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教授内部提醒:中国形势生变,国人尤要注意几件事

喜欢就关注 ☞ 南湖雅集 2023-11-18
点击上面 南湖雅集 关注加星标

 ▪ 制度的力量:先谈规则,再谈道德

 ▪ “天网”监控,“恐怖”到难以置信

 ▪ 如果不开放,会有什么后果?

 ▪ 见识一下台湾学生餐



作者 | 魏杰
来源 | 文化纵横
本文节选自魏杰先生在2023年3月11日清华五道口EMBA校友学习活动上
所作的“ 2023年宏观经济走势”主题分享
原标题《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务院机构改革》
主持人:今天特别荣幸地邀请到清华大学文化经济学院院长魏杰教授。魏杰教授将为我们做主题为“2023年宏观经济分析”的精彩分享。魏杰教授是1982年到1987年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1年破格提拔为教授,1992年为博导。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教授和博导,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及全国突出一等奖,学术研究卓著。魏杰:很高兴今天下午与大家做一点分享。两会基本结束,我来之前私下问了同学们更关注哪些情况,大致知道在座的想了解哪些问题。大致上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01



今年的经济增长到底是多少?
你们知道有变化,二中全会的时候不是这次两会提法,在两会之前基本思路就是五到六之间,最好是“双五”(5.5%),当时定的是5.5%的指标,不是现在5%左右,一左右就有可能4%多。两会的目标和过去相比适当的低调了一点。两会之前基本判断是5%到6%之间,最少5.5%,为什么当时是这个判断?两个理由:一是在座的知道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潜在增长力理论,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中国今年潜在增长率是5%到6%之间,这个理论支持了开始提出的5%到6%之间。潜在增长率推算出来应该没问题。二是去年只有3%的原因有三个(疫情影响、房地产拖累、预期不好),这三个原因今年大致上消失了,所以5%-6%之间应该没有问题。为什么两会期间又调了呢?因为二月份数据不好,美国全面启动了盟友和中国的脱钩,二月份出口一下子跌了47%。去年增长很大一个因素是进出口,去年经济出口增长9%以上,这样出口经济马上成问题了。美国为什么买我们东西少了?不是消费少了,而是不采购我们的东西了,主要采购欧盟和东盟的产品。这样下去今年出口很麻烦,所以不敢定高了。加上国内的消费启动不是我们想象那么快,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最后公布了5%左右。  我自己觉得出口如果继续下行可能在5%以下,原因是内需的启动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有些不是想启动就启动起来,出口一下下滑,5%左右确实比较保险一点,4.7%、4.8%也是5%左右。从调整目标的状况来看,也不是想象的我们今年很快就反弹,不然不会二中全会到两会这么短的时间就调整了。调整指标的目的主要告诉大家今年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尤其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爆发。有人讲,明天和风险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谁早来不知道。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原来的5.5%的目标调整到5%,背后的原因就是国际的状况恶化的太快、出口掉的太猛,估计很难短时间拉起来,所以调整目标。

