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希望最新调研纪要2021-09-28

小K侃有色 小K侃有色 2021-10-18

调研时间:2021/9/28

本文转载自网络

文|张小凯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上期所优秀有色金属产业服务团队,您值得拥有!

公众号小k侃有色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号外重大事件

1、本公众号开通微信交流群,请添加我的微信:amssjackye,赐予名片,拉其入群,获得第一资讯、灵感、策略。

2、本人已开通扑克投资家圈子-小K侃有色,小范围交流,欢迎来交流。

3、为了保持公众号的活跃度,本公众号决定放开投稿权,如有好想法好文章,请速与我联系,第一时间发表,广而告之。


介绍

饲料今年上半年外销增长30%,净利润也是增25%左右。今年主要是在猪料、水产料、反刍料增长,禽料保持相应稳定,饲料整体上今年表现比较亮眼,禽处于盈亏平衡略亏。食品板块是2017、2018年之后重点打造的板块,今年按照战略顺利推进:一是延续火锅赛道,能够覆盖全国4万家火锅店,单品小酥肉去年销售6个亿,今年可能达到15-20亿,鸭肠成为亿元单品、鸭血也可能成为亿元单品。二是烧烤和团餐,团餐从以前很小的规模到现在有2个亿的收入规模,食品板块利润比去年增长100%以上。

猪板块方面,2018年我们种猪是10万,到2020年底能繁母猪是126万头,整个母猪达到200多万头的规模,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及行情需要,所以我们在2019、2020年是飞速发展阶段,2020年外购一部分仔猪,在原来30的猪价是没有问题的。今年的下行周期是没有预料到的,有外购仔猪和种猪的大部分企业都会面临下行周期的影响。外购首先带来苗种成本上升,其次我们的种猪体系的生产没有达到很好的满负荷生产,没有严格按照配种节奏安排生产批次,对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有1200-1700的仔猪,跟温氏、正邦相比来说我们外购的仔猪更多一些,上半年我们的亏损也是最多的。从我们自繁自育的养猪成本来看,未来成本能有比较好的下降,整个育肥体系在3、4月份叫停外购后能在年底基本结束,以后基本上就是靠自己繁殖。另一个工作是我们上半年淘汰了大量低效母猪,到上半年底我们后备能有80%以上是自己的,能繁母猪将近50%。淘汰后母猪配种、生产效率将提高,有望大幅降低我们的苗种成本。

除了行情之外,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上半年主要是抗击非瘟疫情,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受到第二次疫情冲击,山东、河南很多区域在一季度包括二季度很长的时间都在抗击疫情,目前成效不错,目前基本上非瘟弱毒基本清除完毕。第二是疫情防控方法上面,也总结了一套针对弱毒的防控方法,几个猪场成功的将弱毒彻底清除,在行业内是非常不错的成绩。那这套办法会是今年冬季抗击疫情的有力体系。第三是我们升级了非瘟防控的办法,以前太注重防控,对各个关口把握很严,造成管理动作不及时,比如去年“三天洗八次”到现在“半天洗两次”,可能不用半天就可以进入猪场,升级后第一保证防控效果,第二提升管理效率。

此外,对基层猪场干部调整和激励机制做了较大的变化。去年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锅饭”问题。现在首先是需要所有干部持证上岗,进行技能考核,对初级、中级、高级分段考核。第二是机制考核上,按照每一个工段设定目标进行考核,每个人都有对应的工作要求,也能激发积极性。第三是中台的打造是很必要的,以前的中台是10几个人,现在是100多个人,是我们今年体系打造很重要的一步,效果也比较明显。今年我们还在做控制规模,年初说要投资300亿,现在目前全年控制在100亿左右。目前母猪建设产能规模将近200万头,现在因为行情影响做相应低效淘汰,最终能繁可能在100-120万头左右。现在目前正在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把能繁体系做到均匀满负荷生产,做到每一个周批次的母猪达到满负荷生产,其次把人员做相应的考核,把最优秀的人员调配到最优质的猪场里面,做到优秀的人、猪、猪场三优合一。未来养猪成本和节奏会做的更好,我们相信在周期底部能控制住风险。

