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 |《言语交际学案例教程》
主编 张彦群
副主编 崔艳艳 徐君 杨双
书号:9787030596123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言语交际概念、言语交际的主体、言语交际的语境、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跨文化言语交际、言语交际的辅助语言、言语交际实务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言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领,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操作的言语交际学体系。
本书选取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简洁易懂的分析,突出实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感受纷繁复杂的言语交际现象的同时,探寻和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规律,进而达到提高言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本科及专科院校的通识课教材,以及相关职业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语言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教材亮点☆☆
本书根据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分析其中蕴含的言语交际的理论,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
以实践为导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趣味中体会实例背后蕴含的原理,在掌握言语交际基本原理下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本书能够更好得让学生感受到言语交际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
目录
试读
案例 1-1
秀才强行改变了“令尊”的音义关系,结果弄巧成拙,自讨没趣。
案例 1-2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案例 1-3
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有一个喇嘛,手里提着个蛤蟆(獭犸),有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喇嘛想用手里提着的蛤蟆(獭犸)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哑巴不肯用腰里别着的喇叭换喇嘛手里提着的蛤蟆(獭犸),喇嘛用蛤蟆(獭犸)打了哑巴一蛤蟆(獭犸),哑巴用喇叭打了喇嘛一喇叭。
(1)轮到你作证的时候才说话。
(2)法官认为你的话有说服力。
(3)在法庭上都应该说普通话。
案例 1-5
甲:那比如说吧,哥儿俩住一个院里。一个在东房住,一个在西房住。夜间都睡觉了。弟弟要上厕所,打开门,房门一响,哥哥发觉了。两个人一问一答,这个事儿,要用老北京话,就得啰啰唆唆三百多字。
甲:比如,老北京话这么说,屋门一响,这屋发觉了,“哟嗬!”
乙:“哟嗬?”
甲:啊,先来一个感叹词。
甲:“哟嗬,那屋‘咣当’一响,黑更半夜,这是谁出来啦?一声不言语,
怪吓人的!”
甲:“啊,是我,您啊,哥哥,您还没歇着呢?我出来撒泡尿,没外人。您歇着您的,倒甭害怕,您。”
甲:“黑更半夜的穿点衣裳,要不然你冻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明儿一发烧就得感冒了。”
甲:“不要紧的,哥哥,我这儿披着衣裳呢,撒完尿我赶紧就回去。您歇着您的吧,有什么话咱们明儿见吧,您哪。”
甲:要用精练的北京话说这点儿事情,分成四句话,用十六个字就解决问题。
乙:怎么说呢?
甲:那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这是谁呀?”
甲:“是我,您哪。”
甲:“你干吗去?”“我撒泡尿!”
乙:这就省事多了。
甲:还有比这省事的。
乙:哪儿的话?
甲:山东话。
甲:山东人要说这点儿事情,用十二个字就解决了。
甲:“这是谁?”“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甲:上海话比这还省事。
甲:上海人说话八个字就够啦。
甲:那屋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啥人?”“我呀。”“啥体(事)?”
“撒尿。”
甲:还有比这更省事的。
甲:河南话。
甲:河南人说这点儿事情,四个字就解决。
甲:那儿门一响,这儿发觉了,一问:“谁?”“我。”“咋?”“溺。”
识别二维码
购买此书
当当网
本书配有 课件 ,
选用此书作为教材的高校教师,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课件申请表,
确认用书后会发至邮箱。
更多教学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EDU”
近期文章:
近期文章:
传播科学,欢迎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