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斌杰:共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机制 让出版走出去“走深走实”

严肃活泼国际君 国际出版周报 2021-03-07

关注并在对话框回复“搜索”

点击链接后即可按关键词获取全部资讯


7月26日,中国出版协会在西安召开了中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出版座谈会,旨在交流“一带一路”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共商“一带一路”工作“走深走实”的大计,推动中国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合作,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发表讲话,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主持了本次会议。



共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机制

让出版走出去“走深走实”


柳斌杰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华山巍巍,秦岭葱葱,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西安,正经历着“热”的考验。正是这个盛夏时节,我们聚在这里,共同出席“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座谈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做出贡献的新闻出版机构表示衷心感谢!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响应。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全面展开,文明互学互鉴不断加深,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文化相融,共识提升,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


五年来,中国出版界自觉参与到这个伟大战略的实践中来,一批出版机构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作为联通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桥梁、纽带之一,戮力前行,迎来“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的大好发展局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泛的、高质量的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实施。



整体来看,中国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第一,版权输出成果丰硕。长期以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目光紧盯发达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的输出方向正在发生改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的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从过去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2018年,我国出版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数量在整体版权输出数量中所占比重已超55%。


一方面,版权输出的内容丰富多样,选题渐成体系。主题图书选题增速加快,初现规模;讲述改革发展变化的图书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图书,是以往版权输出的重点,在“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中,仍是主要品种;一批学术著作进入版权输出队列,提升了“一带一路”输出版权的影响力;职业教材/学校教材的版权输出明显增多。


另一方面,版权输出的数量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中国出版业版权输出数量连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原创出版物主要输出国家。输出到越南、泰国、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摩洛哥、俄罗斯、斯里兰卡、埃及、约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数量成倍增长。这些数据表明,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出版业对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呈爆炸式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版权输出新的增长点,成为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第二,“明星产品”日益涌现,输出语种日趋丰富。一批中国知名作家的作品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输出俄文、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希伯来文等20个语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国的责任》输出波兰文、俄文、英文、韩文、日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吉尔吉斯语、法语、乌兹别克语11个语种;《人民币读本》输出波兰文、俄文、英文、韩文、日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哈萨克文、尼泊尔文、马来文、吉尔吉斯文、法文、缅甸文、印尼文、波斯文16个语种。五洲传播出版社的“我们和你们”丛书已出版以色列、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印度、印尼、瑞士、泰国、斯里兰卡、埃及、土库曼斯坦、文莱、约旦、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蒙古、土耳其、摩洛哥、缅甸、科威特、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伊朗24个分册,每个分册的出版都在中国和相关国家外交界引起强烈反响。浙江出版集团实施的“麦家作品全球推广计划”创造了中国作家在海外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一年内输出31个版权,引进方均为海外一流出版机构,开辟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英国罗得里奇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了《“一带一路”手册》,这是全球首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内容的百科读本,在英文译介出版发行的基础上,未来还将以西语、葡语、阿拉伯语、俄语语种译介出版。



第三,合作形式不断创新。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合作的领域和空间持续拓展,不再局限于版权贸易,而是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探索本土化运作和资本运营,逐渐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合作格局和合作模式。


成立国际编辑部,本土化运作合作出版模式渐趋成熟。近年来,在版权输出合作的基础上,一些出版机构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探索在境外设立合作出版机构。以中国出版集团为例,2016年以来,集团旗下中译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先后成立了24个国际编辑部。与通常的“走出去”方式不同,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中方的内容策划优势和外方的渠道运营优势,激发有效需求,降低市场风险,增进中外之间的文化双向互动交流,进一步做实、做优海外传播。



输出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合作办社、办店、办厂,贸易和投资并举。“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的方式,从单一的引进或输出产品逐步扩大为国际合作出版和资本技术“走出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接力出版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都在境外投资设立了出版分社和特色书店。一些印刷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办厂,输出先进的印刷技术,大幅提高当地出版能力。



