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声:城市、产业、公司,都要找到自己的创新场景 |2019新经济大会

场景实验室 吴声造物
2024-08-23

今天,《吴声造物》带来一篇吴声近期在「2019新经济大会」的现场演讲。


大会于6月14日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聚焦新经济•共享新未来」,由封面新闻、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受邀发表题为《场景动力: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机遇》的演讲。从「设计师品牌出海」、「零售空间沉浸式体验」「短视频、直播平台下沉」切入,结合成都的城市禀赋和消费气质,探讨新经济时代创新场景的求索之道。


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改。


· 演讲 |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吴声

编辑 | 杜颖


01

前面的演讲里有提到一个城市排名,成都是第7,奢侈品产业可能表示「不同意」。雅诗兰黛、爱马仕都已经把成都定义为「第1城」,昨天还听说迪奥做年度宣发企划时,计划把有日本著名艺术家空山基的仿生机器人的秋冬大展,放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广东会馆举办。

 

在「文化与居民生活」得分上,成都怎么会落后于深圳、上海、北京呢?这可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但这方面更为凸显的是宜居还是宜商?今天CBN的演讲嘉宾可能会有更详细的数据来佐证我的直觉。

 


在当下,关于新经济有什么洞察?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和「国潮」出海,这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谈论老干妈,说的可能是纽约时尚周上的老干妈,一个全新的时尚IP。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非常「分众」「圈层」,非常「小」。这背后,仅仅是当今年轻人正常审美催生的认知升级吗?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和「国潮」出海。图/场景实验室


文化的自信催生了这些品牌,就像很多年前人们谈论「淘品牌」意味着什么,后来又说「抖音品牌」意味着什么?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如何让最大奢侈品集团去共建全新品牌?

 

从洞察的角度看这些变化,就不仅是理解新世代文化自信的内容和需求,而在于更加柔性的供应链正以一种分布式AI匹配我们的需求。这种「小量订单」是拼多多的逻辑,也是各种社区拼团的逻辑。它们貌似是不断下沉、不断颗粒度化产品的商业规则,其实已经隐含AI商业解决方案。


在这整个变化里,成都的机遇正在于「越来越多品牌崛起」,否则只能是作为集散地去承接。成都现在是移动电商的聚集地,有许多大公司的区域总部,但为什么会是成都?

 

成都有堪称最好的品牌氛围和土壤,具备如此丰沛的文化消费认知,但还必须要有柔性供应链、成熟制造业和全球信息化完成这个颗粒度支撑。所以「小量订单」不是一句描述,而是一个定义,它告诉我们「比小更小」是这个时代的商业趋势。

 

图/场景实验室


02

如果解决更小的问题,有更好的个性化定制,毫无疑问更多新品牌就一定会诞生在成都。一如杜甫在成都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前半句呈现的那种品牌多元可能性,在「ABCD时代」确实是真的。

 

越来越多零售空间强调沉浸式体验意味着什么?作为开放式街区的远洋太古里,到底是内外融合还是沉浸式场景体验,为什么能成为当下中国新商业进化的标杆之地?我相信并非基于营业额,而是因为它彰显着——我们正在从「目的性购物」变成「随机性体验」。所谓的「快耍慢活」,意味着「体验」本身代表了今天的一种认知形态和基础审美表达方式。

 

譬如在成都很有名的一个文创品牌「言几又」,和知乎做了一个「言盐问答空间」,言几又书店因此不再只是线下场景,而成了线上社区的连接入口。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这样的存在,家居、书店、美妆……听着跨界混搭,但其实是一种融合。内容的体验正在迭代消费的体验,我们正进入数字化内容时代和数字化体验时代。

 

图/场景实验室


在数字化竞价形成的流动性的定义下,我们感知空间和时间的尺度,正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新的判断依据、定价依据和用户溢价。在这种溢价变化里,譬如我们所说的短视频和直播的下沉,它背后其实是从小镇青年到超级大众,是县域经济、下沉市场。无论「淘宝村播」抑或是快手「家乡好货」,其关键在于下沉社群更低门槛的自我表达

 

刚才说到「比小更小」:我们还认为小程序是一个很小的工具吗?在2017年「新物种爆炸」我曾预测小程序电商爆发,而今年5月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克制的数据——基于小程序形成的零售GMV达到1.3万亿,还将进一步爆发。更遑论小程序和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一系列应用场景,能否再组成一个更新的个体化赋能体系。

 

新品牌的诞生亦是如此,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频共振,代表着新场景解决方案如何落地,新技术的应用如何基于新土壤生长。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螺旋式重构,组成了今天我们理解新经济活动的图谱。

 

03

迪奥计划在太古里广东会馆办展,背后彰显的,其实是越多越多品牌、产业对成都的认知——这样一座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才智力环境的城市,是否有着长期以来「后发先至」的发展禀赋?在PC互联网、电商爆红的时代,发力孕育移动互联网,后来成都无论在手游、电商甚至广告领域,都表现出色。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讨论「范式转移」时的战略考量,应该是对于存量的坚决摒弃,而形成关于全新增量的价值点。譬如关于「场景」,我们的原点是理解场景作为「个体和商业的连接」,进而发现原来是「重构内容和体验的交互」,但今天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越来越表现为「融合数据与场景的设计」

 

图/场景实验室


「5G+AI+IoT」是全新生产力,但在「新经济大会」上,更应该指出的是它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范式转移的大格局和时空维度下,重新审视今天基于模式创新和技术迭代的可能性。消费形态和消费精神的变化,并不在于升级还是降级,而在于理解分级背后的逻辑和观念模式

 

今天决定品牌生死命运的可能是「蚂蚁雄兵」,那些被称为「纳米级」的网红。虽然朋友圈只覆盖5千人,粉丝数只有1万,但它们正在塑造更加真实的用户影响和更高转化——在意的不全是货物本身,还有人格信任。

 

这些创新场景如此微小、聚集、颗粒度,应对着生活中每个细小的麻烦,新经济的每个产业、每个细分领域、每个公司、每个创始人,都需要去找到它。




抢限时早鸟票 7.19前最高减700👇」



「吴声深度👇」


吴声谈「魔都逛街」:这座城理应诞生伟大的「日常」|吴声深度

▷零售下一步:不是结构优化,而是范式转移 

▷家居家装:万物互联当仁不让,也面临软硬件一体化战争

▷东京商业「菊与刀」:一场提案能力之上的秩序之美 


「近期文章👇」


罗家德「复杂思维」:在不确定时代建立长期性稳健系统 |吴声荐读

52个家居集合店潜力股,谁是下一个「小宜家」?丨场景分享

开山:想让你在西餐厅喝白酒,新中式「先锋厂牌」长啥样?|新物种观察

在外滩对谈新消费:人的尺度和场景细节 | 新消费场景沙龙回顾

「商业创新家」6月15日开学,吴声主理的「新经济」课程要教什么?

何帆:用「演化算法」在大平台引爆小趋势 | 吴声荐读


©️转载本文请在文末留言获得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声造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