02



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二个问题,跟大家讲一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问题,这次改革围绕三个核心内容:金融、科技、大数据。这是目前经济的三大问题,围绕这三点来推动这次改革。
第一,金融方面动作比较大的是三个:
1.成立金管总局。
这部分有三个要点:
1)除了证券之外的所有金融活动统一由金管总局来监管。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打破了过去分业监管,全部统一由金融监管总局来管,陆续都划归金管总局负责。除了证券之外所有的金融活动都纳入到金管总局来监管,像支付宝之类的都归金管总局管,而且是穿透式监管,找到自然人投资名单才行,机构不行。这次应该说是力度非常大的一次,打通了所谓的分业金融监管,你们应该很快体会到变化很大。
现在金融活动越来越复杂、环境越来越多,原来的效率越来越低,监管不住,风险不断爆发,只好金管总局统一监管,除了证券之外所有的活动由它来打通,穿透式监管。成立后会不断地调整,涉及到除了证券之外的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从过去的分业监管走向混业监管,打通原来的分业局限。
2)地方要搞派出机构。我们对地方金融监管以派出机构为主的监管体系,把地方政府挤出去了。因为监管总局派出机构是金融管理主要内容,过去地方金融机构是为金融服务的,给自己服务又监管,监管不住,这次把牌子摘掉了,由监管总局派出机构来到地方,是监管的主体。
地方政府原来机构不再挂金融办的机构,一律撤销,以派出机构监管为主,来监管地方政府的经营活动。因为最近的风险大量来自于地方政府,像河南的小银行都和当时地方监管有关,出了这么多事,所以监管总局未来以派出为主,不再搞地方政府监管,未来的地方监管核心是派出机构为主。
3)全部是公务员管理。监管总局的管理是公务员,一律公务员负责。一旦纳入到公务员另当别论,和过去有重大差异。监管总局所有人员加入公务员,不再按照原来的制度办,全面纳入公务员管理条例。公务员管理条例一旦搞成之后旋转门就解决了,过去体制内的隐性收入出来后慢慢往回拿,这就没戏了,完全按照公务员管理,把旋转门基本堵死了,这部分人统统纳入到公务员管理条例上。
金管总局主要是以上三条,你们以后很快就知道这个调整力度是很大的。
2.央行
央行撤销了大区分行和县支行,所谓的分行和县支行,央行不再监管金融,完全恢复到本职工作,只管货币和宏观审慎监管,撤出对行为监管,基本全部撤销,主要是恢复到对货币和宏观审慎的监管,主要搞两件事:
1)我们到底发多少货币好?货币多了不行,少也不行,多了是通胀和泡沫,少了通缩和衰退,都不行,到底央行发多少货币合理?监控的主要是M2增长速度和民营经济增长速度。
刚才跟大家讨论M2增长达12.9%,我都很吃惊,因为GDP按照5.5%算,通胀3%,8%,飙到12.9%,按道理M2增长达到10%差不多比较合理,显然货币太多,太多的问题6月份后会显现出来的。重点在管M2增长速度和民营经济之间所谓的关系,这是要重点管理。
2)货币怎么发出来,中国发货币三个口径:一是商业银行为基础,把钱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贷给个人,我们叫再贷款通道;二是以有价证券为基础,逆回购、顺回购之类的把钱发出来;三是以外汇为基础把货币发出来。
这三个的投放货币功能和效果不一样,三个投放货币口哪个比较合理是央行管的。一个发货币,一个怎么发货币,别的功能没了。央行发生重大变动,同时央行全部是公务员管理,过去不是公务员的,是行员,这次全部纳入公务员管理。
3.证监会由事业单位转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证监会的工作人员也是公务员管理。
上交所、深交所交易所过去是证监会派的,薪酬很高的,一年七八百万成千万,一旦转公务员管理怎么办?影响非常大,因为证监会一旦不是事业单位,收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变化很大。上次有位同学问我什么是直属机构、什么是组成机构?国务院共有26个部委,财政部、外交部、发改委等26个部委叫组成机构,西方叫“内阁”,这个任命是人大任命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领导任命的,不是人大。组成机构和直属机构差距挺大,真正的组成机构26个部委是内阁,国务院直属机构任命不是人大,而是国务院领导任命的。过去是事业单位管理比较灵活,这次全部划为公务员管理,变动比较大。
经营证券的知道证券系统挺麻烦的是就像猫和老鼠关系一样,有的老鼠猫变的,有的猫是老鼠变的。大家知道怎么回事,没法搞,老鼠变成猫,猫太了解老鼠怎么跑,过两天变成老鼠,老鼠知道猫怎么抓人,这次动作比较大。
第二,科技。和金融一样,科技短板越来越显现出来。
重组科技部。科技部未来不再管一般的审批,交给卫健委、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等,自己不搞了,这些机构都从科技部分到各个职能部门去了,专业机构负责科研经费的评审,它的重点是监管。
另外,不再搞技术产业化。技术产业化交给企业了,科技部不管,一般的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产业化,重点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工程。而且对所谓卡脖子工程、核心技术也不是一般的管,而是政策上的管,有四件事由它来负责:
1.科技产业融资由科技部来负责的。钱怎么来,搞科技创新要用钱,钱怎么来?比如说决定每年财政科技支出增长率7%,不能低于这个数据。另外一个是吸纳社会成本进入科技创新,搞一个科创板,这是他们管的,因为它决定钱怎么来。未来对科技用资金退税、减免所得税都由它来管。
2.解决科技创新物质基础。科技创新不是嘴吹出来的,要有物质基础,大科研装置现代化实验室有才行,没这些怎么科研?最近公布暗物质实验室,在地下2000多米,人类发现物质能看见95%左右,5%左右看不见叫暗物质,主要清华和上海交大两个学校承担实验室,那是科技部管的,搞物质基础它来负责组建。
3.怎么调动人们积极性,人们愿意搞科技创新。如果科技创新还是谁搞谁穷,那就无法搞起来。过去靠信仰给个院士,现在没用了,怎么调动人们积极性?制定政策,比如说新提法,技术的实际控制人,参与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有贡献了就可以享受经济收益,叫“技术实际控制人”。过去总讲物质财富是所有者,现在讲政治财富所有者,只要你创新了某种知识产权,就可以分享收益了,怎么调动积极性,这个由它来决定的。
4.基础研究科技部负责。科技创新的思维来自于基础研究,摩尔定律这么大的信息产业就是来源于基础研究摩尔定律,基础研究不可能别人搞,国家要想办法、科技部要琢磨,基础研究要全管。
科技部作为未来政策导向,瞄准关键环节和所谓的卡脖子工程,而且从这四个方面搞政策调整。物质基础、钱怎么来、调动人积极性、基础研究。这个调整比较大。
第三,大数据。成立数据局,由发改委来负责。
因为数据是生产力,是重要的资源。很多是靠数据的,国家制定政策靠数据,个人消费数据、企业投资数据,我们搞生产过程也是数据,像数控机床就是核心数据,数据就是生产力,成立数据局,要统筹这个要素。这个应该比较大。一旦搞成,一些外资来中国的数据要收回,外资能不能在中国采集数据?一大堆事出来了,估计这个波动也会比较大。
在外面上市企业数据的东西,能不能拿?美国上市要不要把数据给人家?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涉及到中国的数据能不能带走?都是大问题.
所以,数据局的产生标志着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03



靠内需,启动消费
第三个问题,这次明显提出来外资靠不住了,要靠内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靠内需。内需重要的内容是消费,消费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启动。所以,第三个问题是启动消费的问题。

消费目前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第一,基础型消费,吃穿用。用包括五件事“家电、家具、家居、日用品、信息用品”。吃穿用是基础性消费;第二,住房与出行。出行包括高铁、飞机、小汽车;第三,医疗与健康。大医疗、大健康,这部分消费政策调整比较大,医疗美容现在都放开了。这部分消费是重要的一部分;第四,文化与教育,最近政策调整比较大;第五,旅游与休闲。

怎么启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因为疫情影响而萎缩的消费大致上出现反弹,分为四个:餐饮、文化、出行、旅游休闲。以上四个是因为疫情影响,会出现大幅反弹。餐饮最高每年5万亿,估计餐饮、出行、文化和旅游休闲这四个要点差不多在6月份就反弹到2019年的水平,到10月份左右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上上升3%左右。

