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灵班 | 翁伊嘉:深耕热爱,探索未知

关键词图灵班

编者按

翁伊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7级图灵班本科生,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曾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平均绩点排名第一,学术成果发表于计算机图形学顶会 ACM SIGGRAPH。


作为2020年北京大学唯一一名荣登《人民日报》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的同学,翁伊嘉始终坚持刻苦钻研、与人合作拼搏、不断挑战自我。回望翁伊嘉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就读的四年时光,连缀出的不仅是对她勤学肯干品格的敬佩,对她团结协作精神的感动,还有对她勇于探索未知的赞叹。


01

夯实基础,探索学术前沿

计算机科学广阔而充满魅力的世界,曾让中学期间参加竞赛的翁伊嘉窥见一角,进入大学后才真正在她眼前展开。从数学基础课开始,到图形学、算法博弈论等各有乾坤的分支领域,她认真踏实地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朝着感兴趣的方向不断延展,前三年平均绩点达到3.92,位于年级第一。

沿着课程带来的探索兴趣往前一步,便来到了科研的门前。大二暑假,她加入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陈宝权老师的课题组,探索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人体动作风格迁移问题,尝试将视频中人丰富的动作风格,如“自信的”“沮丧的”,迁移到三维角色动画上,降低动画、游戏等应用中创建风格各异的角色动画的成本。她与合作者提出的全新框架在多个层面拓展了动作风格迁移技术的应用范围,形成的论文被图形学顶会 ACM SIGGRAPH 接收(论文解读传送门:SIGGRAPH 2020 | 从视频到动画的无配对动作风格迁移)。


大三暑期,她远程访问斯坦福大学 Leonidas Guibas 教授课题组,聚焦三维视觉中物体的位姿追踪问题,尝试对视频中的物体准确估计其位置与朝向,从而辅助机器人对物体的操纵,或是在增强现实中达到虚拟内容与真实物体的无缝衔接。她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几何变换与时序连续性的算法,效果远超已有工作,形成的论文也已进入投稿阶段。


02

团结拼搏,体验竞技乐趣

大学期间,翁伊嘉多次参加 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不同于中学时期单打独斗的个人赛制,ICPC 三人一机的团体赛制更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此外,实时显示题目提交结果和比赛总榜单,通过一道题目便能获得一只对应颜色的气球的比赛设定也使比赛同时充满了紧张感和趣味性。

大三学年,她与另外两名志同道合且同样与原队友失散的同学组成了“叠猫猫”队,决定进行大学阶段的最后一搏。她们在忙碌的学业之余挤出时间,在课余训练中不断磨合、形成默契,并通过校内选拔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南京区域赛、中国区决赛的资格。在与来自全国高校的几百支队伍的同台竞技中,她们沉着冷静,决策果断,团结拼搏,紧密配合,在集思广益之下,一道道题目迎刃而解,她们也满载气球而归,在两场比赛中均获得金牌。


03

专业之外,寻找更多风景

在热爱的本专业之外,社团与实践活动也让翁伊嘉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作为北京大学英语辩论协会 SpeechCrafter 的成员与前理事长,她在英国议会制辩论的缤纷世界里流连忘返,曾进入昌平辩论公开赛半决赛、中国英国议会制辩论大赛(China BP)四分之一决赛等;她也是第二届北大辩论传薪赛(PKU Pro-Am)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在与组委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涉及来自全国高校近四十支队伍、包括近五十场辩论的大赛。

作为学院“启航”暑期实践小队的成员,她与队员到家乡的中学进行走访、调查与宣讲,为初高中学生们科普前沿计算机科学知识,探索新高考技术科目改革面临的挑战。无论是英国议会制辩论所涉广泛的辩题,还是社会实践中的亲身所见所感,都促使她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让她愈发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紧密相连、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翁伊嘉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她不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而且在新的领域的时候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怀有理想远大的抱负、敢于探索不同领域的决心、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青年,做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贡献。


转载自“大信科”公众号

点“阅读原文”转原新闻链接



关于图灵班,你也许还想读



—   版权声明  —

本微信公众号所有内容,由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微信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微信所有;从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及授权转载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本公众号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号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号,予以删除。


阅读原文转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