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水专家交流纪要20220519

小K侃有色 小K侃有色 2022-10-03

调研时间:2022/5/19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立删

文|张小凯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上期所优秀有色金属产业服务团队,您值得拥有!

公众号小k侃有色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号外重大事件

1、本公众号开通微信交流群,请添加我的微信:amssjackye,备注公司+姓名,赐予名片,拉其入群,获得第一资讯、灵感、策略。

2、本人已开通扑克投资家圈子-小K侃有色,小范围交流,欢迎来交流。    

3、为了保持公众号的活跃度,本公众号决定放开投稿权,如有好想法好文章,请速与我联系,第一时间发表,广而告之。


公司近期经营情况介绍

专家:防水行业热度很高,随着集中度的提升,新的跨界涌入;即将出台的《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发布可能会带来市场扩容;双碳政策、光伏防水使材料领域发生一些变化,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成为很大挑战,预计行业热度仍将持续,蕴含很大投资机遇。

整体来看,行业走向成熟,逐渐向头部集中。头部企业优势整体来看会加大,特别是东方雨虹等企业依然在自我变革。对中小企业而言,时间不会太多了。另一方面头部企业竞争也在区域白热化,同质化竞争,品牌优势抵消掉了,很难看到品牌溢价,价格竞争、团队落地能力、资金充裕程度,成为竞争焦点,最终会形成肉搏战。目前雨虹、科顺价格几乎最低,政策也灵活。竞争白热化之后,中小企业将加速退出。


Q&A

Q1

防水行业发展格局,寡头集中?雨虹、科顺、凯伦后续发展机会?

雨虹在防水行业优势明显,和其他竞争者相比全面领先。已经具备世界一流防水和建材集团的水平。科顺、凯伦的销售收入增长还是比较明显。市场上雨虹、科顺的价格(同质量)常常位居最低。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值得探讨。防水材料不是终端消费者采购,而是通过开发商、建筑承包商来采购,所以企业业绩增长有自身逻辑。如雨虹增长有融资规模大、团队商业模式变化、激励机制等因素。

科顺、凯伦的增长驱动主要是融资因素,上市的助力很大。增长因素未来是否可以持续?当下是资金因素占重要因素(融资、账期、降价等),未来是否可行,就是很大难题。雨虹、科顺相比,雨虹业务结构、成本控制能力可能更好。地产未来方向不明,爆雷风险尚未结束。长远看雨虹增长逻辑更充分,科顺更多是以来上市的红利。一超格局不可动摇。行业存在一些变数,通用规范出来之后,市场会出现增容,保守估计增长40%以上,大家可能又会开始跑马圈地。后续科顺、凯伦仍有增长空间。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困难,难以支撑。消亡会加速。前三四位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中小企业而言,竞争优势仍比较明显。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变。上市企业中仍有分化,部分决心不大的企业可能会掉队。

Q2

防水行业早期没有地产需求支撑,雨虹如何树立自己的竞争地位?

 在地产集采之前,雨虹的崛起,有内外的因素。内在的因素可能更大。因为外在因素是均等的。

雨虹97年到北京建厂,规模还很小。十几家山西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之所以能发展到行业龙头。(1)雨虹在战略有清晰定位,注重品牌注重质量,选择高质量材料赛道,在北京销售价格最高。(2)对营销和团队的重视。雨虹起家以直销为主。分配上,雨虹的分配机制比较灵活,很高的薪酬+奖金,很低的薪酬+提成……5-6种薪酬分配组合,2000年开始逐步完善。体现对营销的思考。分配上向一线倾斜。注重培训,增加战斗力。管理上,竞争制度。(3)对机遇的把握。雨虹充分把握粮仓建设机遇,通过粮库建设取得第一桶金。后续高速公路建设、奥运场馆、高铁、地铁建设等。雨虹引领着市场的风向,先发现先部署先推进,后续企业多是跟随。

地产集采是复制以前的成功而已,是雨虹抓住的机遇之一。

Q3

防水企业整合并购趋势?

重组收购,跨界企业会做一些。如北新、三棵树、亚士。

北新:持续重组并购,声势较大,已重组8家。4月并购10亿级体量的远大洪雨。后续并购可能放缓。(1)目前已17个基地,全国布局较为完善,3-5年够用。需要做优化。团队整合磨合。央企、民营混改阵痛,反思和优化。人员更换流失,部分渠道代理商的提标转型,管理与放开,集中与民主均衡。(2)涂料整合需要赶上。(3)领导班子调整。三棵树:收购高分子材料龙头,收购大禹九鼎。同时,三棵树防水品牌自己组建团队运作。亚士:犹豫不决,自建基地缓慢,目前主要靠代工,团队也不稳定。立邦:犹豫。行业竞争加剧,竞争对手太强,特别是雨虹。行业政策也在变化。

进入工程防水的概率挺大。

传统防水企业不会做并购。雨虹之前并购昆明风行,卧牛山防水,并不成功。收并购之后如何赋能如何协同,是一个难题。能够收并购的企业很少。愿意被并购的企业,往往本身竞争力和经营出现问题。后续大量中小企业将是自然消亡。

Q4

光伏防水后续发展趋势?