第二,常规性消费。政策上做一个调整,比如说吃穿用的用,比如说家电、家居、家具、日用品等,科技创新之后智能化大家都要换。

医疗与健康实际上会持续上升,最近一些政策调整,过去不允许现在允许了,大医疗、大健康,整容问题都放开了,现在漂亮不叫漂亮,叫颜值高。这个逐步放开,政策调整了。

教育,今年义务教育不可能放,职业教育放开。职业教育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进来,义务教育原则上不放,因为义务教育做三件事:语言、文字、科普,这部分不需要搞太多的课外培训公司,调整差不多,不可能再恢复了。义务教育今年大调整,民营资本大量进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进一步放开,我估计会上升。政策上调整常规性的今年消费,估计5%左右。

第三,对今年消费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房地产是消费中最大的问题,今年有一个提法叫“消费看住房,投资看股市”,消费这部分能不能起来关键是房市的问题怎么办。这是目前讨论最激烈的问题。疫情原因引起的反弹很正常,关键是房地产能不能起来,这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从2021年到现在,我们关于房地产的政策不断出台,到目前为止,提了十个要点:

1.强调加大保障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推动破旧小区改造。对建筑业启动有意义,对新城市年轻人住房有意义。

2.满足商品房市场合理性消费需求。改善需求和刚需都算合理性。

3.再次强调房地产是实体经济支柱型产业,再次反复强调。

4.要求目前房地产企业要实现所谓的战略转变,从高杠杆、高周转转向常态性发展,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

5.一城一策。

6.解决出现流动性房地产企业的问题,尤其是优质的头部企业问题,解决恒大之类企业流动性出了问题的企业。

7.保交楼,把钱付了,楼要交给人家。保交楼作为重要政策。

8.房地产税的试点暂停。2020年当时定下来2021年启动房地产税试点,试点五年后,房地产税法交给人大,人大五上五下推出房地产税,现在暂停了。

9.金融16条,保障房地产流动性重组,降低融资成本。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现在4.1%左右大幅度降低,最近不定底线了,为了鼓励买房子。

10.税收优惠。一年内卖一买一退所得税,一年内卖掉一套买一套退所得税,鼓励买房者。

到目前为止,这十个要点全出齐了。但是,情况没有预计的好,三大数据还是负增长。投资增长率-13%,销售面积-22%,销售额-23%左右,还是负数。说明今年我们消费要靠房市能不能兑现是目前最关键的一件事.

有六个现象值得注意:

关于“消费靠房市,投资靠股市”,这个提法是去年7月份,提出消费靠房市之后我们专门对房市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六个现象,这六个现象未来不一定成为现实,但是我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对你们思考有好处:

1.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相比过去最大变动的是市场。已经不是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房市场,已经出现了变动,而且出现了大规模分化,除了一线城市、强一线城市供需关系还是表现供不应求,大量的地市以上的城市基本都供过于求,市场发生了变化,不是过去房地产市场。

除了一线市场、强一线市场供需关系有的平衡之外,绝大部分供过于求。市场变化是最大变化,所有政策不能依据过去市场,要依据现在市场变化出台政策,市场变化是我们发现最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改变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出现了大面积分化,这个现象非常明显。

2.房地产高杠杆、高周转的基础是快销售。一旦销售出问题这个模式就不行了,这个关键销售是基础,实现高杠杆、高周转必须要快销售。所有的房地产出问题,不是缺钱,而是销售先出问题,才会出现流动性问题。包括恒大,是因为销售出现问题才出现流动性问题。关键是销售问题、市场问题,企业运转的关键市场是基础,一旦市场出问题流动性就有问题了。我们研究过所谓的房地产企业,爆发的点不是先缺钱,是先缺市场才缺钱,没有市场流动性才出问题,说明这个现象很重要,高杠杆、高周转的基础是快销售,这是很关键的一条。

3.房子这个产品有两个属性:一是消费属性住的,一个是投资属性保值。不像别的产品,汽车一过户就便宜了,房子增值保值,一个消费属性,一个资本属性。但是资本属性是以消费属性为基础的,没有消费属性就没有资本属性。过去买房子很多为了投资,现在发现投资不了就不买了,导致房地产市场巨大萎缩,这两个是互为关系。

4.中国房子绝大部分只有消费属性没有资本属性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只有消费属性没有资本属性。只有极少数优质房产才有资本属性。最近拿到佛山的数据,最先放开的房子,普通房产量价齐跌,优质房产量价齐升,大部分房子没有资本属性,优质房产量价齐升,但是占的比例比较低。我的研究小组就优质房产做了研究,优质和稀缺房产的指标:

1)小区生态环境怎么样,生态环境是人类的重要指标,不是可有可无,这是疫情认识到生态指标的重要性。生态越好的地方优质稀缺,很重要。最近我住在三亚,他们讨论三亚要不要取消限购。领导问了一个问题,一旦放开限购房地产增长多少。海南不是都好,就三亚这个地方,北纬18度,一旦放开增长多少。

2)小区周边的交通环境怎么样,不是私人交通,而是便捷公共交通怎么样。

3)周边配套如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配套怎么样。教育、医疗、文化配套好不好。

4)房子结构是不是适合现代人生活。如果适合现代人生活是优质的,是所谓的稀缺的,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5)小区文化怎么样。谁住在这里、跟谁住在一起很关键,阶层分化很厉害。这是决定是否优质的重要因素。

研究小组专门搞这个指标,现在只有少数优质的稀缺房子有资本价值,大部分没有资本属性,这是观察的第四个现象。

5.房地产产业出现分化,大规模分化已经逐渐开始。

房地产包括三个行业:

