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立风景文献计划Vol.18 — 张亚璇

独立风景 独立风景DLFJPROJECT 2020-01-11


张亚璇,1973年生于河北,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实践社成员之一,影评人,影展策划人,独立影像作者。

张亚璇一直从事独立影像的评介和推广工作。作为影评人,长期为艺术杂志撰写独立电影专栏,与人合著出版《一个人的影像》,《故乡三部曲——贾樟柯的电影》,也是《电影+》系列丛书的作者之一;作为影展策划人,从2001年首届独立映像节开始,在国内外多个城市策划过多次影展,也参与了不同影像活动的组织,积极推进国内独立影像推广平台的构建,同时也是中国独立影像展的联合发起人。此后介入到纪录片的制作,与Olivier Meys一起完成了《前门前》,也是《秉爱》的合作制片。曾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主持影像档案馆工作,后发起创办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举办中国首个关于独立影像发展生态的文献展览,近年持续推广中国独立影像在境外的传播。



前门前 A Disappearance Foretold

张亚璇、Olivier Meys/中国、比利时/2008/86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前门”既是天安门广场南侧那座城门楼,也可以指向东南延伸出去的那片地区。它同隔一条前门大街相对的大栅栏经过了类似的发展历程,但作为商业区的那部分早在解放以后就开始衰落。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基本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生活社区。在2005年9月前门地区的拆迁改造工程展开之前,这里生活着大约8万人口。他们的构成相对大栅栏单纯,多数都是在胡同里生活了几代或半辈子的北京人。因为地处中心的优越位置,这片基础设施陈旧,人口密度高而且往往生活窘迫的社区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改造。 
  《前门前》跟随这漫长的改造过程,不动声色地注视这种改变对于那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从一个现实到另一个现实,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它聚合不同的时刻和感性,见证的是态度,行动,拆毁,建设,离去以及坚守;它描述一种似乎是必然的倾覆和消失,不仅仅限于物质的;它并不夸张,但也试图如实传达这个过程里,掩抑的愤怒和不满,无奈和悲伤。它就象一幅拼图,描绘出了城市化进程里,一个老社区不能静止的肖像;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今日中国,一个重复了千遍的故事。 



张亚璇著作


一个人的影像 DV完全手册


作者:张亚璇、张献民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年

本书对DV的产生、形态、功能等等做了全面的叙述,可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完整的DV本题论著述,也是对DV创作现状的全面考察。


目录:

DV潮
一 个人影像
1 暗影中的光斑:个人创造影像
2 光斑前的暗影:个人观赏影像
二 墙外花开
1 《黑暗中的舞者》
2 《好景俱乐部》
……
三 山花烂漫
1 《海鲜》:羊嘴里的鱼
2 贾樟柯的《公共场所》
……
四 动手做吧!
1 技术进步,缺陷永恒!
……
五 说自己的话
1 影像母语
……
六 一起来吧!
1 因DV之名――藏酷DV电影节的一天(孙韬)
……
后记


贾樟柯电影 故乡三部曲


作者:张亚璇、林旭东、顾峥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年


无业少年、野模、混混们,在塞上的旧工业城市里上演着漫无目的的青春,烟尘弥漫。影片对于现实的描述是一如既往地冷静、真实,某一年的中国内地……某一群人的挣扎或不挣扎——如同遥远的我们。32岁的贾樟柯绝对可以算是国内电影界状态最佳的一位导演,他此前完成的《小武》和《站台》两部影片足以向世人见证当下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眼下,不仅在资金上有北野武事务所及其他方面的保障,游离于“圈子”之外的贾樟柯还拥有了一个较为稳定完备的创作群体,他本人也始终保持着塌实冷静的生活状态及艺术敏感,透过他的作品,过去二十年内中国人所经历的期盼与梦想、焦虑与迷茫统统呈现得格外清晰。由于一些不便名讲的原由,贾樟柯的电影至今无法在大陆公开放映,这不得不算做一种遗憾乃至悲哀。




编后:独立风景文献计划档案基于互联网络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已具备公共性,部分文献涉及访谈类文章未向相应涉及对象获取授权,如有版权方问题烦请私信公众号后台),本计划所有梳理档案均保持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所有作品详细信息均未与相应作者核实,读者如有信息反馈,烦请评论或私信公众号后台)不代表项目小组的所持观点,独立风景项目公众号仅呈现出梳理文献的文字部分,详细视觉文本将在“独立风景文献计划”常规展览中展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