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向新力”:生产要素高效流通 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3月12日,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持其产品制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升上海研究中心的能力外,苹果公司今年将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设立一个新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为整个区域的员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深化与本地供应商的合作。据悉,河套合作区未来还将为苹果新设应用研究实验室在相关政策范围内开设“绿色通道”,在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特点。
苹果公司将在河套合作区设立新应用研究实验室,是深圳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有序跨境流动的典型案例。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的当下,深圳正在努力打通一切制约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保障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心顺畅流动。
前海全景。(前海管理局供图)
创机制
加速生产要素跨境流通
毗邻港澳,临海而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深圳打开了生产要素加速流通的窗口。拥有前海、河套、沙头角等高水平合作平台,各类生产要素有序跨境流通的背后,少不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协同。
位于河套合作区的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经落马洲大桥直连香港。去年底,一台电子显微镜从这里出发,成为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出入香港的第一个科研产品,这是深港两地科研要素流通的一次探索尝试。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明确了“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的定位,要求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圳园区还推出了“深港联合政策包”28条,实施简化科研样本出入境等5条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政策,推进深港科研“加速度”。
当前,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突破的关键。今年1月2日,前海印发出台《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运用方面,积极引进数据服务企业,加快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评价、资产评估等服务发展。支持香港企业、科研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专业机构,试点提供跨境数据库服务。
“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引进落地151家全球头部服务商、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增加到22类、河套开展便利跨境科研资金流动“科汇”试点……多项创新政策的加持,使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实现质的飞跃。2023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0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前海累计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深圳正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红利,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深圳路径”。
造空间
实现生产要素高度集聚
“地少人多”的深圳要想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狂奔”,必然要释放更多生产新空间。
近年来,深圳不断强化空间要素保障能力,坚持产业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上楼”。2021年供应3.07平方公里,实施率179%;2022年供应4.68平方公里,实施率185%;2023年截至11月24日,已供应4.95平方公里,实施率165%,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3平方公里产业供应计划,保障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为深圳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保障。
身处高楼大厦办公的创业者和研发人员,只需乘坐30秒电梯,下楼即可抵达生产车间,上楼就能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洽谈合作……听上去有些科幻的场景,在深莞交界处的一幢23层大楼里成为现实。作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上楼”的“鼻祖”,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从原有的39家传统低端制造业企业,华丽蝶变为科技企业入驻率超95%的核心园区,成为“工业上楼”行之有效的生动验证。
与此同时,深圳还统筹布局先进制造业空间和科技创新空间,编制《深圳市战新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其中提到,深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布局,划定约333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统筹20大科技创新园区布局,划定约191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识别可释放工业用地潜力范围,确定工业用地供给“基本盘”,制定释放“时间表”,绘制释放“路线图”,引导各区通过在库储备供应、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项目提容等路径实施。“到2025年,实现各类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工业厂房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新增约1/4。”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表示。
聚人才
激活创新要素源源动能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在吸引人才这一“赛道”,深圳向来“底气十足”。
“过去一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的快乐,时时感受着梦想成真的成就感。”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在今年2月18日举行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论坛上发言时说,自己与深圳的honeymoon已经变成了honey year,正在向honey life发展。
从“孔雀东南飞”到“全球英才聚鹏城”,深圳人才发展由单项比较优势向综合环境优势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过去一年,深圳新引进人才入户15.67万人,新当选两院院士4人、外籍院士2人。新增高水平创新团队31个、高层次人才超2000人、高技能人才3.2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6.4万人年、增长7.1%。
去年,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实施,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服务等五个方面发力,突出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鲜明态度,使人才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此外,深圳推出顶尖人才计划,主要面向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9个领域的全球顶尖人才,深圳将为他们提供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赢得主动和先机。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催化剂,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需要深圳由内而外的持久发力、改革创新。不断顺畅流动的机制、空间、人才等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终将以乘数效应“引爆”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探索
“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引进落地151家全球头部服务商、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增加到22类、河套开展便利跨境科研资金流动“科汇”试点……多项创新政策的加持,使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率配置实现质的飞跃。2023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0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前海累计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深圳正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红利,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深圳路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范宏韬
编辑 信嘉毅 责编 李耿光 校审 谭录岗
监制 刘琼
等你来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