一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

二是管理不动产。管不动产行业未来扩张很快,因为不仅管不动产,还要为不动产的人服务,也只有物业管理公司知道谁要什么服务。有的小区自己CT、核磁共振,社区医院都划为物管公司来负责,不仅管不动产,还要为人服务;

三是经营不动产。这个行业刚开始,过去这个行业起不来,因为投资容易,今年买明年卖就赚了,现在卖不了怎么办?每家几套房卖给谁,不能总拿在手里,总要回报,现在有一个行业叫经营不动产,经营不动产在西方国家是重要的行业。欧洲家庭酒店比较合算、比较方便。钱一交,密码给你住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大部分经营是中国人,以浙江人为主,房子不是他的,是租别人的,租赁公司也不是他的,也是租别人的,把别人不动产租给他们,租赁也占的比例很高。这种经营不动产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开始了,我们搞租赁经营条例就是为这个服务。过去谁也不搞原因很简单,买来房子一卖就赚了,谁还经营?没有很大意义,现在不办了,原因是因为卖不掉了,不能总拿在手里,总要有一些回报。现在交给租赁公司租赁三十年能收回成本,能收就行,是一点有一点,这个行业迫于无奈也出现了。

建设不动产、管理不动产、经营不动产,房地产行业的三个行业已经出现了。

6.房地产政策到位的话,对增长贡献有10%左右就算高点了,不可能像2019年贡献20%。

今年如果房地产政策像目前这样的调整,能够把三指标收一半就是伟大胜利,不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情况,这点认识到才行。“消费看房市,投资看股市”这个提法对的,但不是我们想象的情况,像2019年的贡献不可能了,这是我们发现很重要的情况。

消费看房市这个提法还需冷静(看待)才行,不是一下子能拉起来。



04



内需看投资
第四个问题,内需重要一点是投资,投资的启动是今年一个重点。

投资分两部分:

第一,政府投资。政府投资目前定了五个重点:

1.传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今年力度蛮大的,我估计投资额应该在一万亿以上。

2.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两个:

1)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站、宽带网的建设,有建信息高速路,4G也是高速路,但是还不够所谓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要5G,这些东西今年仍然是重点。

2)科创类基础建设,如大科研装置、现代化实验室,这些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北京的怀柔、上海的张江、安徽的合肥等,这些搞大科研装置和所谓现代化实验室建设,北京怀柔非常庞大的科学城,五大类都在怀柔,一旦建成为它服务的高端人才需要5万人怎么办?大学办到边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到怀柔国家会议中心对面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每年招7000名研究生,为科学城服务的,一旦建成为全国的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没有力量建它,但是需要实验、需要用,国家建成为你服务,有的收费、有的免费服务,为了科技创新,这种基建属于新基建类。


新基建今年投资目前看到一万亿左右。

3.城市化建设。分为四个层面:

1)国家建设四大都市圈。大湾区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

2)强省会,一些省会要强化它,构建城市圈。

3)区域型中间城市加强城市化。最近第一批省副省级城市,江苏的徐州、河南的洛阳、湖北的襄樊。

4)县域城市化,以县城为中心推动城市化。国务院发的文件很细,要求每个县城要有三甲医院,有标准CT、核磁共振才行。

4.生态环境投资。今年要构建国家公园为基础的生态体系,国家公园149个,现在只批了5个,现在逐渐批出来,建设力度挺大。

5.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一个以社区医院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要全面建起来,我们不够。之所以不敢放开,专家有一条反对放开的原因,一旦放开医疗受不了冲击,冲垮了,别的病也没法看了,所以不能放,说明这部分很薄弱。当然最后发现放了也没事。这一块要加快建设才行。

政府投资大致上定了五项,今年投资总量20万亿左右,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下了决心,地方专项债务到了3.8万亿,基本上都用这部分了,量比较大,这是投资的第一个部分,政府投资。

第二,企业投资。企业投资主要是产业投资,企业投资是这次的大重点。我想和大家多做一点交流,这次研究企业投资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我们都要深入研究它,简单的不行,很难拉起来。发现什么呢?发现企业投资有几个原则是比较坚持的:

1.人类社会仍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数字化,但是还是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支撑点是科技创新,这是一条规律,这条规律必须遵守,谁不遵守谁就会衰退。

大家知道,工业文明的支撑点是制造业,英国没有遵守,英国从不落帝国完蛋了,开始靠工业文明起来、靠制造起来慢慢不愿意干搞金融了,赚钱快。到了美国,美国靠制造业起来的,起来以后又开始犯老毛病,偏向科技和金融,制造业离开美国了。但是美国有三个问题解决不了:

1)3亿多人每天用多少自己不生产,要进口,年年贸易逆差。

2)美国中产经济和制造相关人是多数,占70%左右,结果制造业离开之后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美国发达国家要保障生活不能降低,政府年年借债,财政赤字。

3)阶层分化很厉害。金融极少数人,收入不断增长。大量制造业收入减少,越来越有意见,导致阶层分化很厉害。制造业离开没法做了,这个规则中国不能走这个路子,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把自己推进去。工业文明的核心就是制造业,不能放弃它。

中国这次反复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地位,制造业大致上分为三大类:

1.传统制造业。包括六个组成部分:1)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2)纺织与服装业;3)家具产业;4)家居产业;5)日用层产业;6)信息类产业。

强化传统制造业不能放弃。因为中国这么多人口消耗东西靠进口不可能,要强化所谓的传统制造业地位,我们不能放弃。

2.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制造业范畴,包括八个要点:

