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梵华说印度(16):印度历史为啥老断篇?

梵华居士 中印梵华 2021-06-23
对印度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相比中国历史详备的编年记录,印度历史却显得支离破碎,时代越久远,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中外研究印度历史的学者都认为,古代印度的历史几乎都隐没在没有年代的黑暗和迷雾中。

(印度的历史分久难合,古代的历史模糊不清,断层较多)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发表于1853年8月8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3840号)一文的开头提到:“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个总结虽然比较过激,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历史的特点。

马克思认为“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爱尔兰籍英国历史学家文森特·亚瑟·史密斯(Vincent ArthurSmith,1848-1920)曾经在《牛津印度史 / The OxfordHistory of India》中这样评论玄奘——“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就是称赞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给印度中世纪历史研究留下的宝贵记载。

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Ali)教授1978年给季羡林的信中也曾说:“如果没有法显(注:指《佛国记》)、玄奘(注:指《大唐西域记》)和马欢(郑和下西洋的首席翻译官,著《瀛涯胜览》)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法显《佛国记》+郑和下西洋翻译马欢所著·《瀛涯胜览》)


  为什么印度的历史老断篇呢? 



1

    重记诵,轻书写                 


印度吠陀时代(对应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梨俱吠陀/Rig Veda》以及《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等,都是以诗歌方式记录的经典,而早期的记录方式是口口相传,而不是书面记录(同时期中国主要以竹简来记录)。公元前485年,佛陀圆寂之后的第一次佛教经典结集,也是没有形成书面的文献,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巴利文佛教经律论三藏,则是将近1000年后公元五世纪前后编写完成的。

(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并没有形成书面的佛经)

公元5世纪初,根据法显大师《佛国记》记载,此时印度很多地方佛经依然不存文书,而是以口授为主,因此法显大师破费辛苦,奔走各地寻找佛经文本进行抄写。
公元6世纪初,中国禅宗始祖,印度菩提达摩(Bodhidharma)来华传法,也是“不立文字”的记诵传法方式。直到今天,印度很多婆罗门传授弟子,依然是口口相传,不立文书的方式。

(中国禅宗初始“不立文字”也是印度文化习俗的传承)

这种不立文字,口口相传的学术方式,对人的记忆力要求极高,且很难普及推广显然非常不利于历史的保存,也不利于文献的流传。

2

    重神话,轻史实                 


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世界最为古老的文明,但是和中国不同,印度人似乎对宗教神话情有独钟,对历史记录则不太感兴趣。印度古代的经典在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得以流传,并汇编成文献资料,比如印度教的经典《梨俱吠陀》和佛教经典经律论等。此后,也有记录诸侯君王丰功伟绩的一些作品面世,如卡兰纳(Kalhana)著的《诸王世系/Rajatarangini不过由于印度自吠陀时代就是宗教色彩浓厚的社会环境,因此,这些经典和作品中都参杂着大量的神话故事,很难分得清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的历史,真相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再加上这些文献往往缺少年代的标记,使得历史学家很难准确的回溯历史,印度历史出现断层和模糊也就是不足为奇了。

(《梨俱吠陀》等印度经典充斥着神话,真实的历史反而扑朔迷离)

3

    内部纷争,外部入侵                 


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分久必合”,天下一统的中央集权时代成为了华夏历史的主旋律。而印度历史则恰恰相反,“天下久分难合”,除了孔雀帝国阿育王时期和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到奥朗则布时期的极为有限的基本统一以外,绝大部分时间中,印度都处于内部分裂,诸侯争霸,或者外族入侵,分崩离析的局面(参见:分久难合的古国印度)。诸侯国家的此起彼伏,外族的烧杀劫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公元12世纪末,来自阿富汗古尔王朝(Sulala Ghuriyya的突厥穆斯林库布特·乌德·丁·艾巴克征服恒河中下游,佛教圣地鹿野苑、那烂陀、以及菩提伽耶均遭受灭顶之灾。特别是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藏书多达九百万卷之多,遭穆斯林军队焚毁后,不知多少珍贵的史料从此绝版!印度古代佛教也从此消亡!

(印度·王舍城·那烂陀寺遗址)

4

    独特的丧葬文化                 


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印度教徒去世之后,一般都是采用火葬的方式,骨灰撒入河流或者大海,最理想的方式是撒入恒河圣河。2017年底,我参加一个印度友人父亲的安葬仪式,上午送别遗体,中午火化,下午就把骨灰撒入孟加拉湾,那时我才突然反应过来印度教其实是没有墓地的,为啥在印度路边看到的墓地都是穆斯林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没有墓地,也就意味着没有陪葬,就少了一个考古探寻古代历史的重要手段。而中国人的丧葬陪葬文化贯穿上下五千年,让我们有机会通过墓葬考古研究了解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历史作用极大!

(印度·瓦纳纳西·恒河岸边火葬仪式)

总而言之,印度特殊的文化习俗、长期割裂的局面、以及外族入侵的影响使得印度的历史,特别是古代的历史,显得支离破碎,经常断篇。幸好通过希腊人、波斯人、中国人、欧洲人等外国人留下的一些历史文献,还能局部还原一些历史片段,不然,印度的历史就更加的说不清,道不明了,印度的国旗和国徽也就不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了(参见:梵华说印度(3)——没有唐三藏,印度会怎样?)!


梵华
2020年4月5日
 

  长按上方二维码,欢迎关注梵华 





  梵华说印度  

【序篇】揭开印度神秘的面纱

【历史】真实的印度独立历程

【历史】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爱恨情仇

【社会】印度强奸犯终被绞死!为何印度强奸案频发?

【社会】人性的枷锁——种姓制度

【时事】新冠危情下的印度社会面面观

【时事】印度真要掉坑里了吗?

【时事】新冠疫情暴露出印度制造的现状

【友好】中国印度若友好合作,东方文明将加速复兴

【佛教】印度佛教的起源

【佛教】印度早期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