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困局:长护险“青城模式”探索之路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民生工程。2020年9月16日,呼和浩特市荣列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盟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在政策框架、待遇标准、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国家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表扬。长期护理保险“青城模式”已基本成型。
一、工作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凸显,而家庭结构缩小,独居老人家庭增多,使得传统家庭护理能力下降,子女赡养负担加重。同时,慢性病、老年病治疗需求的增加使“社会性住院”现象普遍,大量老人结束治疗后仍滞留在医院接受护理照料服务,增加了家庭医疗费用支出,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亟需建立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风险共担机制。因此,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是解决人民“急难愁盼”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现实选项和制度安排。
目前,呼和浩特市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约52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经统计重度失能人员约1.2万人。为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医保基金的保障绩效,呼和浩特在国家和自治区指导下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
二、高位推进工作,创建“青城模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构建了“政府促动、部门联动、服务主动、社会齐动”四轮驱动,“制度完善、政策覆盖、经费保障、待遇标准、服务管理”五个到位试点运作机制,积极打造“青城模式”。
(一)“四轮驱动”马力足
一是政府促动。在试点城市获批之前,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规划指导。获批后,经自治区医保局、财政厅审慎研究,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同意后,印发《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实施。二是部门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赴其他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进行调研学习,积极征求市长期护理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社、财政、民政、卫健、税务等部门和养老、医养结合、护理服务等机构的意见及建议,强化分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高效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存在的难题。三是服务主动,积极引入社会评估机构开展失能评估工作,进一步明确失能评估流程、监督管理途径及违规处理方式,梳理形成了包括接收资料、预评估、任务派单、现场评估、监督核查、结论公示、结论送达、复评、档案整理及特殊情况处理等各项规范化流程,组织制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工作手册》,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社会齐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明确承办机构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风险防范机制以及考核管理方式,同步建立绩效评价、考核激励等工作制度。经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五家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办理。
(二)“五个到位”有保障
一是制度完善到位,根据《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呼政办发〔2020〕31号)精神,组织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和标准(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评估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五个配套文件,确保试点工作快速有效开展和长效运行。二是政策覆盖到位,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和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过反复测算,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覆盖范围在全国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三是经费保障到位,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科学测算基本护理服务相应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年度筹资总额。积极协调财政拨付每人每年10元补助资金(约2300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参保人员经济负担。四是待遇标准到位,开始实施即把评定为中度、重度失能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也为数不多。重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达1800元/月,中度失能人员最高待遇标准900元/月。五是服务管理到位,2021年8月正式启动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经办服务。按照参保人员类型、失能等级和对应护理标准、服务项目不同,实行差异化待遇保障政策。服务项目共分为三大类39项,以生活照料(21项)为基础,非治疗项目(13项)为辅助,刚需的特需护理(5项)为助力点,精准解决失能人员日常护理中的难题。按照“经办社会化、管理精细化、标准规范化、监管智能化”的原则,建设独立的长护险信息系统,实现经办过程、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全流程闭环智能管理。
三、阶段总结成效,完善“青城模式”
(一)长护险保障效果逐现
一是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失能人群中,高龄失能、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长期护理保险所提供的服务涉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安慰等方面,专业性很强,使失能人员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减轻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实施以来,有效分担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护理服务费用,提升了失能家庭的生活质量。如在东郊恒康安养院失能人员钟某某,每月向安养院缴纳费用为5200元。享受长期护理待遇后,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照其享受的失能待遇标准为其支付了护理服务费1500元,占比接近30%。
三是提高失能人员照护便捷性。呼和浩特市在已有保障方案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引进成熟应用的辅具租赁服务。辅具租赁可以满足失能人员短期使用和应急使用的需求,且相对购买使用,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享受高品质、多种类的辅助器具,进一步增加照护的便捷性。辅助器具经过专业清洗和维修后,可循环再利用,实现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和资源共享。
(二)辐射带动影响加大
一是构建了多层次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与医养结合、居家、社区养老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护理需求,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保障供给。
二是拉动就业创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带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呼和浩特市有近12000人享受护理服务,按照1:3的比例,可吸纳近4000人实现就业。
三是缓解社会就医压力。以前失能人员为了能够长期接受护理服务只能选择住院治疗,社会性入院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大部分医疗机构床位紧张,产生的巨额护理费用,不仅加重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负担,还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呼和浩特市逐步建立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性就医压力。
目前,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运行有成效、有亮点、有特色,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我们将继续积极总结梳理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细化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切实提升青城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原标题:青城长护 老有所护——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初见成效
来源
中国医疗保障
编辑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