1)新能源;2)新材料;3)生命生物工程;4)信息和新一代技术;5)节能环保;6)新能源汽车;7)人工智能;8)高端装备制造。

这些属于制造业范畴,不能放弃它,一旦放弃很难实现下一步的强国理想。

3.现代制造业,包括六个重点:

1)航天器与航空技术;2)高铁;3)数控机床;4)核电装备制造;5)特高压输变电制造;6)现代船舶海洋装备。

这三大类制造业中国不会放弃,一定会持续推动,因为我们发现谁放弃谁都会遇到巨大的困难。英国的教训、美国的教训都值得我们汲取,因为工业文明的核心是制造业,人类社会还是工业文明时代,最终的结果还是制造业是基础,没有制造业最后很难保障下一步的发展。

所以,制造业仍然是现在的重点。这条不能动摇,企业投资重要导向将是制造业导向。你们搞金融领域的服务对象,也要注意为制造业服务才行。

制造业最后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就不会进一步发展,科技成为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重组科技部?因为现在的科技很麻烦,目前短板太多,美国稍微出手就趴下了。我们最近自己承认的五大短板:

1.高端发动机不行,飞机发动机、航母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都不行,传统汽车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要搞电动车?弯道超车,发动机搞不出来,只要加高端都不行。

2.材料不行,飞机轮胎搞不出来,材料不行。高铁是设备生产大国,但是轴承搞不出来,没有轴承钢,手机我们是生产第一大国,材料来自于美国,我们搞不出来。简单住酒店烧水壶,烧到一百度断掉,传感器搞不出来,技术上50%进口,一卡脖子整个制造业就跨下了。

3.数控机床不行。制造工作母机是机床,我们不行。现在我们进口德国、日本、西班牙,德国人不错原始密码过来了,日本不给原始密码,买一台要挪用不行,需要他们来,不然就坏了。我们制造业一下很麻烦。

4.信息硬件不行。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这是制造的核心,制造未来方向是智能化和数字化,但是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不行。美国最近卡我们很厉害,最近发现美国卡的是高端芯片,手机芯片五纳米搞不出来,航母用的28纳米、汽车,都是传统行业芯片,不是高端芯片。5纳米、3纳米用的很少,大部分是传统芯片,这个事情很复杂,但是有一条这个不行,要研究怎么来做才行。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不行。

5.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不行。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我们是大短板,很多基础药物搞不出来,常见并药,像降压药,我现在吃的降压药大夫老是换国产,我说别换,还是用进口的,我们没有完成创新,怕换了没有用,这是常见病药,医疗设备连我们的助听器都搞不出来最好荷兰,一个十万,两个二十万,维修站只有上海的。后来知道医疗卫生设备,物理学家发现和医学界没有关系,医学只是利用它。我们物理学怎么没搞出这些东西,它不是药,不是医学界的问题,而是物理学界发现的,我们是短板。

这五条我们是短板,所以国务院提了一个提法,“启动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因为内需有但是供给不出来。这五条我们内需很大但是搞不出来,这个问题要研究。如果搞不好最终结果很头疼。

刚才讨论到今年启动内需一个很重要的是投资,投资分两部分:一是政府投资,二是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好说,只要钱到位就行,企业投资就有点问题需要研究了,不是简单的启动企业投资。我们发现企业投资就目前中国来讲有三个问题要搞清楚:

第一,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基本上要贯彻这个原则才行。所以中国现在汲取了英国、美国的教训,中国不会让制造业离开中国,要想各种办法留住制造业,而且中国14亿人口也离不开。所以这个作为企业投资的重点,制造业是下一步政策导向的重点。你们看到二中全会的工报和这次的两会工作报告都可以看到。

第二,企业投资必须要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市场经济不能动摇,企业投资离开市场经济都是空话一场,而且投资一定会出事,坚持市场经济是下一步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如果这个原则不坚持,企业投资起不来。市场经济目前关键问题是处理好政府权力和市场的关系,是下一步的核心,也是改革的核心。

一定要实行法制经济,这是保障企业投资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没有法制经济的保护谁也不敢投资,所以法制经济是未来的基本方向。但是不是有法律才是法制经济,要强化法制精神,法制精神有三条原则:

1.尊重财产。必须尊重财产,不能随便剥夺别人财产,财产不能搞民主集中制,多数分少数,少数分多数不行,一定要强化这条,财产上不强调多数、少数的问题,必须尊重财产,这是天然原则。法制天然原则就是尊重财产,这是天然法律赋予的权利,保护财产,不能侵犯财产。

2.尊重人权、尊重权利。对个人来讲是人权,对企业独立法人权,尊重人权、对企业独立法人权必须尊重才是法律社会。

3.尊重契约。咱们之间有合同、有规则都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更改,更改了就不是法制精神,一定要尊重契约,法制的核心是契约精神。