我们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2%左右,可转债还没有发,大概还有81亿,顺利转股后能降到60%以下。我们70%以上负债都是两年以上的长期负债,不会对短期债务结构造成冲击。在中秋节前对农户、中行、招行几大行进行了沟通,他们对于周期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整体上不太注重我们短期的盈利情况。沟通情况下来,银行端对我们还是会继续支持,甚至农户从总行到四川分行,上下都表态非常的认可。这一次728会议、农业部等出台规定来看,还是强调对养殖户特别是规模户的融资情况也表达支持。所以总体来看,我们资金成本在4%以下,应该是最低的。


合场并线

由于去年抢节奏、有的猪场边生产边建设、疫情等原因就使得部分猪场处于低负荷运转,而管理上又需要完整的团队,19年底是1万多名,去年4.3万人,今年上半年一季度最高达到5万人,所以分摊费用比较高。最近一两个月开始做合场并线,基本逻辑是过去没有满负荷的猪场腾出一部分,将其中的猪调到另外一部分场里。腾空的场先放着,做净化,等到合适的时候重启,今年年底不太可能重启。剩下的场确保猪是健康的,优势场在区域上受疫情影响少,对应团队稳定,这是猪场层面上的三优合一。更重要的是在猪场内部,做到周批次满负荷生产,每个猪场里产能的数量是有限的,母猪要按照周批次有节奏的排布,比如今天是这批次上产能,那么按八周排布待产能的母猪;还要考虑比如这周正在产程的,考虑下个产程的时候有些母猪二次代配种自然被淘汰,就会知道一个月后需要有后备母猪补齐。通过这样一种均衡的安排使得在产程上的母猪达到满负荷运行的状态,这样一线操作的员工可以保持相同的劳动强度。这个事情首先会体现在苗种成本上。肥猪阶段,上半年我们也有一些比如增重成本、死淘率不好,某种程度上跟母猪场生产满负荷率不高、不均衡有关系,会造成出栏仔猪不均衡,就会造成育肥猪阶段混群,大小猪混群对饲料成本等等都会有影响。所以母猪的均衡做好之后,仔猪就会均衡,育肥阶段也能做好均衡。最近这两个月满负荷的工作基本上在930差不多80%能做完,一些洗消的问题可能延迟到10月,但是最迟到10月中旬能够实现全部在用的母猪场达到周批次满负荷。会体现在接下来4个月中的配种效率,这部分的仔猪体现在肥猪阶段成本明显下降阶段可能会到明年上半年。今年下半年还是有一定难度,我们内部努力的目标希望年底出栏的这批能达到18块钱的成本。


Q&A

Q1

 三五年战略上?

饲料板块按照上一轮股权激励的目标是没问题的,未来肯定会力争在全球饲料行业做第一的位置,不仅是数量上第一,也要做到质量上第一。这几年规模要到全球第二,料种结构主要是在猪料、水产料、反刍料上的发展,同时盈利质量方面也希望做到行业领先。禽方面已经占据比较大的规模,同时工业化程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所以规模上没有更高的增长目标,主要是生转熟、内部一体化率、种禽配套率等等方面提高,从而提高禽方面的利润空间。猪产业中,年初制定的目标一是基于去年年末的情况,当时非瘟疫情也没有那么严重,同时也没有预想到周期反转,所以设定目标是1600万头,目前我们把发展的重心从规模为主调整到规模、经营质量并重,同时更注重经营质量。

