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海沙龙之从米芾书法到其交游 | 张庆

张庆 四海书院USA 2023-01-04


从米芾书法到其交游





各位书友,今天的分享,将结合我自身的学习心得和经历,主要讲一讲从米芾书法的学习到研究他的交游。整个分享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对米芾书法的学习与深入,主要是想也许可以通过我个人的例子,给大家如何学习深入书法提供一个参考。

我不知道大家对米芾了解怎么样,米芾实际上在书法的发展当中,是一个很奇葩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在宋朝,他就是宋四家之一,不光能写,还能画,是一个职业的书法家。当时,他是书画学双学博士,自己还研究音乐,在音律上面也有专著。

曹宝麟老师编撰的《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里,说米芾一共留下来200多件作品,是宋四家中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个。因此,当代学习米芾书法的人是相当多的,从现在国展入展的选手来看,几乎能占到一半以上。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习米芾,一方面因为他流传的作品多,另一方面还因为米芾的作品所表达出的书法艺术形式的元素,符合我们当代的审美。

米芾在书法的学习中,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

首先,注重收藏品鉴,善于总结。米芾父亲原先是武官,后来弃武从文,开始收藏大量名人古迹。米芾在很小时候,就开始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前辈的书法和绘画。等到他20岁以后开始入仕当官,自己就开始像父亲一样收藏前人书画作品。

元丰五年以后, 米芾跟苏东坡开始接触,苏东坡劝告他学书法要学晋人。之后,他开始加大对晋人以前书法的收藏。他通过直接收藏古人的真迹,包括一些碑拓,使自己的眼光得到了提高。从米芾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他的收藏对他的书法作品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影响。提高了眼界,也付诸于实践,然后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写了留下来了,现在留下来的已经成熟的,我们能够看到的有《画史》《书史》《砚史》。对书法方面的考察和思考,留下来的有《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山林集》,后人总结他的作品,有《山林集拾遗》《宝晋英光集》《海岳题跋》。

所以收藏品鉴、提高眼界,是米芾书法自成一家的重要元素。

第二,米芾在学习书法时,讲究“集古”。现在书法理论上,我们说米芾的字是集古字的,从他所流传下来的作品,初期,学颜。20岁当官的时候,那个阶段米芾的行书里面透露出他学欧的痕迹。元丰年以后,米芾的书法作品里面,有学王羲之圣教序的一些痕迹,比如说像米芾留下来的《方圆庵记》。后面他又收藏了谢安、汉武帝的草书,我们从米芾在涟水当官时的作品中,又看到了许多学习草书的作品。这些,都是从他的作品里面直接可以看到的。

米芾讲究临摹,几可乱真。现在有很多的故事是说米芾把别人的画拿来临摹以后,把临作再还给别人。我估计真实的事情也许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从这些流传的故事中,可以看到米芾是一个比较疯癫的人。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米芾在临摹上面是很有一番心得的,也是可以乱真的。

米芾善学,又会集古。他把学过的所有书法家的好的地方,全部都保留了,然后再组合形成自己的一个理解,这是促成他成为宋四家重要的一个原因。米芾讲究学习古代人书写的古法,结构上,他追求得势,在意趣上,他讲究振迅天真,他有自己一整套系统的书法审美。用笔上,从我们目前研究米芾书法的情况来看,就他留下来的这些作品,其技术含量、其用笔的丰富性是所有古代书法家都没有办法跟他比拟的。这也是我们当初为什么选择沿袭米芾书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当代这么多书法家都学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通过刚才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米芾学习书法的方法上获得启发。

首先,我们要像他一样学会选择。学米芾的人非常多,如何在众多学习者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学习者选择合适的作品,并深入学习。

我们在学的时候,挑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基础打牢的作品。我个人的方法是选择米芾比较年轻时候的作品。我选择了他的《蜀黍帖》。为什么我选择《蜀黍帖》?因为它是米芾写在绢上的,保留了米芾的书写痕迹。我记得是2006年初,特意托人从台湾买了二玄社的版本。那时候还挺贵,好几千块钱。当时买回来以后,我就比对米芾所有的这些碑帖,发现《蜀黍帖》上面的牵丝、笔画比任何字帖都清楚。此外,《蜀黍帖》中字也比较多,这样,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运用也就比较方便的。