05



财政和货币政策
第五个问题,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问题,是这次两会讨论最多的。
第一,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赤字率今年到3%,去年是2.8%。地方专项债务3.8万亿,去年只有3.65万亿,今年进一步借债,进一步搞赤字。财政政策今年确实更加积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负债进一步增加,尤其地方所谓的债务,财政专项债务进一步增加。财政政策今年大致上比去年要更加有力度一点,因为要保增长,这是财政政策。
第二,货币政策今年更加宽松。
因为二月份M2增长到了所谓的12.9%,2016年来最厉害的一次。远远超过预期,大量钱出来了。货币政策从目前来讲希望能钱多一点,因为要启动经济没问题。现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推动增长是关键,把钱要导向到应该去的地方才行。目前决策层的意识很明晰,想把更多的借来的货币、借来的钱更多通过股市的方式、资本市场的方式导向对经济的刺激,这是第一个状态。
目前决策层很清楚,要全面推动股市繁荣是主要政策导向。放出来的政策有五条:
1.修改上市制度。从审核制转向注册制,深交所、上交所、北京交易所基本启动了,让更多企业上市、更多好企业上市,估计会进一步推动股市扩容。
2.今年进一步推动退市制度,垃圾股离开股市。资源退市、价值退市,股票跌到1块钱以下退市,违规退市,一旦发现财务造假,不经过ST退市,今年算了一下差不多退市50多家,6月份以前。这个对净化股市有好处,这条今年会很严厉。
3.要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这次证监会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重要一条是对证券投资方面的监管越来越严厉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比过去要更厉害了。不能忽悠投资者,忽悠投资者不好办,谁还敢买股票,破企业一上市三板斧,股票减持、股票质押、收集破烂资产,都是套现走人,股市永远好不了,今年强化强制性分红。
今年一个巨大的政策是强制性分红,投资买你的不分红算什么?中国永远是投机型机制,炒股票,美国分红。中国长期不分红只有炒股票,永远投机,稳定不下来,老百姓不敢入市,这条今年新的证监会会强制性推动这条,要么退市、要么保障对投资人的回报,很严格,央企都跑不了。今年这一条对中国股市有好处。
4.让中长资金进入股市,保险资金48%必须进入股市,社保基金基本要进入股市的,因为股市不稳定没有中长期资金,都是短期炒资不行。最近外资进入中国的力度很大,外资对股市的投资,大部分是中长期投资。下一步国家让保险资金大量进入股市,不要进投资了,保险公司很多搞房地产,一塌糊涂,现在强制性进入股市,不能搞这种投资了。
5.修改刑法时把两件事纳入刑法体系,财务造假、欺诈上市,一旦发现就坐牢,过去是行政处罚,对完善股市有好处。
股市目前释放的信号是五大信号,今年更多的货币导向到所谓的股市。
关于“消费看房市、投资看股市”,大量资金出来未来走向上一定是朝这个方向走,会进一步推动这个方向的发展。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真正见效的话要看股市怎么样,股市如果到6月份左右还起不来,估计财政和货币政策带来的不是推动增长,带来的是风险越来越大。股市问题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搞货币政策必然推动它无路可走,才能真正推动增长。
当然,目前希望股市扩容,让更多企业上市,老百姓要求指数提高,指数高了好一点,但是决策层不希望指数涨太快,希望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增长,这是想做的事情。
这次证监会改革,一个是为了风险,一个是为了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效率让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这条是下一步我们要加速推动的一件事。
最后一个问题,政府报告讲的一个问题,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化解金融风险我们的风险压力比较大。
大家知道,我们的金融体系包括六个组成部分:
第一,银行体系。银行目前的压力有三个:一是有一些银行呆坏账太高,运转不下去;二是银行资本进入太低,就是空手道,一旦出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推给社会、推给政府,资本金比例太低;三是漏洞太多,去年抓的银行高管突破100人,最近不断暴雷,制度有问题,不然怎么出事,一定制度上有漏洞才会犯错,制度上严谨的话不会出错。
银行制度风险化解三件事:一是要求所有政府负责任,解决当地银行,出了问题先拿地方政府问责。二是要求所有银行出资人追加资本金,所有银行股东追加资本金,达到指定的比例,出问题自己化解。三是加大银行制度的调整。新的金融监管会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修改银行的管理制度,堵漏洞。第一个风险方向是防止银行出事,这是最近在讨论的。
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谓的保险、信托、券商、期货、金控公司、其它(如平台经济),原来没有设计的都是按照其它类,比如微信支付。这部分问题压力主要在信托上,信托背后是房地产,大量出事的信托去年1000多亿不能兑付,基本都是房地产基金,暴雷差不多暴完了,今年5月份基本上过去的事就结束了。
今年保险公司和信托仍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点,今年也不允许它再出问题了。以前银保监会托管的4家今年基本上处理完了,这部分目前把重点放在所谓的信托和保险公司上,还有金控公司,金控公司民营泛海、国有华融,今年直接划给所谓的金管局了,最近讨论一个条例就是金控公司的。
第三,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余额110万亿,发了债没有还的还有110万亿,目前债券市场两个风险点:
一是政府隐形债务,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隐形政府债是非常大的风险点,中央不兜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不了。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
