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设访谈【05】|建筑是有生命力的——李瑶

新设中心 新设
2024-09-10




 第二届“新设榜·创新设计年度榜单”

欢迎您的参与




新设国际创新设计中心(简称:新设中心),旨在打造一个多元化创新设计共创平台。本期人物访谈,我们走进了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他,从建筑师逐渐尝试创新做建筑室内一体化的心得体会;他,对于建筑的理解跨越了专业和地域,将建筑与人紧紧地融入在一起。他就是主持建筑师李瑶老师。





大小兼顾,做有温度的设计

“‘大小建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很难去解释,确实也与自己的职业履历有关。当时刚完成中央电视台的设计,我们参与了这样一个超级大的项目,希望用之前积累的设计经验去创作更丰富的空间,所以我们就从大去反馈到小。因为有了大,才有我们追求的小,大小兼顾。这也是我们希望不同设计师从社会不同角度去创作作品的一个追求。”

用不同专业和产业

去引领不同的方向

 “今年其实给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比如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从设计角度来讲,改变才刚刚开始。因为这次危机带来了生活方式的一个基础改变,那势必会辐射到整个产业链。其实对每个产业链来说,都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冲击,有冲击才会代表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我们化悲观为乐观的一个方向。我们通过这半年的恢复期,整个商业又有了它全新的表达,那代表着不同的行业都会因为这次危机带来一个全新的思考以及全新的出发。
往往这个时代会因为这样一个局部的突发点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我们都愿意用不同专业和产业对全新未来的看法去引领不同的方向,因为有触动才会有改变。如果保持原有的轨道,那我们一直会去追求量的变化;在这样的触点上,我觉得可能会产生质的改变。从某种角度我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去看待,但其实还是悲观的,因为可能对原有的一些耳熟能详的、既定的方式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和业主的交流方式或者其它方式已经不仅仅简单的用对话,可能用更多的视频或不同表现方式去呈现,势必对整个设计的方式会有一个很大的技术性的改变,真的是全设计行业都要去思考和应对的方向性抉择。
我们确实是应该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过去在快速通道上,仅仅满足了一个基本的功能需求,大家不会去过多的思考隐私性、安全性、家庭的独立性。通过这样一个冲击,大家会考虑的更全面。”


挖掘既有的建筑

给它全新的生命力

 “大小建筑本身还是以建筑设计为常,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性,我们也涉及到室内设计板块。这两年我们尝试更新,不仅仅停留在对建筑的表达,空间上更多的对室内设计进行参与。项目也包括老旧大楼的功能更新,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城市的发展当量会有它的一个饱和程度。挖掘既有的建筑,给它全新的生命力,这个过程是我们追求的。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型项目的立面和功能空间整体的调整,虽然繁杂,但赋予老的建筑全新的意义还是挺好的。包括参与到上海第一栋联谊大厦的室内设计就非常有意义,它代表了上海曾经最高建筑记忆的层面。我们在顶楼做了一些总体的改造,这也是作为建筑师跨越到建筑和室内很好的表达。我们在南通做了一个公共空间的项目——‘云月’,‘云’是类似于购置物的一个表达,‘月’是类似于弯月造型的空间。我们希望通过建构一个有趣的框架,形成公共参与感很高的一个作品。在此期间也参与到了一些大型的建筑,比如上海建筑项目,包括张江、崇明一些公共园区的实施。尝试更新,希望自己有一个涉及,也更参与到人与人的生活。在疫情之下,公共的关系、相互的纽带我觉得更重要。我们能做一些比较有趣的城市的节点来塑造人际关系的调整,也是建筑师希望和社会对话的方式。”

全新的材料去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塑造了空间以后,更多的是表达空间。如果是室内空间,更多的要去表达它的温度、触感、视觉的感受。新的材料会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空间的体验感,这个毫无疑问是设计应该去把握的方向。因为过去简单的一些基本材料到现在丰富的表达,其实是让使用者更体会空间,更多的表现在色彩、感受,这才是全新的材料应该去带来的全新体验。”

与建筑和城市对话的方式

就是需要创新的方式

“我们不希望是一个车间的设计师,不仅仅是量产的作品。表达自己对建筑和城市对话的方式,就是需要创新的方式。俗话说千城一面、表情如一,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去改变城市不同的节点。我个人更觉得城市的节点比全面的更新更好,比如说住宅区不可能要求不同的面目呈现,但有一些公共的节点应该带来很大的愉悦性,所以城市有它基本的网络,在网络中把握到节点真正的意义。当我们设计师拿到这个节点的建筑时,应该表达它的创新度,这才是我们可以参与到城市革新的一个关键点。你要满足一个城市的基本面,在背景下去产生节点、空间的感动,就要靠创新去表达。”


