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财务与会计》发稿吗?我们的用稿标准您不可不知
点击“财务与会计”蓝字关注我们
《财务与会计》微信公众号上线以后,短短一周用户数便突破了5000人,增粉的速度让为之紧张忙碌的编辑们甚是欣慰,激励我们在摸索中呈现更加精良的内容。除了优质内容的原创和挖掘,微信的查稿、咨询等功能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断有朋友通过微信平台给我们留言,了解稿件审核情况和有关《财务与会计》的相关重要信息,我们都尽量在短时间内予以回复和解答。
针对有关《财务与会计》用稿标准的询问,这里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欢迎大家多投稿、投好稿,如若还有不明之处,可随时咨询。
✎质量为王
如果要用最少的字概括《财务与会计》的用稿标准,那就是“质量为王”了。在此基础上,任何标准都是锦上添花。而《财务与会计》讲究的文章质量用副总编辑秦中艮先生在十几年前的话进行总结,仍然是切中要害,一点都不过时,乃“新、深、活、实”。这里结合财会领域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及《财务与会计》当前的栏目设置等稍加阐释。
“新”包括内容新、角度新、体裁新和文字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内容新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映财会改革与发展的新进展、新政策、新要求,新的法律规章及制度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另一个方面是关注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财务会计问题。广大作者可重点关注后一个方面,也就是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财务会计问题。除管理会计、财会信息化、会计法制化建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等一般性的热点问题外,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较受欢迎。第二个层次角度新,比如某项制度出台后,除了简单比较变化“找不同”,还可分析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抑或结合行业特色对制度的落地实施给出具体可行建议等。第三个层次体裁和文字新主要是为了提升阅读的美感,尤其是针对一些老的选题,要在有新见解的基础上,创新文章体裁和表达方式。《财务与会计》开设有很多富有人文特色的栏目,都欢迎一些短小灵动有新意的稿件。
“深”要求文章内容不能仅限于面上的介绍,但也不是要求在理论上多么有深度,更不是要求从财务或管理理论上或是经济学上去探本溯源,要去“掉书袋”,要去引经据典,而是说要针对问题进一步发掘。别人说得早,说得新,但也许说得浅,我们要在别人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要么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或是作必要的理论阐述,以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要么把介绍性的东西向应用方面转化,有利于人们应用、操作。
“活”,一是指某些栏目的内容活,如“乐享工作 乐品生活——新时代会计职业女性风采”专栏、“财会审论坛”“阅读与欣赏”“会计人语”等栏目的文章应有鲜活的观点和内容。二是文字活、结构活。要求文字通俗,时代感强一些,生动有感染力;结构上只要符合逻辑,不必过于拘泥。
“实”,一是要求文章有针对性,研究实际问题,尽可能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二是要求文章有较强的操作性。企业常见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具体业务处理的介绍和解析、企业理财经验的介绍等刊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总的来说,《财务与会计》出发点、落脚点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交流具体经验、为财会人发声。能够形成共识的或者是富有新意的想法、做法都有刊发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多总结、多提炼,对于《财务与会计》来说,好稿子永远不嫌多,也不会被埋没。
✎哪些稿件要避免
说了这么多好的方面,忍不住还想唠叨唠叨哪些类型的稿件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这类稿件除了浪费笔墨和作者、编辑双方的精力之外,实在没有太多益处可言。而这些稿件恰恰就是上面讨论的“新、深、活、实”的反面类型。快看看您中招了吗?
老生常谈类:主题、角度、文字等都没有太多新意,所阐述的观点等大多已成共识,且多已经发表。
蜻蜓点水类:文章主题、框架过大,犹如一个小身板戴了一顶大帽子,几千字的篇幅着实说不清楚,只显得“假大空”,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建议文章的涉及面可窄一些,但挖掘得要有深度。
套路写作类:和新手作者不同,这一点多表现在一些老作者身上。找到了所谓的“标准模板”,形式四平八稳,语言“一二三四”。并非完全否定这类写作,只要文章有实际内容,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阅读感受要大打折扣。既然已经有了货真价实的内容,为什么不再往前迈一步,呈现一篇“形神兼备”的好文章呢?
纸上谈兵类:文章写得头头是道,操作起来却发现无从下手,脱离实际。这类作者多缺乏一线的工作经验,喜欢堆砌理论或数据,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不出来具体可借鉴的做法。
总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虽然不一定要达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境界,但认真的写作态度是少不了的,仓促之作终究很难符合《财务与会计》的用稿要求。就像来自江苏的一位读者朋友说的那样:写不出时不硬写。发文章重要,发好文章更有价值。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财务与会计》这个平台不断地突破自己,找到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