第四,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日臻成熟。从搭建联盟到策划品牌活动、搭建版贸平台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中国出版人不断创新交流合作形式,搭建更多平台,推进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出版,推进中外合作深入发展。


搭建专业联盟平台,抱团“走出去”寻求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的“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外研社发起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16+1出版联盟)”,都在探索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和共享,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由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出版商、学术机构和专业团体共同组成。成立以来,联盟成员数量增加,结构涵盖领域更广,版权贸易明显增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16+1出版联盟)以推动16+1出版合作、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版文化双向交流为宗旨,立足出版,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版机构建立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可持续性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



“品牌活动”形成影响力,巡展、参展扩大合作面。译林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走进土耳其”项目,开启了向“一带一路”国家整体、系统介绍中国文学的新征程。南方出版传媒举办的“感知中国•广东文化欧洲行”,在俄罗斯、德国、比利时举行了一系列图书展览、图书首发式、出版合作签约仪式及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故事、广东出版、岭南文化深入走进欧洲主流市场,提高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的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搭建版贸平台,“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广西科技出版为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优势,切实增强版权贸易实力而打造的“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用东盟国家熟悉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版权交易与文化交流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山东出版集团积极开创“走出去”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图书版贸会。两年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走进去”,山东出版集团对“一带一路”图书版贸会进行品牌化、国际化运营,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出版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互鉴平台。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过程中,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也需要大家认真研究。


第一,“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欠缺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能够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五大重点之一,而民心是要靠文化相融、文化沟通去实现。作为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主体,中国出版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联通中外、文明对访和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交流合作的规模扩大有目共睹,但快速增长中也暴露出缺少顶层设计与组织引导的问题,一些出版社存在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导致了一些输出产品和版权质量不高、内容低端,有损于中华文化的声誉。在某一输出国国内,中国出版社扎堆,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在项目合作上国内资源与国外设施未能充分共享。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过热,有些国家过冷,等等问题,突显无序。


第二,境外办出版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中国出版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建立分社或者分公司,或是兼并收购当地的出版企业,可以实现从图书选题策划到发行营销的本土化运作,但这也对出版企业的人才配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版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的行业,优秀的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策划编辑人才、版权贸易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目标国实现成功的投资并购,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小语种,还要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传统、出版市场、读者需求、出版和版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知晓当地历史宗教,拥有跨国管理经验。中国出版业从业人员中,这样的人才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有一定国际背景和一定国际出版经验,熟悉中国国情,能够很好地与外方沟通的职业经理人及成熟的版权经纪人也很缺乏。人才是一个重大的制约因素。


第三,企业“走出去”存在盲目性。“走出去”不是目的,无效益的规模也不可取。版权输出中存在“卖了版权就是胜利”的情绪,没有实现版权的价值。特别是在面向版权贸易市场不是很成熟的东南亚国家时,面临着小语种翻译费用高、版权销售收益少、翻译质量难保障、投入的人力物力大等困境。不仅输出版权的出版社很难实现短期效益,对方引进社的效益往往也成问题,这样的合作缺乏持续后劲。为能搭上“一带一路”这趟顺风车,有些出版社不重视出版物质量,或跟风输出或引进图书版权,或盲目追求图书输出品种数量,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品种堆积起来的。这一现象造成了资金、人力等不必要的浪费,没有实现“走出去”的两个效益。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曾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商贸繁荣与文化交融,而“一带一路”作为今天的“丝绸之路”,也将持续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模式。办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验区,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领会中央的战略决策,同心协力,推动“一带一路”文化融合、文明互鉴。在此,我对“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研究: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长期推进。加强“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顶层设计。我国以往出版“走出去”的主力是国家外文局,这支队伍熟悉输出国的市场需求,在对外传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每一个出版社都是活跃的市场主体,出版“走出去”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如何使国家、出版企业的动力形成合力,促进中国出版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需要主管部门全面规划,遵循版权贸易、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合作发展的市场规律,制定相应的目标和配套政策。其次要协调、组织国内的出版市场主体,分工协作,分片定点,长期坚持,合作发展,久久为功。第三政府、事业机构要出资、建设信息库。特别是对象国文化、教育出版概况的信息库,为出版产业跨境发展提供服务。