创新度的准则线

“每个设计作品的完成都赋予了我们巨大的心血。但首先创新度还是有一条准则线,其实挺难的,有时候我和项目追求的创新度完全是不同的方向。但是项目还是有它的商业逻辑、功能需求,所以创新度是比较收敛的。如果是一些公共建筑或其他层面,那创新度会更高。从某种角度上还是要正面的去划分,不是每个项目都有创新度的,很多的商业建筑还是要维持他基本的属性。这个其实还是蛮纠结的话题。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些公共建筑才能把创新性表达的更好。我们在南通做了一组公共建筑就会做的比较创新。那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表达创新性的所在,当然还是平衡造价、功能性和创新性。”

建筑应该追求它的完美性

“虽然经常说‘建筑是一个遗憾的艺术’,但我觉得不应该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一个理由,建筑还是应该追求它的完美性。有时候遗憾只是我们的表达和诉求没有与业主形成一个很好的对接,我们依然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是没有如愿的表达出来。有时候就会呈现这种无法控制的结果。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不是钢筋水泥、也不是石材铝板。建筑还是有它的命运的。”
 

引领设计方向的领航标

“感谢‘新设榜’让我去年得到了这样一份荣誉,希望今年‘新设榜’选出比我更好的杰出人物来引领整个‘新设榜’的发展。‘新设榜’的确是行内比较重要的标志。我希望在疫情之下,‘新设榜’也能走出不同的格局,继续成为引领设计方向的领航标。”



 李瑶:江海之上的科创绿洲


  继江海大厦、謇公湖农产品展销中心项目后,大小建筑事务所再次围绕项目功能和用地特征,实践关于区域环境和建筑的对话,以理性的环境对应方式和生态绿色理念为謇公湖科创中心注入第一组活力基因。


 

一条大湖

基于对产业先驱张謇先生的纪念,一条建立于謇公所造水利遗迹之上,并以其名命名的人工湖泊——謇公湖由此而生。历经三百年的积淀与阔展,如今,它成为触发海门全新产业格局的新原点。围绕謇公湖展开的科创园区,不同于中心城市密集的布局方式,着重环境和产业的融合,形成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独特的产业规划格局。

通过数年自然养成的謇公湖,周边生态呈现出水草丰茂、浑然天成的滩涂风貌。謇公湖科创中心正是依湖而建,项目整体规划用地300亩。基地南为东洲河,北与謇公湖隔路相接,东西两侧植被茂盛。一期基地南北进深360米,东西面宽260米,用地规整,且地势平坦开阔。


 


临湖听风

作为科教城布局中的起步地块,在项目未建设前,基地周边基本处于自然的滩涂态势,科创中心被绿野碧湖所围绕。如何与周边地貌特质相呼应,构成一段表述生机与活力的和谐韵律,便成为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需要着重解决的要点。

基地临近长江,开阔的地势带来了偏高的风速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期在研究方案布局时,导入了风环境模拟的辅助设计工作,通过计算机物理的有效排布,计算得出理想的风环境。依据计算原则,建筑顺势而为,布局由“风”而生。



构筑骨架

结合风环境的要求,充分对应地块的方正格局,设计通过基地围合来达到稳定的风环境结果。在项目规划中,基地四周采用紧密贴合基地红线的方式,由此确立了园区外围的规整构架,形成了四个沿路地块和一个核心的格局,并依次对应了五个功能区域。

场地西侧为孵化单元楼组合而成的带状建筑群,三栋单体建筑以庭院和连廊的方式相互贯通,为入驻单位提供灵活高效的孵化功能,成为整个创新生态链的基础单元;东侧的内部地块,由四栋点式办公楼和五栋H型研发楼组成绿谷空间,其中H型研发楼通过中部核芯筒使左右单元可独立使用,点式建筑通过连廊相连,形成了科创可研空间的独立单元模式;南侧地块定义为生活服务配套地块,东洲河沿岸交通条件便利,由西南角端和南侧形成街区式的服务单元,并通过绿色庭院相连,布置三栋被动式构造的专家楼。这三个地块均以三到五层的多层建筑为主,形成和地面贴合度极高的水平延展。

謇公湖科创中心不仅面江背湖,而且毗邻长江生态岸线,从高处可饱览长江,景观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在场地北侧地块,沿香港路打造视觉制高点,两座高层建筑分别是东塔楼科创中心主楼,是总部级的科创企业所在,西塔楼为南通謇公湖国际酒店,是整个园区会务和商务空间所在。


 