然而,选定了合适的字帖,想成功还是比较难。

我自己是从2003年开始接触米芾,03年之前也写过,但只是泛泛的写。从03年开始,讲究学习方法,除了刚刚讲的讲究选择合适的字帖以外,开始跟着曹宝麟老师学。曹老师给我们一个启发,即要精准临摹。我们有一个比喻:临帖就像存钱,创作就是花钱,精准临摹能够使书写者对细节掌握更多,从而使得书法的学习更加深入。精准临摹,让我学的多,学的深,虽然用的时候,不一定全部都能用得到。但如果钱存的够多,即使只用一半,也比一般人都富有了。

所以在精准临摹上,必须要花一些功夫,通过精准临摹,你就会发现很多细节、很多味道,这些你发现的细节,如果别人都没有看到,当然你表现的细节,别人也就表现不到。如此,别人跟你的距离就拉得非常的远,你就成为一个高手。现在一般参加国展的这些选手,我们评判他的作品好坏,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书写者跟他的学习范本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你的水平就越高。

张庆临作说实话,现在的创作普遍还谈不有自己的语言或者是创造了新体,基本上还是通过临摹以后再现,当你再现的比较好,你的作品就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

所以,现阶段,我们作为书写爱好者,学习书法的办法,第一个是选择范本,第二个是做好精准临摹。

第三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思考。刚才我们讲了米芾学习以后,他自己还做笔记,《宝章待访录》是他需要去学习的内容,《海岳名言》是他的学习心得。在最近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米芾留下来的很多作品,实际上就是米芾对学习书法的一种心得的体验。跟我们现在写日记是一个概念。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米芾是经过思考以后有所行动的。我个人在这一点上,是吃过亏的。从03年就开始学习米芾,一直到09年,才真正体会到一些细节,用笔的古法。花五六年时间,很庆幸有一些理解。但是再回过头看,发现自己临帖的时候,落笔之前都没有去思考,落笔以后,怎样运笔、怎样收笔,甚至包括笔画怎样组合,都没有好好去思考。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临摹时,要去思考米芾是如何落笔、如何组合笔画的?米芾是如何组合汉字、如何表现他的章法。要通过思考到把它提炼出来,再去落实你的学习行动,这样,才能够把书法的学习深入进去。要想在书法上面得到体现,你必须得在思想意识上想得通,思想意识上面一定要站得高,即我为什么要学它?我怎么去学它?想通了,观察仔细了,你下笔就实。

这是我个人学习米芾的方法。不过,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我这种方法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比较笨的人,是一种笨办法。但这几年,我运用自己这个方法去进行教学尝试,效果还是比较显著。这几年的教学中,培养了不少的国展选手、中书协会员。

总结我自身学习米芾书法的方法,或者我认为要想获得成功,要注意三大点。第一,我们讲学习方向很重要,有些方向很重要,你像米芾收藏一个古人的东西并直接学习它就是一个方向。第二,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就是要勤于思考。

我之前在书法学习上走了不少弯路,学到最后,然后才慢慢总结,有了这些的想法。

之后又会想:在书法的学习中,我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做什么?后来我想书法研究无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法作品上面进行突破,在准确临摹达到一定的程度能够再现,然后写作品也有点像的情况下,考虑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技术技法上找到适合自己表现的书写形式和书写状态,慢慢形成自己的表现语言, 达到具有自己审美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在众多名家书法的环境中,自己的书法要能留下来成为大家学习范本的可能性也比较渺茫。

后来我发现,书法理论的学习不光能够指导我们的书写,它自身也是另外一座丰碑,如果能够在书法理论上面有所建树的话,也能够留得下来东西。因此,目前这个阶段,我就把书法理论的研习作为学习深入的方向。

接下来,我就分享今天的第二个板块:我是如何从书法学习过渡到对米芾进行考据的书法理论研究的。

举两个例子。

前几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我临摹了很多遍,在临摹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一些疑点。但当时只关心技法,所以这些疑问一闪而过,就没有去管它。随着精准临摹越写越像之后,当初那些疑问的东西就重新回到我心头。我就想是不是想办法解决这个疑问。

