设之外,重新考察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东正教会之于学校教育的影响。本文发现,希腊1821年独立战争前,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东正教会的支持。东正教会所支持的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免费的公益教育。教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鼓励各地自由办学以使教育得到更大普及;提供包括教堂募捐、宗教个人捐款、修院供养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直接经济资助以及通过圣会议决议为学校提供法律保护。

关键词:东正教会 公益教育 奥斯曼帝国

圣职、仪式与表演

——教务会议视域下法兰克王国的日常统治

刘虹男

摘要:在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统治问题上,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或专注于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或致力于继承原则与统治结构,很少重视王国统治的日常状态。通过对墨洛温高卢教务会议法令及其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由于法兰克王国政府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缺陷,教会主动承担起照管一方百姓的重任,教务会议一方面把神职人员的行为规范视为民众教化的先决条件,同时又将本派的节庆仪制作为统一民众生活步调的重要工具。在此过程中,基于高卢主教团与法兰克君王的关联与媾和,这种管理模式夹杂着各式各样的王权表演,体现了法兰克早期国家政教二元共治的日常基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法兰克人民对墨洛温王室的感知与认同。

关键词:墨洛温高卢教务会议 法兰克王国 宗教仪式 日常统治

16世纪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文化与市民社会

李宁

摘要:16世纪中叶以后,伊斯坦布尔的市民逐渐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街头林立的咖啡馆是社会各阶层乐意且最常去的公共场所,他们在那里进行交谈、社交、获取信息和休闲放松等公共活动。游戏、戏剧表演和皮影戏等各种休闲活动,丰富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同时也给一部分人提供了谋生的机会。层出不穷的犯罪活动和利益纷争,给国家权力影响公共空间提供了契机。总体来看,16世纪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就像一个微观世界,复杂又多样,它具有三种基本特征,即娱乐休闲的中心、具有经济实体的功能和扮演国家政治的角色。依托咖啡馆形成的都市文化和生活方式,不仅深刻影响着每一代市民,也为我们观察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公共空间、社会文化和政治变迁提供了窗口。

关键词:16世纪 伊斯坦布尔 咖啡馆 都市文化 市民生活

法国18世纪中后期“浪荡小说”中教会人士的形象

张茜茹

摘要:18世纪的法国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便包括“浪荡小说”。它们数量众多,不容忽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不少“浪荡小说”中竟出现神父、僧侣、修女这样的教会人士。本文选取法国18世纪中后期的16部“浪荡小说”,对其中教会人士的形象进行简要的描述和分析,并比较18世纪的“浪荡小说”和之前的文学作品,考察其中的教会人士形象有何异同,从而解释18世纪小说家为何会塑造出这样的人物形象,其动机何在,他们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这些人物的,又在社会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18世纪 法国小说 浪荡小说 形象研究 教会

足利义满对明外交政策的调整

——“日本国王源道义”成立之前

马云超

摘要:永乐时期的中日外交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政策调整。日本南北朝时期,足利义满为对抗南朝而尝试与明朝接触,但其以征夷将军身份致书中书省的外交方式遭到明太祖的拒斥,两国外交一度中断。应永年间,足利义满着眼于对明贸易的巨大利益,一度以朝廷名义向明朝派遣使者,试图将中日外交拉回传统的轨道,得到了建文帝的积极响应。然而,明朝使者的到来遭到了日本公卿的强烈反对,此后足利义满以“日本国王”的名义独立开展外交,这一模式被后来的历代遣明使所继承。厘清足利义满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助于更好理解其加入册封体制的真实 目的。

关键词:足利义满 遣明使 明太祖 建文帝 日明外交

《图德拉的本杰明行纪》所见12世纪中后期犹太人流散状况探微

李大伟

摘要:1世纪罗马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开始了大流散时代,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中世纪时期犹太人流散状况是犹太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1159-1173年西班牙图德拉犹太商人拉比本杰明游历欧亚诸地,在《图德拉的本杰明行纪》中记载了各地犹太人流散状况,为探究12世纪中后期犹太人流散状况提供了可能。据该书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记载,彼时绝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在伊斯兰教世界,基督教世界犹太人仅占很小一部分,印度、锡兰等东方地区更少。在流散犹太人群体中,伊斯兰教世界犹太人成为绝对主体,且在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人治下生存并延续了犹太人的传统与习俗。

关键词:中世纪 犹太人流散 本杰明行纪 伊斯兰教世界

挑战现代化的现代性理论

——读《远方的陌生人》

王栋

摘要:弗农《远方的陌生人》一书从历史学传统出发,兼采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诸多研究成果,从陌生人社会出发探索现代性的变迁,发掘了对陌生人交往、交易和治理的不断抽象化的诸种形式。同时抽象化的形式也将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再嵌入地方关系和个人关系中。本书阐述了现代性的现象和本质,重新激活了“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活力。这也是迄今少有的对中国现代性予以认可的并与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立场相近的研究著作,值得学界和普通人进一步阅读和讨论。

关键词:陌生人现代性 现代化 抽象化 再嵌入

犹太世界阴谋论与反犹大屠杀成因新探

——评《德意志公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宣传与大屠杀》

黄柳建

摘要:杰弗里·赫夫的《德意志公敌》以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为主题,借助翔实的一手文献档案,特别是尚未被仔细考察的秘密新闻指令、个人日记、墙报等,向我们呈现了纳粹如何将反犹太阴谋意识形态转化为新闻事件的叙述,并以此作为屠杀犹太人的正当理由。在本书中,赫夫教授认为“二战”期间之所以发生反犹大屠杀,是希特勒及其同伙偏执地妄想着国际犹太人是一个既存政治主体。这个群体不但无比强大,而且正与德国交战并意图灭绝德意志民族。为向普通民众灌输这一信念,纳粹宣传家们发动了前所未有之规模的意识形态宣传,进而将德国人民拘禁在巨大的反犹宣传穹顶之下。

关键词:二战大屠杀反犹太阴谋论 国际犹太人 意识形态宣传


欲订购《世界历史评论》,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编辑:严频

往期文章:

新刊首发 |《世界历史评论》2020年冬季号:当代史学编撰

新刊首发|《世界历史评论》2020年秋季号: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意识

新刊首发|《世界历史评论》2020年春季号目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