绿核塑心

在完整的骨架基础上,设计将项目的中央地块让渡给整个项目的绿色核心。中央地块结合整体风环境的控制,是最适宜人活动的区域。我们在这个核心的端部设置了一处集创业路演、科创礼堂、屋顶篮球场于一体的服务楼。核心的主体区域以绿植花园为主,结合室外网球场、环状跑道等活动区域。希望在满足公共空间功能、灵活应对未来场景需求的同时,建造整个地块的绿肺,而科创正是人的能量交融与聚合的结果,通过绿核构建活力核心区,或可产生更多的互动与联结,激发科创的更多可能。

与此同时,为践行绿色建筑,我们将五个区域以绿化连接,四个周边地块以不同尺度的庭院连接,通过绿谷的串联形成绿色环形带,与周边自然环境气息相通。



技术与设计赋能

通过合理的风环境设计,符合人体尺度和生态办公的高度控制,我们同时将南侧专家楼设计成被动式低耗能建筑,通过围护结构、能量回收通风系统、可再生资源等技术打造健康的室内空间。一个独特的生态园区由此构筑。



在立面格局上,我们采取对应总体平面格局和核心的组织方式,在铝板玻璃幕墙的系统中,通过错落变化形成虚与实的对比;主楼立面采用单元格的模块方式,一道内嵌的玻璃划格活跃了单元的规整节奏。多层建筑在立面的水平构成上排布点状的彩色外挑竖向铝板,形成线和点的视觉关系。由竖向栅格围造而成的功能楼形成的棕色体块,从灰与绿交织映衬的图景中,以旋转生长之势表达了园区的活力生机。


△李瑶

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


一位根植于上海的本帮建筑师,基于长期的建筑设计实践,他对于建筑的理解跨越了专业和地域。从建筑整体的空间和环境塑造,到室内精细的布局和体验,将建筑和人的结合不仅仅停留在表象,更多得融入到空间。从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的庞大体量,到謇公湖农产品中心的单一空间;从衡山路12号的整体室内到FACECLIP的微型空间。


他对建筑的实践一直在延伸。

 

于 2011 年创立大小建筑。公司注重项目的环境因素,将设计理念和客户的愿景相结合;通过全过程的设计控制,注重对细节的关注和刻画,体现 " 小而精致、大至精彩 " 的设计精神。

曾主持设计并落成的作品包括: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上海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酒店、北京唐韵山庄、江海大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剧院、北京银河财智中心、上海万达信息云数据中心、南通综合保税区管理大楼、浙江安吉两山创客小镇、上海弘澳投资管理总部办公楼、上海MAKAN 迪拜融合餐厅等项目。

 

・2011 年至今担任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1991-2011年间供职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际部总建筑师、建筑一所总建筑师

・2000-2002年,作为交流建筑师赴日本三菱地所设计工作,参加完成了东京大厦、半岛酒店的建筑方案设计

・2002-2003 年,作为团队负责带队前往荷兰鹿特丹大都会事务所,进行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项目的中外合作设计

・2004-2008 年,负责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项目的设计工作





设计驱动,产业融合,设计创造美好生活。中国市场需要消费升级(好产品,好设计,好体验)和品质提升(创新),好产品需要有好设计,也需要有好体验,通过创新实现品质提升,从而促进消费市场升级。
新设榜·创新设计年度榜单,于2018年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主办,为了更好驱动设计与各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掘和表彰在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家居品牌企业、设计机构及设计师。2019年3月在上海隆重举办了首届新设榜创新盛典暨创新设计(上海)论坛,发布了首届新设榜·创新设计年度榜单,并为入榜的年度创新人物、机构和家居品牌企业予以表彰。

第二届新设榜·创新设计年度榜单新增评选地产创新设计人物、创新家居产品和产品创新设计人物,以“创新驱动品牌升级,设计创造美好生活”为主线,寻找设计新'力量。推出地产领域、家居建材及设计行业年度地产创新设计人物、空间创新设计人物、产品创新设计人物、创新设计机构、创新家居品牌和创新家居产品,推动新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新项目、新理念、新思想的新时代创新人物、机构及品牌榜。

2020年11月,将在上海隆重举办第二届新设榜创新盛典,同时举办新设榜·创新设计国际论坛和表彰大会,编辑出版《新设榜创新年鉴》,刊登年度创新设计机构及人物作品和创新品牌产品。

面向世界:做好创新设计中国案例,讲好美好生活中国故事!




相关链接


△2020第二届“新设榜·创新设计年度榜单”申报征集中

△重磅新闻:首届新设榜创新设计上海论坛
新设榜创新盛典·白玉兰设计之夜

△新设访谈【04】

设计是一个商业的艺术表达——郑仕樑


新设访谈【03】

追求发现的过程与心灵的释放

——有情怀的设计师方磊


新设访谈

“创新+设计”品牌行(三





-EN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管理服务丨设计咨询丨项目合作丨投资发展

xinsheid@foxmail.com
www.xinsheid.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