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某区市场监管局周一一上班便接到上级督导组的一张督办函:督导组上周末在市场巡查时发现区市场局未向区街道办上传当日药店“四类药”销售信息,以至于各社区未能开展流调工作。应追究当事人抗疫不力的责任。但当区市场局当事人据理力争,认为从来就没接到过还应向区街道办上传相关信息的文件通知而不应被问责时,督导组竟然拿出了一份上周五晚上才第一次出现的市指挥部的一份讨论稿文件,文件标题却为“关于秋冬季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为问责依据,且对于6月是否已为秋季的质疑志充耳不闻,只是一味的强调基层疫情防控有漏洞云云……同样是去年年底,市级文明办在组织复查督导时也向区市场局下发督办单并需当日回告。其中“**药店营业人员24字核心价值观不会背诵”、“**超市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市场入口发现烟头”竟骇然在列(却无照片证据)。请问:当时不会背诵如果要求整改时又能够背诵了怎么回复?态度冷漠到什么程度,如何监督整改?发现的烟头要是被处理了又该如何处置……不看实绩比材料,不顾客观凭主观。同一份报表,大家都想要;晚上开会布置,上午报表,下午总结?这些难道不是形式主义、逼人作伪?某地,一位干部陪同上级督查组查看整治情况。因所在督查组发现问题线索较少,该干部被要求,明天一定要给督查组提供至少两条问题线索。该干部不无感慨:基层干部不仅要想方设法干事,又要费尽心思迎检,还要绞尽脑汁揭短。
督导、检查、考核本是我党推进工作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一种手段。但曾几何时,一味强调留痕管理、报表满天飞;问责泛化,不讲工作原则,只问领导脸色式的督导屡见不鲜,这些在党内反了多年的 “形式主义”在基层却如鱼得水,成了政绩的保护伞。表面上看起来“层层传导压力”,实则是“层层责任甩锅”。那些急功近利的督查、流于形式的检查、不切实际的考核,基层干部的“烦心事”,不但不能激励作为担当,反而助长了乱作为。根源在哪?在于长期以来的笔头上的假大空材料(报表),指尖上的空洞无物点赞好评消费了基层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到头来只能是督导变味走调,基层苦不堪言。网络和微信中,甚至开会交流场所,随处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基层干部的抱怨和无奈。下沉留痕,仅仅签个到不能证明,还要拍照留念。一环卫工人在少有人行的道路上作业,不得不先喊一名路人帮其拍摄一场工作照(自拍无用)后才能继续打扫路面;通过各种名目“无事生非”,甚至没有必要的督导、检查、考核来“责任下放”;对基层考核后发现的问题,不顾实情,不讲客观,一律视为基层整改不力,与己无关,把推责当履职。一是眼里只有领导上级,“上有所好,下必附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只对上级负责,视基层如草芥。领导说好才叫好,基层喊冤都是错。二是轰轰烈烈发文件,传达精神不走心。将基层责任无限扩大化,责权不对待,甩锅不作为。造成基层落实难,难落实。三是把督导当功劳,错把考核当实绩。督导检查本来只是为了促进工作实效。但督导检查频繁不断,严重干扰基层自身的工作进展。“减少对基层的‘打扰’,能让大家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工作抓实效”已成为广大基层的共识和呼声。必要的督导、检查、考核,更应该在于帮助基层发现问题、排除障碍、推动落实。只有再给督导、考核减减压,挤干水分、纠正问题,让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回到正轨,基层各项具体工作才可能轻装前进,落到实处。
监管之声
本号推送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转载为了免费传播和分享,本号对转载内容真实性不予负责、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