于是,我开始查找资料。

发现一篇论文拿这个字帖来证明米芾在同时用两个“芾”,“黻”和草字头的“芾”。当时我又觉得这个论文有问题,我当时认为是两个字帖,被组合在一起的。再看上面这些眉批,是清朝何绍基的眉批。何绍基经过校勘后认为:比晝能一逰寺乎,比下誤接邵伯瓜洲云云。前幅系上公震太尉啓也,然此字邵字石榻實相連,屬是傳刻時已誤矣。蝯記。

当时看过以后,我就想办法要研究它,并解决这个问题。我仔细观察字帖,它的碑拓没有拼接的痕迹,再加上英光堂帖是宋拓,而且是宋朝刻的,宋朝拓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中的主本,所以说它的可信度高。我们就顺着这个疑点开始考证。

第二个我就发现何绍基校勘的依据是《四库全书》,我又找到《四库全书》,再考此版本文字:文辞不通,落款混乱。推断属于文字刊刻错误。基于这两点,我就写了短文,来证明他这个结论是不对的。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我又发现了其他证据,一个是明朝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中,他就有文字记载,他专门有提了这个帖,后来在《月虹馆法书》卷三,又找到了《与公震太尉书》,足以证明当初我推断的是正确的。疑问的解决给我带来一种兴奋感,也有一种成就感。


这个疑问解决了以后,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再继续深入下去,于是我就进行了考据,深挖。

这个字帖是米芾写给成伯公的,我通过成伯公这条线索开始深挖。发现在北宋的时候,叫成伯公的有记载的有三个,其中有一个是跟苏东坡关系非常好的,他叫赵庾,自成伯。苏东坡在密州当官的时候,他当时是苏东坡的一个副手,苏东坡在他留下来的诗词里面,留了很多写给赵庾的诗词,也就是写成赵成伯的。元丰8年以后,苏东坡又到密州,经过密州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提赵成伯,我当时就觉得可能赵成伯去世了。说米芾写给他的,觉得这可能性不大,但是也有可能性。第二个是北宋刘若虚的儿子叫刘異。我考证以后,发现他去世时,米芾还是很小的小孩,证明这个根本就不是了。第三个是陈侗,根据考据,首先陈侗的生卒时间跟米芾可以重叠。

第二,发现米芾跟陈侗当官的任职距离非常的近。第三,在古代留下来的字帖上,有陈侗和米芾同时签名的,题跋中又发现陈侗和苏东坡关系非常的好,这样,陈侗和他们的关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于是,我就把陈侗作为主要考察对象。

通过考据发现,米芾拜访苏东坡之后,就认识了陈侗。当时陈侗的家庭背景比米芾要高了很多。他的弟弟是当时科考的榜眼,他自己当时在考进士的时候也是榜眼。他的父亲陈动之和欧阳修、蔡襄都是同榜进士。所以当时陈侗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米芾通过苏东坡接触到了陈侗,认识他以后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书友,同时也多了一个推荐当官的人。

当时宋朝是荐官制。我发现当时陈侗是在宣州当官,宣州和瓜州之间200多里。刚才字帖里面,米芾说“十日一相见”,古人当时的行走路程一天大概20多里。所以说它也就是将近小10日才能见一面。从这一点可以证明,是在宣州。

同时字帖上还有什么?他对奉银的支使。根据这个线索,我去查元丰五年的改制,于元丰五年四月行官制,五月颁布《官制格目》,当时陈侗推荐米芾当官,米芾都上任了,但是对他奉银多少还是不清楚,所以“面叙俸钱支使”。

我推断帖成于是元丰六年。你看元丰五年改制,元丰六年官饷不清楚,这是属于正常的。同时,元丰五六年,他们的当官经历也交叉重叠,所以,基本上锁定在元丰六年。我接着又想,是不是还能够把它再深入一下,能不能再断定一下到底具体是什么日子?