养猪板块之前的股权激励提出养猪每年翻翻,但是现在没有说要有一定要的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测算,能繁保持在150-200万头,出栏弹性就很大,但是没有定说一定要这个规模。我们希望有一个弹性,可以根据GP和GDP的金字塔的结构调整,随时让母猪迎接下一个周期到来。按目前判断,以msy20算,150万头左右的母猪已经能够达到3000万头出栏。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盈利能力,这个才是在不管是下行周期,还是上行周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刚才讲了这么多,我们刚才讲的所有的管理工作的调整,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化,经营激励机构机制的调整,一切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成本一定要做到行业最优。我们也看了历史上,我们成本是接近牧原的。就是我们优秀场原来也是在十一二块钱左右。那这几年因为随着饲料成本的增长,疫情的影响,可能今年我们也受去年快速发展的节奏影响,成本可能相对增加的更快一些。那现在目前我们所有做的调整的动作,一切是让我们所有的生产经营恢复到一个最优状态,成本达到最优的个状态。我们的第一目标一定是把每头的核心竞争力做到行业的最优。以这个水平,才有能力去做更大的规模,这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在猪板块确实我们有一些相应的策略调整。

食品板块,相对前面的两个产业来说还比较小,每年的收入大概将近100亿左右。这三年我们给食品板块定位呢是在to b和to c端能够实现突破,比如说目前我们这么大的养殖体系屠宰体系,食品板块能够在所有的重要体系,渠道体系,能够占据核心的位置,对现在收入和利润没有那么明确的要求。当时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战略会上其实定了一个目标。定了一个几百亿收入规模目标,但是我们并不是以收入来做一个绝对的考核的依据,而是我们在重要领域里面的突破。所以说这几年我们注重的目标不仅仅是在规模上,而更重要的是可能是在质量上能够提高。

Q2

食品板块您说关键的突破指的是哪个渠道?

禽肉通过跟泰森合作,已经进入肯德基和麦当劳体系。鸭血也是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供应商。现在也在跟各个品牌和渠道来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Q3

公司业务相对多元,面对如海大这样的对手,如何保持业务的竞争力?

多元化产业肯定是有优势的,内部协同作用,包括产业的平衡对整个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饲料方面,我们和海大都处于行业比较领先的位置。我们对饲料行业是这么来看的,饲料是农牧行业里面比较早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的,行业存在规模化的优势,建的大厂、原材料集采、研发能力的匹配都有相应优势,我个人认为是你越大就一定是具有竞争优势。我们和海大可能也会有一些直面竞争,但更多的是跟中小企业的竞争,比如说我们和海大进入反刍,可能好多的小企业没有什么太多的机会,所以饲料大概是这么一个产业。以前我们和海大在不同的料种上面各有优势,他们在水产比较有优势,我们的品种上比他还更有优势一些,因为我们去年反刍大概是将近30万吨,今年至少有50万吨,他们今年刚刚开始进入。当然我们在水产上要和海大学习,但是我们两者竞争更多的是与小企业的竞争,带来的是整个养殖业效率的提升。从产品上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在猪料上面的单吨盈利能力是比海大要更高的,所以在在相同要素上我们并不一定是输了,只不过是我的水产规模没有他那么高。至于养殖方面,海大今年200万头都不到,想要在下一个周期有所作为,必须提前一两年布局,搭建育种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他可能至少还要一个大的周期。

Q4

主要的精力还是会在养殖的成本下降?

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动作,可能从目前来看不一定有那么明显效果,因为整体今年影响确实太大,但是一定会体现未来的价值和这个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在整个生产经营的中台的打造。我们的集采率从现在70%应该会未来会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进一步提高我们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我们承诺一吨要降低我们的成本大概60块钱左右,未来如果5000万吨的话,其实这个就直接体现出来大概将近30亿。以前新希望可能是在不同的产业上都有布局,可能新希望在以前没有体现在那么强的这种竞争能力,但是在今天这一步我觉得应该是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改变。

Q5

像您说的理论上我们饲料业务做得比较大尤其是猪饲料,其实在预测猪价上是有一定优势的,为什么在能繁母猪的处置上相对于行业而言反而偏弱?

