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条河,张敬华10个月去了12次

江瑜 紫金山观察 2020-02-03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4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金川河水环境整治工作。

这已是今年以来,他第三次对这条河的水环境整治进行调度,也是自去年6月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负责省控入江河流断面水质提升后,他第12次专题调度。


4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度全市水环境以及金川河治理工作。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南京是一座跨江而立的特大城市,城中共有7条入江河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城南河水质不达标。去年6月,市委常委会决定,建立省控入江河流断面水质提升领导挂钩负责制,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认领这4条河道,啃下入江河道水质提升这块硬骨头。


金川河斜穿我市主城北部,流域主要覆盖老城区,人口密集、情况复杂、问题交织,治理难度最大,是“最烫手的山芋”。


张敬华主动挂钩负责金川河,10个月时间内,他12次专题调度。数字背后是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高位协调、攻坚克难的决心。


01

四个“一把手”挂钩负责,扛起治水的责任和担当


水网密布的南京,享受着大自然的偏爱,在她2500多年的建城史中,长江、秦淮河、金川河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至今,南京人还能从描写它们的诗词名篇中找到城市自豪感。


南京7条蜿蜒入江的河道分别是滁河、秦淮新河、北十里长沟西支、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城南河。


金川河 南京日报资料图片


金川河是流经南京主城北部的长江支流,因南京明城墙内城城门金川门而得名,是和秦淮河齐名的重要水系。金川河发源于南京市的鼓楼岗和清凉山北麓,下游流经宝塔桥入长江。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金川河河段改道、淤塞严重,河水黑臭。


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和城南河的水质同样堪忧。7条入江河道都设有水质考核断面,省政府定期对断面进行监测,数据是河道水质的直接反映,纳入全省考核。2018年以前,7条入江河道的断面中,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和城南河断面为劣V类水质,不达标。


世世代代临水而居的南京人,对河道黑臭现象感到厌恶和痛心,让河水恢复清澈是老百姓的期盼。


老百姓的呼声就是市委市政府行动的方向。


去年6月,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劣V类入江河道断面责任机制正式确立,按照分工,金川河(宝塔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负责,外秦淮河(三汊河口及七桥瓮)由市长蓝绍敏负责,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山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负责,城南河(龙王庙)由市政协主席刘以安负责。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干,主动挑最重的担子,勇于啃最硬的骨头。只有这样,一些困扰多年的难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破解,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才有希望尽快打赢。”张敬华的话掷地有声。


02

打破区域壁垒,上下游一盘棋只争朝夕


宝塔桥断面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金川河至此入江。金川河上游在玄武区境内,下游在鼓楼区,张敬华挂钩断面水质提升工作后,强调上下游一盘棋,多部门形成合力,“既下定决心、只争朝夕,又保持恒心、久久为功,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治理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断面达标需要河道水质提升作为保障。跟随张敬华调度金川河整治的相关区、部门负责人都知道他的习惯,每次一定要沿着河道走一大圈,实地查看治理成效。12次专题调度下来,金川河的重要河段、节点,全都以脚步丈量过。


每年汛期是河道最容易“生病”的季节。市水务局局长张孝科记得,去年7月的一次调度,当天天气十分闷热,张敬华沿金贸桥—青石桥—东支交汇点—南邮校区—双拥桥—东瓜圃桥—福建路桥一路步行巡河,逐段检查金川河的水质、气味、淤泥、排口、泵站、管网渗漏等情况,并与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交流,了解掌握第一手的情况。


自挂钩负责机制确立以来,像这样的徒步巡河,一直是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次调度时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其次才是听汇报、座谈等。


今年春节刚过,市长蓝绍敏调度外秦淮河水质提升工作。他实地检查治水工程建设进展,了解沿线区域雨污分流、排口整治、控源截污等工作推进情况。他要求强化攻坚克难,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协调,有效形成市区、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水环境提升各项工作。


2月18日,在江宁区玉带圩泵站,市长蓝绍敏了解沿线区域雨污分流、排口整治、控源截污等工作推进情况。 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以上率下,高位协调,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负责后,河道治理的区域壁垒被打破,有条件的地方先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其他区域建设水质净化站,多策并举,齐头并进,一场史上最高效的治水战全线拉开。


外秦淮河七桥瓮段岸线品质提升。 南京日报记者 冯芃 摄


“以前认为很难的事被一个个攻克。”市水升办综合协调组组长竺兴宏说,去年年底前,4条入江河道的排口整治等相关工作基本完成。今年1-3月,4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


03

从断面达标到全流域达标,刚性责任机制确立


4月16日,张敬华调度的地点选在金川河支流西北护城河。


此处位于大桥南路盐仓桥附近,经过整治的河道水面开阔,河道中央一字排开的曝气装置冒着水泡,河道两侧的浮岛上,燕尾花开正盛,绿油油的铜钱草挤挤挨挨。这些浮岛既是净化水质的工具,也是装点河道的景观。


西北护城河整治完成后,沿线水面上种植了水生植物。 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在河边住了20多年的曹立夏见证了西北护城河的改变。“前几年根本不能看,特别是夏天,远远就闻到臭味。真没想到,今天能变成这么好。”


市生态环境局近期对西北护城河水质进行了抽检,氨氮浓度已经达到三类水标准。


今天看到的滨水公园,过去也曾是一条黑臭河道,巨变背后正是领导挂钩负责机制带来的长效治理措施——以断面达标为起点,实现全流域水质提升。


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包洪新看来,领导挂钩负责机制最显著、最深层次的成效是确定了刚性责任机制,“定期看成效,拿成绩说话。”


以金川河为例,全流域水质提升正在逐步实现:


●金川河流域共有1178个排口,玄武、鼓楼、栖霞排口整治任务均已完成,并建立了“排口管理员”制度;


●管网排查修复按序进行,湖滨、梅家塘、南闸等3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运行,青年路东侧、安乐村水质净化站将于5月底建成,入河污水得到控制;


●支流中,南十里长沟主流玄武段、栖霞段完工,鼓楼区城北护城河完工,西北护城河生态修复基本完成,金川河水系水环境提升工程排口整治、河道清淤已完成。


内金川河老主流河道目前已整治一新。南京日报记者 于洁尘 摄


河道治理,重在落实、贵在长效。7条入江河道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南京在担起长江大保护省会担当中稳扎稳打走出了第一步。


护一河清水入江来,断面达标只是起点。


张敬华在4月16日调度时强调,要将水环境提升作为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的关键举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往期精彩回顾

南京发力南北两端背后的战略考量

书记市长挂帅,“招商突破年”南京放大招

宁眼观杭城:张敬华率南京党政代表团在杭州学了什么?

南京考察团眼中的大上海:世界眼光与民生情怀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杨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