第二,加强政府及行业间合作。政府部门和出版行业各协会要发挥好统筹引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各出版机构积极参与,鼓励中国出版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多方合作,鼓励中国各类出版业态在海外开拓市场,提供服务。落地发展,是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办法,因为这样做更容易把握当地文化,做出适应读者需求的本土化产品,能够深入持久。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积极开展以推动本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为主的各类项目。我国也在继续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下一步,在推进实施重点出版项目的同时,更加聚焦“一带一路”,延伸合作链条,推进各类项目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期在政府合作项目的引领下,各国出版行业协会、出版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和优势互补,使本国出版资源价值最大化。


第三,培训人才,准备队伍。出版“走出去”人才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缺乏专业的出版社管理者与版权贸易执行者,缺乏翻译人才特别是小语种翻译人才。这个短板一定要补上。


目前国内各出版社版权贸易业务人员、国际合作推广人员的专业背景大都是外语专业,国内大学并未开设国际版权产品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尚是空白。翻译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相对于大众类图书翻译人才,科技类图书的翻译人才更是缺口巨大。对此类人才,不仅要求语言过关,还要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最理想的译者是与作者从事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而这类译者很少有时间或意愿来承担图书翻译工作,削弱了传播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加大对出版社主要领导、图书版权、国际合作负责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开班培训,使之及时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信息,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关情况,以使“一带一路”“走出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二是借助国际版权贸易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搭建与国外出版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接触的平台,构建多层次的合作伙伴网络,以便相关人员尽快熟悉国际规则,充分调研当地的图书市场情况和读者需求,学习海外营销模式,了解海外广告商、公关公司等运作方式,将工作重心从洽谈签约转移到跟踪了解市场反馈上来,以便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组织“海外定制”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与各设有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和语言翻译机构的联系与教育合作,确保拥有充足的译者资源,提高翻译品质。


第四,发挥资金扶持的导向作用。推进“一带一路”的合作,加快“走出去”本土化战略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希望有关部门更好发挥“走出去”项目资金扶持的引导作用,加大国家鼓励项目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优质项目的资金保障等实际问题。


第五,建立体现国家导向的评奖机制。建议设立专门奖项及奖励资金,对为中国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出版社给予奖励。对输出的品质好、传播力度大、影响广泛、合作方双赢的项目予以鼓励,体现工作导向。


第六,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问题。虽然中央出台了许多支撑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小微出版、发行企业营商环境并未改善,信贷、税收、出口、技术引进依旧困难不少,许多政策落不到实处。这些尚需下功夫解决。


人文合作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一带一路”国际倡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拉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的强劲引擎。“一带一路”地区,在社会文化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各国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合作潜力十分巨大。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提升彼此间人文合作水平,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国出版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出版业在创新、改革、发展中做大做强,推动中国出版企业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与深入合作。中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宗旨是发挥中国出版产业的整体优势,协助国家做好中国出版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与国际版协、各国版协、各国出版机构的广泛联系,疏通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渠道。整合力量,协调各方,服务企业,助力中国出版业“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走深走实”,促进中外出版业合作项目对接落地,取得真正的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致辞时说:“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中,出版业担负着无尚荣光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出版业共同的机遇,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把“一带一路”出版交流合作引向发展之路、繁荣之路,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IP



点击橙色关键词看更多有料新闻

美国大学书店国漫香港书展轻小说民营出版图书加征关税夏日书单数据库“走出去”巴诺书店被收购故事驱动网文“出海”德黑兰书展亚马逊“退华”巴黎圣母院质量管理2019伦敦书展《成为》非洲出版业“她故事”俄罗斯出版业2019出版业预测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欧洲图书市场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



“在看”我吗?

留言区等待有态度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