从猪料上确实能够看出一些变化。基本上我们能够看到每个月的变化,那这个变化我们反过头来看和农业部公布的存栏还有能繁变化的数据基本符合。但是去年第四季度应该整个猪料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一个位置,比今年一季度的时候要稍微略强一点,但是当时没有体现这么大的价格变动的一个变化。所以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得和去年的第四季度有那么大的本本质的变化。第二个从同比数据来看的话,确实当时变化挺高的,在我们内部自己认为是我们工作做得好。超出行业的平均的水平,是市占率提升,没想到生猪产能变化。

Q6

您刚才说能繁保持50万头的弹性,那怎么确保在周期发生变化时,判断需要紧急增加呢?

现在围绕这些数据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销售平台,然后对行业的数据。我们自身的养殖数据,还有包括外部的数据,这个上下游产业的数据,比如说饲料的数据。来做行情的研判,我们目前一直也很关心下一步的拐点。

Q7

根据目前的数据,能判断拐点吗?

先讲讲我个人的观点。目前农业部数据7月份开始能繁环比下降,从市场观测数据来看,猪精数据也是从7月份开始下降,包括医疗的疫苗数据。7月份开始,不管是官方的数据,还是我们市场监测的数据,基本上确实是在这个季度之后。我们的能繁配种都在往下走。6月开始亏损到现在将近4个月,目前猪价会影响养殖意愿,6、7月份养殖意愿还在90%以上,现在基本上50%,明年1月份过年的时候大家会判断是养猪还是出去打工,因为现在的猪价是深度亏损。我们大概判断明年1月份养殖意愿会非常低,不确定性因素在于抵消淘汰、养殖集团可能会体现准备。如果猪价没有太大变化,我相信市场整个母猪淘汰可能启动夸一下,所以我认为拐点可能在5-7月份。

再细分一下供给反转连带着到最后猪价反转可能也还要一些时间,真正猪价比较明显的从底部开始突破也大概也会出现在明年年底,因为我们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新冠影响的淡化,然后消费恢复快,那时候猪价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上比较明显的上升,吧我们内部这个销售公开他们的预测大概是什么时间点?那我们考虑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肥猪出来,那么倒推完了,我们现在也在考虑做一些留种啊等等。

Q8

在龙头份额提高之后,行业的这个反转的速度会不会快一点?因为原来散户多要熬到他们自然退出,但是现在龙头企业很多都有减的计划

我们以之前研究美国猪周期的规律,它的振幅是减小的,背后的一般性原理应该是集中度高。咱们这一轮猪周期真的有太特殊的原因,非瘟造成极度的短缺,形成极度的高价,所以说显得从40块钱一下跌12块钱降幅很大,但如果你按照以往的从20块钱到这个十几块钱,其实还好。我想再补充一点,我们自己分析可能是不是市场觉得对于国家最近的调控会更利好一些这个大企业。畜牧业协会打算牵头去成立一个生物产能调控联盟,30号邀请一些大企业去谈一下看法,这边特别说一个什么事儿就是说政策鼓励大企业你自愿的加入这样比如将养猪场去报备,然后加入到产能保证基地里面来,当然这个肯定是有利有弊,下行的时候会有扶持,上行的时候也会控制你盈利。那整个其实就变成了存量市场,其他一些新的企业再去到各个省份拿地不太容易了。我觉得从长期来说有利于我们有现成地、猪场的企业,比如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也通过公共事务体系去跟各个省份去沟通,争取把我们报进去,占住坑。

Q9

您觉得长周期角度上,利润中枢在什么位置?

14~17那个周期我觉得有一定的参考性,那时候基本上应该是15~20,大家的成本比如说维持12块钱,然后牧原是11,然后我们可能理论是超过11一点。我觉得经过这一轮的洗礼,需要有时间再把成本降回去。猪价如果说没有大的疫情造成波动,它也会回到原来的10~20,当时这个10块钱是一个宽度,有可能会随着环保程度和防疫成本抬升,但是可能区间还是在10块钱之间,每家公司它的投资盈利可能还是会回复到之前的。

Q10

成本方面?