光伏防水很热门,凯伦21年喊出光伏防水系统服务商的定位,后续取消这个提法。国家和地方在光伏领域出台很多政策,给人感觉建筑领域的光伏屋面会成为热潮。雨虹、科顺、三棵树也先后提出光伏防水系统概念。22年热度明显降低。光伏防水没有预期中的美好,蛋糕没有想象中大。(1)光伏防水,集中式、分布式,仅分布式需要用到防水,比例为1/3。不是所有光伏建设都需要防水。(2)投资带有运动的性质。如海绵城市、管廊、光伏等。当然光伏也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是否会类似管廊、海绵城市成为拉动经济的暂时性手段,值得观察。(3)回报问题。光伏参与建设企业第一考虑投资回报问题。但目前防水企业推出的产品造价都比较高,性价比没有优势,会增加光伏系统的费用,与光伏企业后续运营回收节约成本理念有冲突。光伏龙头隆基也进入防水领域,在其推出的隆顶系统中,采用机械锁边、密封胶等手段实现防水功能,成本较低。光伏防水各种技术流派竞争,性价比是焦点。(4)定位。防水企业在光伏领域发言权。雨虹拟进入光伏安装,可能基于增加竞争力的考虑。

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光伏领域,按照北美某防水巨头的研究显示,需要耐135度高温。目前国内企业没有能做到,技术并不领先,将在同质竞争层面进行低价竞争。

Q5

雨虹一体化公司发展,基建工建领域的竞争?

雨虹商业模式的变革非常灵活,值得赞许。

一体化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基本逻辑扁平化。以基地为中心,决策权前移,本地化。群狼战术,调动积极性。一体化过程中,雨虹内部还产生了一些变化,内部一体化,绑定各种资源,绑定各种客户,其中与国企央企绑定,也符合国家混改方向。针对当地市场的差异化产品,一体化公司可以自主决策生产推广。在直营团队深耕当地之后,为多元化同步。也会有乱象,不可避免。

科顺,地方团队也在提高服务质量。但与雨虹一体化公司相比仍有差距。

Q6

雨虹市占率已达到15%,瓶颈大概会是什么水平?

雨虹的天花板需要考虑3个因素:(1)防水行业目前的空间,数据值得商榷。按2000亿来算,达到15%;(2)通用规范预计将很快出台,推出后行业天花板将升高到2800-3000亿,根据美国某咨询机构做的调研报告,防水行业市场空间有可能达到4000亿。(3)雨虹多元化。涂料、民用建材、砂粉。从多元化角度来看雨虹发展空间也更大了。雨虹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防水比重降到1/3(21年重庆防水年会,李卫国先生提出)。雨虹上升的天花板可以从更广阔视野来看。雨其目标只成为综合建材龙头。

Q7

防水新规是否有多方力量博弈

6-8月防水新规会推出。之前暂缓推出的原因:标准过高,步子迈得过大,是否能做到,行业是否会受损。质量要求应该不会降低。涉及到材料的规定,对某些企业不利会引起不满和投诉。相对于征求意见稿应该只是微调。

新规落地需要一定时间。新规出台之后,以新规为准则需要修改标准规范,配套相关的校测标准和手段等等。

博弈涉及很多方面:(1)材料类型,对个别材料限制使用范围;(2)设防等级实施细则,某些材料两道叠加方案不可行,也将丧失成本优势。利益方面的博弈,不是影响规范发布的决定性因素。

重要在于新规落地是否有难度。住建部主导制定的通用规范最初有40多个,后续有几个流产退出了。跳跃性太大,是否存在拔苗助长的情况。执行的真空、难点、盲点。

Q8

北新未来在防水的地位

对北新而言,从石膏板领域跳到防水、涂料领域,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石膏板领域,虽然也有并购,但并购的是大龙头。后续利用央企的关系资源优势,掌握脱硫石膏资源,并进行技术升级,同时享受政策红利。成长起来有历史特殊原因。

防水行业没有这类红利,残酷的贴地板竞争。涂料竞争也比较激烈。进入竞争激烈的行业,北新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北新防水的决策层目前以原石膏板领域工作背景的人员为主。工作经历、思维模式不一样,对手也很强大。

从一个领域进入两个不同行业进行并购重组,工作量很大。三线作战是巨大的挑战。中国建材重组水泥,水泥行业国有化,错峰生产保证行业高盈利,协会联手推进错峰生产。

后续北新防水的并购可能会暂缓。卓宝要价很高,操作方案比较苛刻,北新接受不了。宏源两次接触,也放弃了。涂料的整合可能会开启。

Q9

科顺目前的战略定位

科顺渠道起家,后续集采之后集采占比60%以上,渠道比重相对降低。目前科顺重新重视渠道。21年地产占比40-50%。接下来拟降低至30-40%。(1)在渠道服务和支持力度上有所加大。(2)成立很多直营事业部。对于品类扩张,取决于决策层风格。雨虹更为大胆激进和坚决。科顺更为谨慎稳健。有做无纺布意向,之前谈过很多企业,后来与北新、凯伦合办。在深圳成立运作公司,想进入工业涂料领域,后不了了之。科顺不想进入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不太符合理念。与行业竞争者太强大也有关系。目前收购丰泽,多元化步子不大,这个行业空间200亿也不太大,科顺成立建筑减隔震事业部。公司本身直营能力一般,跨界难度更大。

Q10

疫情影响?

比拼打硬仗、应对风险的能力。行业洗牌的机会。需求还是存在的,只是按下暂停键。基建项目在逆周期的推进。地产也复苏之中。可能会更关注资金风险。全年需求持平应该没问题。


END


欲了解更多,请参考公众号近期发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