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紫君 紫金山观察 2024-04-12


总书记说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昨日走进我市多个科技攻关一线,记录下科研人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的重大要求,为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的火热场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科研人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以实际行动和过硬业绩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基层一线



不断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紫君 江瑜 通讯员 宋晓峰 发自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
  昨日,紫君走进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以下简称“南京平台”),新建扩产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工人们正在安装仪器。另一边,光刻车间内,芯片生产正在进行。

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科研人员正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产线上检测产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南京平台许多设备已经自动化运行,操作人员只需填写菜单和检测产品。检测仪器前,穿着防护服的操作人员对着显微镜,仔细查看产品。车间内有一排一排整齐摆放的形状像光盘的产品,这些就是SiC(碳化硅)芯片,每一片6英寸SiC晶圆上都分布着2000多个芯片,每一个芯片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这些芯片约2毫米长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全靠它,有了它,不仅充电快,还能节约能源,实现减碳降耗。
  在南京平台,第三代半导体SiC芯片已实现自主量产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保障国内车企供应链安全。中心副主任杨勇介绍,南京平台主要围绕SiC器件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建立了成熟的SiC肖特基二极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产品技术并成功完成成果转化。SiC肖特基二极管已累计销售2000余万只,在各类电源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SiC MOSFET产品累计销售1000余万只,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销售500余万只,累计装车100余万辆。
  连日来,南京平台全体科研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90后”党员张宏伟是一名研发工程师,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作为一名年轻科研工作者,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岗位,勇攀科技高峰,为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深受鼓舞,同时感到责任重大。”杨勇说,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相关技术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都起到核心支撑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加考验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南京平台建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要、“效”字为先,瞄准国家和产业发展全局的创新需求,在碳化硅电力电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多项突破,6英寸碳化硅MOSFET晶圆在国内率先实现批量生产,芯片产品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成果在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批量应用,最新研发的超高压碳化硅MOSFET产品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京平台将以更加饱满的攻关热情、更加激扬的奋进态势、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断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在引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挑大梁,为建设产业强市贡献力量。


攻克雷达测试难题,让“智慧眼”不惧“黑障区”


紫君 马道军 通讯员 石汝佳 发自中国电科14所

中国电科14所某测控站,每天灯火通明。在承担重大项目、重要保障等任务中,该所测量党员先锋团队都要紧锣密鼓地进行测试。

  作为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14所是我国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也是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引领者。这几天,14所测量党员先锋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这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4所多部雷达为航天员顺利返航提供了保障,该所测量党员先锋团队参与了保障任务。
  测量党员先锋团队负责人介绍,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地球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摩擦产生数千摄氏度的极高温是对返回舱的重要考验,也是返回最危险的阶段。同时,高温导致周围气体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鞘层包裹返回舱,对电磁波产生吸收、反射、折射等效应,导致返回舱与外部的通信发生异常甚至中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黑障段,因此该阶段外部的测控非常重要。
  和通信一样,雷达在对返回舱进行探测时,同样由于等离子体鞘层对电磁波的复杂作用,会出现检测困难、探测精度差、跟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无法精准获取返回舱的位置和速度,难以确认返回舱的状态是否异常,给保障航天员安全带来挑战。
  针对黑障段雷达探测难题,14所专门组建党员先锋团队,深入分析黑障区等离子体鞘层产生机制、空间分布和运动特性,形成针对黑障区目标探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到多型装备中,大幅提升了雷达对返回舱的探测精度和跟踪稳定性,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使得返回舱全程无时无刻不在雷达的“视线”范围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在每一次保障航天发射中,这支党员先锋团队都会提前进驻外场,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为了能更加精确捕捉到发射画面,他们一切从提升产品性能出发,不断完善预案、演练方案,坚持实战标准,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演练,不漏一个步骤,不降一个标准,通过优化任务组织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继续加强科技攻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该团队负责人说,作为扎根一线多年的航天领域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具体而言,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努力查找还有没有新的没有想到的地方,哪里有可以继续优化的地方,是否还有没有覆盖到的地方,人不可能完美,但事情要做到极致。


把握优势,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紫君 余梦娇 通讯员 杨默 发自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
  昨日上午,位于南京麒麟科创园的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创研院”),设备上数据跳动,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位于南京麒麟科创园的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6G+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这几年,南京创研院一直致力于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尤其是6G+卫星通信等核心“卡脖子”技术开展研究。去年,该院申报的“江苏省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装备研制工程研究中心”经评审论证,获省发改委批准成为省工程研究中心,标志着南京创研院在卫星通信领域迈上新台阶,将为特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优质平台和有力保障。
  目前,南京创研院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综合系统装备研制平台在低空自组网、卫星通信等多个领域都展开了技术攻关,也完成了多个国家级部委的重点项目。
  连日来,南京创研院组织党员和全体科研工作者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基础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将立足创研院从事的卫星通信系统研究工作,结合国家需求和自身领域的创新特点和学科优势,加快技术攻关和前瞻性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关科技软实力和国际话语做更多的布局和拓展。

“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这也是我们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努力的方向。”南京创研院负责人施渊籍表示,他们将把握好省市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的优势,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加大研发投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紫君 张安琪 发自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昨日上午,江苏奥赛康药业质量中心二楼,精密仪器间里,几名研究员正把配制好的溶液放到仪器上,进行冲洗管路等操作,等待仪器平衡,进行中试实验。

在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质量人员正在对即将上市产品的中间体含量进行检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我们正在对一款治疗深度感染药物进行中试产品放大,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之后就是投入车间生产了。顺利的话,这款药半年内就能上市。”公司质量负责人曹斌一边指导研究员配制溶液,一边向紫君耐心解释,“新药研发不容易,时间短的也要四五年,长则七八年,这期间研发人员得有一股耐心劲,甘坐‘冷板凳’。”据介绍,目前奥赛康已形成覆盖药学开发、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的完整创新药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仅32岁。
  围绕国家战略和临床需求,近年来,奥赛康以国家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引领,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载体,聚焦肿瘤、消化、感染、慢病等领域开展新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已研发上市的品种超110个,另有10余款新品递交了上市申请,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2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让我深切感受到如今自主创新的基础愈发坚实,氛围愈发浓厚。” 奥赛康总经理马竞飞表示,公司正为应对国家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布局相应产品组群;持续为攻克癌症进行小分子、大分子创新药物的研究,已公开的小分子、大分子创新药有11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我们将坚持‘研究为源 健康为本’理念,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持续加大新药研发投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专家声音





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南京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张燕 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董家训 摄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应率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将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产业强市建设的核心,驱动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实现;将建立行业龙头企业创新需求引领的政产学研用产业科技创新生态作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坚持创新制度建设的守正创新;将加强知识产权应用、转化和法治保障作为创新制度建设的关键,完成从知识产权大市向知识产权强市转型并建成全国示范。
  总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瞄准方向形成合力加油干,干出省会城市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紫君 宋广玉整理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习近平总书记在紫金山实验室考察回访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回访记

南京:布局新产业 抢占新赛道

南京:融入“大循环”助力“双循环”

南京:当好创新“排头兵”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马道军 余梦娇 张安琪 宋广玉(通讯员 宋晓峰 石汝佳 杨默 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