于是,顺着这个字帖就查看到它上面前面第二行“值夜不急”。这个“值夜”的“值”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正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说我“值班”。我看上下文,根据文辞的推断,它不应该是“正逢夜晚”。然后再去看米芾元丰六年当时在杭州担任“推官”,我们查找宋朝官职,他是杭州排名第三的官。根据对“推官”官职的推断,推官和判官需要在节假日值班,处理公务。“值夜”就是值班,顺着值班的路径,我又想“什么情况下值班”,那就想到节假日,根据这个线索,发现符合这个时间的只有元丰六年3月11日寒食节。这就证明这个字帖是米芾在杭州推官任上,寒食节值班的时候写给陈侗的。解决了一个帖中的疑难,我感觉到挺有意思。后来就把它整理成文字,形成一篇论文。

 这一篇推断是通过一个字帖,挖掘出米芾与陈侗交游的一个事实。个字帖来进行深挖的。

透过字帖深挖,我自己觉得还不够严谨。就把同时期米芾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对比。右边的是《成伯公帖》,左边《寒光帖》。看这两个帖,有很多的相通,包括写字方法。,然后还有同时期的《郡官帖》《雨寒帖》。通过这四个帖,看他组合的方法,包括落笔笔画的组合,字法的组合,字组的排列,章法的安排,都是非常接近的。

大家可以比较我列出的一些单字。第二排后面两个黄颜色的图是晚年的,前面这4个图是早期的,写法不一样。


刚刚我举的例子是从一个帖来证明米芾和陈的一种交游。

第二个例子,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帖最终指向同一个人。

大家看,我贴出的左边这段文字,最初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段文字,就是我们左边的这一段,用红笔标注的,是在《宝真斋法书赞》中的。

它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第二个我画红线的这句“通判朝奉,君谟兄”。我当时想蔡君谟,也就是蔡比米芾大20多岁,虽说米芾当官的时候,蔡襄还在当官,但不久之后就死了。并且年轻的米芾跟蔡襄直接写蔡君谟兄,这个是不对的。所以,心里就一直存着这个疑问。后来我又发现了右边的字,右边的字帖是什么?是米芾登楼后写的一首诗,其中也有“君谟”。这样,疑问就更多了。我就有意识开始积累。发现有“君谟”名字的字帖,还有《破羌帖跋贊》,又叫《王略帖》。



这上面有好几个名字,比如左司郎中黄诰、职方郎中刘泾、承议郎薛绍彭。

我当时就在想黄诰到底是谁,就通过考据发现他字“君谟”。我继续进行摸排,发现他们当官的时间有重合。黄诰在长沙益阳当官,他的时间和米芾在长沙当官的时间是一样的。

后来我又发现黄诰在安徽歙州当过县令。我又发现米芾在歙州同时也写过文字,这样你看很多的帖指向了黄诰这一个人。我就梳理出一张米黄交游一览表。


我把米黄这5段交游的研究结果跟我的老师曹宝麟老师汇报。

当时我们正跟着曹老师在广西桂林游学,在游船上面,当我把这些讲了以后,曹老师说,他自己心里一直有个存了几十年的疑问,就是米芾有一个《适意帖》,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黄秘阁,曹老师在他的文章里面考虑,认为是黄伯思,黄伯思是北宋末年人,也当过秘阁,但曹老师心里还是有怀疑的。等我这么一说以后,曹老师认为这个黄秘阁是黄诰无遗了。这也提醒了我,《适意帖》里面有黄秘阁黄诰,等于这个线索就更加证实。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会发现米芾其实很可怜。他一生为官最高只是礼部员外郎,正七品。黄诰当时最终得官是四品,每次升迁都比米芾高。在米芾的仕途当中,黄诰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佩服米芾,交往比较多,互相写诗也比较多。黄诰为人也特别的好。他在安徽在福建当官,都留下了好的名声。

由这个交游,我们也可以发现,米芾不是疯疯癫癫,只知道换别人书画的,他实际上还想当好官,也想通过治理造福百姓来提升自己。研究帮助我们还原米芾的真实人生,还原米芾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好玩。

米芾和黄诰的交友,是经过很多个字帖,汇集到一处进行研究的一个成果,我也期待通过这两个我自身的研究案例能给大家启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讲究思考,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要放过。这都是将来我们能够深入的一个必经之路,当你把这些疑问解决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书法进步的一个表现。

谢谢大家。






END



讲座:张庆

文字整理:云在 文萍

编辑:云在



往期精彩回顾

藝林小札:米芾巜成伯公考》| 張慶

艺林小札:由米芾〈知府帖〉考「以勢為主」 的影響 | 张焱

艺林小札:米芾更名再考 | 张焱

艺林小札:寻找米芾的代笔人 | 李跃林






扫描二维码微信:四海书院US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