二是信用债、企业债企业债差不多有30万亿的余额,估计8万亿左右比较麻烦一点,也和房地产有关,企业债也和房地产有关,房地产仍然是今年引爆金融风险最主要深层的原因,今年企业8万亿左右6月份之前会出一点事,怎么解决它?这部分是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怎么弄是大问题。
债券市场目前压力最大的是有一部分企业债还存在着风险,另外一个隐形政府债压力比较大。估计六月份以后一些会陆续暴露出来。现在看来如果政府欠金融机构钱基本都会展期,个人钱以及公司钱最后是不是转向长期的债务也是展期的意思。
第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我们看好要今年导向和引导化解风险的问题,目前来看机会大于风险。
第五,外汇。外汇目前两个压力,一个是所谓的外汇总量,一个是汇率。外汇的总量现在还在31000亿左右,马马虎虎说的过去,但是外汇结构里面很有意思,外汇三部分构成:一是自己进出口赚的钱。二是借别人赚的钱。三是外资带来的钱。
自己进出口钱是小头,大头是借别人的钱和外资带来的钱。我们自己赚的钱顺差问题上出口会大幅度下滑,逆差难度比较大,进口减的比较多,还能赚点钱回来,但是外资离开的钱比较大,我们只能靠借债弥补。借债的钱还是美元,美债不断的抛,通行货币还是美元,所以不允许外资把钱撤走,已经开始在约束了,害怕外汇总量减的太厉害。借债只能借用发达国家,不能借用发展中国家债,发达国家一借还是美元,总量上还是暴露的,不止风险,结构上会麻烦一点。
汇率我估计再贬值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影响不是太大的原因,总体上很难割中国韭菜,不像日本,日本割的厉害,我们这里还没这个问题。这种风险有时心理影响比较大,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有一点心理影响。中美之间目前的交锋在什么地方?美国希望中国再买美国美元,因为人民币买了美元,美国拿人民币在中国进口东西便衣,买东西通胀下来,过多的美元流到中国来,这样一举两得。
中国现在不愿意这么做,不愿意买所谓美元。实际上美国目前解套最主要办法,向中国的大国买美元,直接把过多美元的情况解决掉,中国不愿意。这个风险可能中国不会承担了,不想这样搞。外汇方面我建议大家你们做国际生意的还是要注意一下风险,到了一定程度很难讲真的市场经济规则了,掠夺式的政策都会出台,因为只要较上劲,国与国之间很难讲经济规律,掠夺性、战争性的问题都会出来。外汇风险对总体影响不大,但是对进出口和国际所谓的投资人还是影响的。
第六,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目前两个挑战:
1.金融业态的挑战。中国目前大陆承认的互联网金融两件事有贡献,一个是记账功能、一个是支付功能。记账功能带来的重要的网上银行很方便,二是支付功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很方便。但是大陆不承认把互联网金融作为投资业态。因为互联网金融对于防范风险没意义,500多P2P都爆雷了,投资业态没有防风险功能,投资的核心是防风险。所以平台企业想做投资功能基本上停止了。有六个问题需要回答:
1)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要回答清楚,不能说是金融科技,是科技,这是伪命题。金融利用科技也是金融,不能叫科技,科技和金融必须回答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科技是哪一种科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还是互联网真正创新,像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搞APP是创新不是科技创新,真正的互联网创新是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硬件科技创新,你是哪一种?
2)金融的话资本充足率多少?够不够?不够是整改的问题,不是上市的问题。
3)你是哪一种金融?普惠金融、市场金融还是高利贷,把你利率告诉我,一看比高利贷还高利贷。
4)你的金融是个贷还是企业贷?是消费贷还是所谓的企业贷?
5)防风险机制是什么?银行有担保问题,这就是防风险机制。你不承认可以,但是是哪一种?信用是哪一种信用?是过去还是未来信用?过去欠你钱都还,不一定未来还,未来信用是核心,各种数据。
6)穿透式监管,拿出企业自然人名单,谁是最终股东要自然人名单,不是法人名单。
这六个问题回答完之后才考虑要不要上市的问题。最后结局是平台经济把互联网金融作为投资业态是不认可的,六个问题回答完之后发现是整改的问题。所谓金融科技,金融利用科技也是金融,不是科技。
2.货币制度挑战。互联网一个重要技术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强调多中心、保障交易的真实性,有人用它推出新的货币制度,就是所谓的虚拟货币制度,全世界使用的是法定货币制度,只有主权国家可以发货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虚拟货币个人可以发货币,这是另外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要不要认可?所以我给很多人讲世界都认为法定货币下,虚拟货币不是币,充其量高科技游戏中国国务院正式在去年发文,虚拟货币中国是违法的,挖矿机全部要清理,挖矿机的制造商通通全部清理。全面清理挖矿机,查数字企业,查电表,一看电表就知道你是搞挖矿的,全部违法,生产挖矿机的企业也是违法,基本没戏了。最近抓了江西副省级的人,因为开发区把挖矿作为技术创新来搞,中国界定是违法。所以建议大家这方面别琢磨投资,做不成了。因为世界上包括美国都没有认为法定货币制度过时。新的货币充其量是一场游戏而已,赌博一样,不是新的创新。玩一玩可以,别当做真的投资。
互联网技术基本上中国已经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不承认互联网技术作为投资业态存在,一个不允许所谓新的虚拟货币在中国实行,这个风险讲清楚了,凡是涉及的别参与。
目前中国关于金融风险的讨论基本上是这六个组成部分,都做了一些政策调整,我自己看法是产生系统金融风险可能不大,因为地方65万亿,对中国来讲这么庞大的国有经济也不是太大,而且最终大家都愿意展期,问题不大。但是,经济仍然有风险,建议大家提高警惕,因为被你撞上一单就是系统性的。还是有风险,但是系统风险不会产生。国务院反复强调,有风险,提醒参与者要注意,别撞上,一撞上一个就是系统性的。
建议大家房地产投资最好别掺和,要住还是要买房子的,要住一定要买,还是要买房子住,但是千万别琢磨投资。这次谈房地产纯粹为了化解风险和让房地产软着陆。潮水来了把你冲上岸就别下去了,顺着上来就行了。背后还是房地产,很多和房地产有关。还是为了化解风险,不是别的。
- 问答环节 -
