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来了,我一整年的快乐就靠马东

毒Sir Sir电影 2022-10-01

你的笑补货了。

去年最惊喜国综,Sir提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上线8.0,完结豆瓣8.5。

随便打开任何一期,你绝对会佩服它的脑洞。

原来人在舞台上不仅可以扮演天体。


就连演个毛,都能演出风中凌乱的危机感。


经典的《先生请出山》,没想到跳起了卡Bug一般的尬舞。


不仅是喜剧。

更是突破你认知的喜剧。

完全不着边际,却又精准微妙地挠到互联网青年心里的弯弯绕绕。


说好的一年一度。

这不,它又来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



01
“这都行”

第一季的《喜剧大赛》,给观众们安利了不少你平时没见到的喜剧形式。

比如,Sketch。

不按套路出牌,将一个喜剧笑点不停往上倒腾风格。


漫才。

场景里只有吐槽、装傻两个角色,以一个话题为开端,在两个人“牛头不对马嘴”的聊天中,制造笑点。


还有王梓与武六七的默剧与物件剧。

以夸张的风格、漫画式的表演状态,将肢体语言化成表现喜剧的一种方式。


还没等你完全接受过来。

这一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又上新了。

一开场就让5个嘉宾来了一场freestyle。

喜剧还能即兴?


懵了?

没关系,要的就是你措手不及。

现场提一个问题,观众给出回答,比如身体一个部位:腰、头发、肚脐眼、胳肢窝。


在不知道后面剧情的情况下,每人选择自己的关键词。

让黄渤在这里面随意挑一个——

“胳肢窝”。


然后,让他们融入在一个场景对话里。

小钥匙娱乐周刊的大锁记者,首先向于和伟发问——

你觉得,你比黄渤老师战队牛在哪里呢?


此时,于和伟老师面前的提词器,开始让他造句:

“我比黄渤牛,主要是牛在,这个,嗯,这个,胳肢窝。”


最后把于老师急得方言都出来了。

“因为,因为,这个,嘎肢窝啊,趣味相同嘛!”


对,在即兴表演中,这种玩法就是以100%的随机性+100%的信念感。

在一个真实场景下,用刚刚随意提到的词语,创作笑点。


撒欢、脑洞大开,甚至可以,胡言乱语。

台上,玩疯了。

台下,笑疯了。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小课堂里,这一回有了新的知识点。

Black  Out,黑场剧:一次一幕,且一幕只制造一个喜剧包袱的超短喜剧形式。


《全民运动会》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一开始的创作想法,只是演员线下的一次即兴排练,而在天马行空地将脑洞继续打开时,他们将现实场景与运动会结合在一起后。

便成了这样。

你以为是击剑。


但,其实是核酸互测。


你以为是跨栏。


其实,是地铁逃票。


你以为是静止画面。


但其实,它是放鸽子。


又被耍了吧。

但,真的好笑。

除了喜剧形式上,有了新东西。

还有一些在内容上,奇奇怪怪的混合。

这一期冲出来的第一匹黑马,是某某某小队带来的《排练疯云》。

三位“30+”的话剧演员:左凌峰、刘同、张维伊,三个人出演过话剧的,估计加起来能有上千场,在演技上自然是没的说。

他们把演出场景搭建成网上聊天室的场景,并且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问题。

比如电脑回声、网线延迟问题等等,将虚拟呈现为现实场景。


在作品最后,居然在情绪的最顶端,还加了一段Rap。

说的,不也是这几年来线下剧场的心酸与不易么——
我们长得算不上帅
能力算不上坏想给家人交代但我现在还是住在郊外生活有太多无奈没有多少人脉剧场 不开 工作 停摆拿什么来还债


笑过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也行?

对啊,玩喜剧有什么不可以。


02
“这是我”

喜剧作品是不能离开现实的。

上一季的爆款《互联网体检》里,使用的广告梗、网络梗,仿佛就是在电脑面前看视频的自己。


真实感延续到第二季,自然也不能丢。

《再见》。

一场独角戏,让不少网友看到了“世另我”。

逗逗以自己失恋为题材,写出了分手后的第一天,等待前男友来家里拿行李的心理变化全过程。


要不要化妆?等等,我为什么要为他化妆?

我是不是应该回家,避免和他碰面?等等,这好像就是我家……


全靠一个人,情绪轮番往上拱。

在失恋后,这个不知所措的女孩,用一切看似风轻云淡的方式,掩饰着内心坍塌的自己。

最让人动情的是,逗逗躺在沙发上,拿着一本英语书,男友来了之后,她并没有放下书看他最后一眼。

而是倒躺在沙发上,拿着英语书念着,“I’m fine”。

原来那么多内心的挣扎,在分别时,就是那么一掠而过。

听见门锁“咔噔”一声关上后,在黑暗里的她,念出了“I’m fine too”。


虽然是看着她在台上,宛若精分的表演,夸张之中,又让人觉得带着那么些心疼。

在那些恍惚之中,仿佛也看到了当年自己失恋时,笑中带泪,还得故作坚强的影子。


但要说,最能符合打工人日常的,还得给《黑夜里的脆弱》挑大拇哥

看的时候,简直就是“三省吾身”:

“这不是我想说的话吗;这不是我想骂老板的话吗;这不是一关灯就陷入emo的我吗?”