今年年底是18块钱,明年6月份目标是16块钱。猪价即使回不到,短暂的亏损还是能承受。

Q11

成本想保持在前20%或者30%,不考虑绝对数值是么?

想做到保持在我们行业前10%的成本,这是我们长期的目标。

Q12

人才吸引上,会有加大激励的计划吗?

今年已经在做,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也有股价的原因。今年我们提出股权激励,然后又取消,处理不好的话影响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分歧,但是我们目前来看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往正确的。

Q13

自繁自育、农户合作两种方式怎么看?政府上是不是有一些态度?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是更认可跟农户合作的这种模式。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要控制一定风险,所以自繁的比例会保持30%-50%,剩下的则跟农户合作。这两种模式本质上没有多少差距。

Q14

今年和明年的量有目标吗?

今年是900-1000万头左右。明年没有具体定,今年年底母猪至少在100万头以上,明年再看要不要多做。

Q15

现在每个月配种多少万头?

20多万头,不到30万头。

Q16

人员变动方面是不是有影响?不考虑量之后怎么考核?

首先是管理层的变动,今年去年有一些离开了。从公司本身延续性来说,大部分都是老员工,养猪板块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动,我们人才培养都是做的很好的。新希望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在或不在而受到巨大的影响,今年更多还是受行情的影响。目前整体的考核不管是基层还是中层,都转化为生产指标。

Q17

对生产控制后现在效果怎么样呢?

配种、窝断数、成本啊都在越来越好。我们7月份整个窝断的成本大概在470左右,最好的成绩可以达到300多,上半年成本是越来越低。

Q18

对于行业集中度,未来三年大概能到多少?

牧原也在调整,如果牧原4000万头再提升1.5倍,后面几家效率恢复,出栏量翻一番,能够到20%。

Q19

除牧原外,和另外几家比,成本上有优势吗?

温氏饲料规模还可以,天邦卖给通威了,正邦之前也有一些事情,我们的饲料成本是有相对优势的。打造中台可以提价降本,销售中台目前表现比较满意。生产环节和效率上,我们出栏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中台能力的体现是能够内化,能够看到的。

Q20

从其他行业历史上看,大规模的人员、体系变动会造成短期性成本上的上升?比如以明年的视角来看。

首先是不均衡的原因造成我们进行并线。并线之后,把猪装进去效率会是比较好的,一开始找比较好的猪有一定难度。人员方面问题更不大,因为很多人也是去年发展起来的,只不过是从A站调到B站。到目前可能还不够理想的就是种猪的体系上,各个批次不一定能够完全匹配,比如母猪周龄不一样造成不是很完美。合成并线后我们还要做一个金字塔体系,就是父母代的猪场往上需要多少祖代、曾祖代都按照一个应有的规模匹配进去,这样以后就都是会PIC,都是海外,整体上会比较整齐。

补充:管理团队大调整肯定会有相应的成本付出,我们现在要求管理层深入一线,从上到下的管理都打成共识。其实不是没有成本,只是说成本提前反应了。从三四月份之后,可我们是最早提国产外部组织和制度,反应速度应是快的

Q21

饲料原材料如何保障?

饲料上我们规模体量大于海大,虽然盈利上还有些落后。原材料这块国内海大去学,我们也会学习,我们在东北都有一些合资控制,国内都是好说的。海外没有考虑,因为汇率、新冠等,我们能够从中粮那边稳定拿到货源就可以,并没有一定说要做进海外。

Q22

互联网公司平台在科技能量很强,想请教公司这方面战略?

半年报我们也提到计划运营管控系统。我们的未来愿景是加强中台的一些管理,通过一些数据化的一些手段,能够总部直接就下转到这个一线的生产情况,做好那个周批次满负荷的一个生产了。尽可能去增加一些互联网设备。这样使我随时能够知道在每一个猪场里面,每个批次他这这一天有没有做相应的动作,然后做了动作之后,他相应的成绩是什么。

END



欲了解更多,请参考公众号近期发布的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