:您刚才说的制造业很关键,我比较关心我们的人口结构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今年人口是负增长,这个数据如果十五年之后基本上年轻人劳动力非常少,又强调制造业,科技发展之后其实没有什么年轻人去工作,现在大量在搞制造业,以后设备什么的也是个问题。魏杰:人口问题中国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人不要那么多,人均资源太少了。现在人一少有点紧张,因为过去劳动力红利,现在没有劳动力没红利了。未来人口减少不是都成老人,都在出生。而且中国未来方向是智能化,智能化是制造业的方向,不像是粗放式制造业,智能化越来越重要了。据说美的一台空调人工成本只要10块钱,我蛮吃惊的,去过一次发现就是无人车间,智能车间不要人,哪有什么人工成本?未来制造业所谓的生产活动无人车间越来越多。我们国家目前在人工智能上这部分叫行为人工智能,人不干的把机器人干了。我们传感器不行,智慧人工智能可以。人思考,不要机器人帮你思考。未来制造业大量的推动方向是智能化,不要像我们这么多所谓的简单劳动力,越来越少了。日本是典型案例,日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充其量在人口结构上老人多了一点而已,这很正常。中国人口太多了也不好,人均资源太低也不行,人均资源高也没意义。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养老费用太高,目前问题养老费用受不了,而不是没有人干活。最近老龄化的费用马上断档,这与我们政策有关。过去搞国企改革时大的人下岗了,下岗的政策交够15年进入养老体系了,本来一个人20周岁要交的,只交15年,一个人少缴25年,现在问题出来了没钱了,只有划拨国有资产进入养老金,今年的办法还是划所谓的优良国有资产进入养老金,可能要划30万亿才能保障养老金支付。所以,现在老龄化的问题不是害怕没有年轻人干活,而是养老成本比较高。最近在职人员有意见,很多人拿养老比每个月干活的还要多。最后提出养老金要少交,今年要降了,再交下去年轻人受不了。所以养老问题是大问题,不是制造业没人。:非常感谢魏教授。我是做股权投资。现在我们还在很认真投科技,包括半导体。现在对我们这块影响非常大的因素是中美博弈,我觉得一个是比较直观的体验在科技领域。对整个国运来讲中美博弈也非常重要,这方面再解读一下,中美博弈对科技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魏杰我们要承认科技上美国还是老大,我们各种研发的基础、力量差的很远,估计会在有一段时间影响我们。中国没办法走到这步了,为什么要搞科技部再造?科技部未来要拿政策出来,比如说现在大量企业投资压力很大,因为科技回报有时很慢,或者是时间较长,科技部要搞政策比如说退税,未来科技投资企业税上可能会适当减免,这是政策要定的,尽量给中国科技企业给一点所谓的喘息机会,压力很大企业要以盈利为目的,不是基金。总体来讲,下一步影响科技创新会在未来有镇痛期,跟你一旦脱钩,正在搞的技术跟它在一起可能会更快一点带我们走出来,一旦脱钩直接就扔下来了。但有一条要注意,凡是美国能搞出来的技术,中国一定能搞出来,没有风险。风险在哪里?美国搞不出来你搞它,风险最大。世界没这个技术它才做,把自己做死了,已经有的技术一定能做出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应该问题不大。我估计凡是美国人能搞出来的,最后中国差不多也搞出来。时间问题,包括芯片一样,美国芯片主要是高端芯片,我们不行,5纳米的手机我们不行,但28纳米生产基本打通了,大部分是用28纳米以上的,像汽车、航母、卫星、飞机都不是小的,中国还是一个很庞大的传统芯片的使用国大量的纳米使用国。美国搞了半天才发现控制不住我们,因为手机我们不做了,你不做我们不买你们企业也不行。这条可能对中国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我们想象那么大。国务院对深圳搞科技投资一直很赞赏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原来深圳比上海搞的好一点。但是最近政策的调整,信息类的集成电路半导体类的主要放在上海了,主要是临港开发区,最近保险公司搞了三千亿,保险公司长期资金全部砸向芯片,在上海临港工业区,我估计是时间的问题。如果你们搞这种投资,西方有的技术你投应该没问题,一定会突破没风险。但是它也没有要注意了,都出现这个问题上。:有两个问题:第一,地缘政治升级估计会影响投资,到底会影响多大?第二,过去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增长,会不会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全球经济未来三十年怎么走向?魏杰:现在有两件事谁都没法回答:第一,俄乌战争,谁都输不起,俄罗斯输不起,输了就解体了,北约输不起,一输没有脸了,所以找不到平衡点、缓冲点,到最后很头疼。俄罗斯输的话,真是核战,俄罗斯讲了俄罗斯活不好要世界干什么?俄罗斯这个民族会真来。北约输不起,一输美国背后的霸权没了,终结霸权了,未来看不到一个希望,都输不起的时候无法平衡。美国在讲我们是不是给俄罗斯支持,到处找我们把柄,往里卷,但中国不想卷进去。第二,台海问题。美国在干预,美国和它的盟友,包括日本、韩国宣布,一旦出问题会参战,这个风险谁也控制不住,这是地缘的风险,说不清楚,我蛮担心这个事,擦枪走火的问题。所以,我一再讲,现在明天和风险哪一个先来我都不知道,因为谁也说不清楚。我觉得今年总体来讲,人们的各种担心一直没有消除,包括现在人们对下一步也还没有消除,很担心要不要投,而且美国最近通过了六个法,其中一个法是冻结中国人所有在美国的资产,无路可逃,一旦爆发战争,把钱转出去也没用,照样给你冻结,有点不知所然。关于第二个问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一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般来讲一个国家从开始起飞到最后一百年左右,英国和美国不都这样吗?现在才衰落,已经经过一百年了,我们刚刚开始。中国从国运来讲还有红利,红利挺大。世界转一圈回来发现还是中国有红利。所以还没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时候。

 ▪ 大学不是官府,请把尊严和权威还给教师

 ▪ 自杀前,傅雷夫人让保姆“明天小菜少买一点”!

 ▪ 告密者的道歉

 ▪ 100年前中国人摆的各种地摊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关注兄弟号 防疯防失恋~~

合作及投稿请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传播信息,请点分享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