《黑夜里的脆弱》里,编剧宇轩就是根据在夜里的一次小情绪,作为爆发点。

白天,我们得积极向上,成为一个“正常人”。

但,到了晚上,在黑夜里,我们才能真正卸下防备,把自己还给“自己”。


所以,通过放大这样的一个情绪,便设定了故事的场景——

“如果一个人,看到黑色的东西就会陷入emo,会如何。”


将郭耘奇饰演的这个30岁“加班族”,放入了一个夸张模式中。

他的情绪只有两个开关,极端快乐,极端悲伤。

这样的融合之下,便出现了这样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比如,看到手机黑屏。

emo了。


蹲久了站起来,猛了。

眼前一黑。

又emo了。


故事设定好,演员们演得也好,互相一开一合,都有自己节奏的。

不多剧透,就给看个小细节。

灯光下,郭哥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水杯,精力充沛的样子。

一关灯,整个人也垮了,背都驼了,连胳臂肘都往下掉。


在表情控制上也要做到完全的松弛。

一秒钟切换,无压力。


这也是今晚,让人觉得“笑中带泪”的作品。


并非是喜剧作品不能有深度,也不是它带不来感动。

而是,在好的作品里,它的眼泪也不是故意用技巧煽出来的。

它的点到为止,轻轻一“劈”,就走到观众的心坎里了。

这感觉自然也就来了。



03
“还得是它”

在节目的开场,马东说这一年他们什么也没干,就是在筹备《喜剧大赛2》。


经历了海选又海选。

终于,又一次将天南海北的喜剧人聚集在里一起。

为什么还要一年年做这样的喜剧?

首先,它是在正视喜剧内容创作。

在每一个喜剧作品开头的介绍里,都有三行介绍:演员、编剧、舞台指导。

它得有编剧,懂内容创作;它得要舞台指导,懂肢体动作和站位,最后它还需要演员的演技。

在评价这些喜剧作品的优劣时,评委们也都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举个例子,在《虎父无犬子》里,刘旸、松天硕、宇文秋实三人组合就恰好能说明喜剧创作是需要搭建“铁三角”的。

常年做喜剧脱口秀的刘旸,根据自己在新东方的经验,写出了剧本。


‍松天硕,是上一届冠军组合蒋龙张弛背后的男人,他们的表演指导。

同时也是“三板大斧子”社团的御用“导演”。


而宇文秋实又是话剧演员,演技方面自然也没有问题。

每一个环节都是牢不可破。

所以,作为开场的表演,能有评委的全票通过,直接晋级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喜剧作品的正确解题公式。


其次,它盘活了许多演员、编剧、和热爱喜剧拥有梦想的人。

从去年蒋龙与张弛“逐梦亚军”开始,也让更多优秀的演员、喜剧人有了出头之日。

为这群年轻人所创作的喜剧,挖掘出了一线生机。

今年,演独角戏的逗逗,去年也来过《喜剧大赛》,结果被淘汰了。

经历了一年,给自己打磨剧本,以及在线下剧场不停演出数十场,通过观众的反馈不断微调,才有了今天纯熟的样子。

这一次,她依旧拿着《再见》过来比赛。

终于得到全场高票认可。


有这股劲儿,节目才好看。

有这样的骨气,喜剧才不会完。

它为喜剧注入了新鲜血液,借这股力量,能否再创新高。

还是得看这朵“笑花”,是否能承受得起大风大浪成长了。


马东似乎只有一个想法:喜剧有治愈功能,喜剧最大的功德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却感动了别人。

在这一场比赛里,《黑夜里的脆弱》是编剧自己在黑暗里的一次emo爆发;

《排练疯云》是来自一群30多岁还想“逐梦演艺圈”的人;

《再见》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小女生的失恋日记本。

平平无奇,但,观众为何欲罢不能?

马东在这里,提到了一词:喜剧的功德。

它,虽然是能让人,噗嗤一乐。

接着呢?

我们能在这里获得一份力量。

用自己的悲伤,感动了别人,照见了别人。


喜剧有什么用?

可能大多数人就觉得,不过就一乐而已。

去做一个这样能让人有共鸣、有感触的喜剧,却会成为一种力量。

就算是,观众在看完这几分钟的喜剧后。

还是要回到现实,面对必须加的班,躲不开的骂,和夜里突如其来的孤独。

但,就如郭耘奇说的,把悲伤的东西,当成笑话,最后,在这个笑话里调侃了,讽刺了,一笑了之之后。

再从中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这就是喜剧。

这是只有喜剧,能干的事儿。

它不单单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也是一个化悲为喜的创作、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它更是一次次演绎着。

我们笑中带泪的、脆弱不堪的、普通人的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韩国破了世界纪录,最可怕的这点还没人说

张译一哭,更想看它

国剧第一诈骗犯,就这点尺度吗

一个日本人负债35亿,拍下中国这绝迹一面

我的偶像死了,谢谢他不安息

全网骂,骂对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