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看六六的父母,与郎咸平母亲的这些事儿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2-04-17

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郎咸平的母亲98岁了,一直有肾衰竭,此前都是去医院里打一针,这次因为做核酸,等报告出来等了4个小时,结果针还没打就去世了。


六六的父母七十多岁了,按照她的说法,父母都很听话,17天乖乖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抢菜,不到处走,只有做核酸才下楼。但是她父亲阳性了,很快自行转阴,母亲也阳性了,迟迟没有转,被居委会要求送去方舱隔离。


方舱嘛,条件肯定没家里好,就冲那上千人打呼噜,老人不乐意去,女儿也很悲怆,写小作文,搞得很凄惶的样子。


死者为大,我们先来看郎咸平家里的事。


这是个不幸的事情,有人说是防控的成本。这么说也对,但我还是想理性地分析下。


首先郎母已经98岁高龄了,我们主观意愿上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终其天年,就是活到120岁。问题是,大家都清楚,这只是吉祥话。


是个人就得走,秦始皇他妈也得走。98岁的老人随时可能走,这是医学常识,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我们说,郎母如果及时打针,不走只是一种可能,她的离世,是不是因为打针不及时,也只是一种可能。


肾衰竭并不是脑溢血,如果真的是脑溢血,医院拖四个小时等核酸,是违规的,你可以直接告院方了。这种治疗在病历上都过不去。


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拖了几个小时,可能是死亡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别的。


把话说到底,98了,这才是关键。


退一万步讲,我们就算郎母的离世,是防控带来的成本,那我告诉你,这个成本,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选择的。


这些天,上海人抢菜,霸占着头条,高居不下,似乎全国人民的眼皮子都盯着上海人的菜篮子。


我都很好奇,如果连个菜你都抢不到,难道不防控,医疗挤兑后,这些慢性病患者,重症患者,就能够抢到床位吗?能吗?


到时候又会有多少个郎母,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资源,而成为成本呢?


你掂量一下嘛,天平的左边,天平的右边,哪头重?


有个故事,一辆车开在路上,刹车失灵了,左边100个人,右边10000个人,方向盘怎么打?


这种问题搁在战场上,会引起辩论么?值得辩论吗?


这也就是和平时期,大家吃饱了闲得没事干,蹲家里搞什么哲学辩论。


《集结号》都看过吧,怎么选?选给你看了呀。


九连连长谷子地怪过团长吗?没有,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怪过团长,他想要的是给自己的47个战友争取光荣称号。


换句话说,他心里清楚团长作为司机,只能选择用一个连换一个军,换他做团长,换他当司机,他也得那么选。


这就是我说的,天平哪头重哪头轻。


人要心里有杆秤呢,要掂得清轻重。我曾经写过一段经历,此前我发烧,脱水,因为没有核酸结果被医院拒收。


后来幸亏去了传染病医院,人家不在乎,本来就定点收治阳性患者的。她们可以当时做核酸,报告半小时出来那种。医生也跟我说,挺危险的,如果你拖一夜,可能就搞出大事情了。


我跟读者说过,如果真的那样了,与医院无关。千万别一堆人拿我当小作文题材,给医院添堵。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对于某些大医院来讲,进一个阳性病患,把人家搞瘫了,关门了,不知道有多少重症患者会挂掉。


为啥发烧患者大医院都不接待,都给你放在社区医院处理?就是这个原因呀,大医院挂不起呀。


一个社区医院瘫了就瘫了,一个综合性大医院,无法忍受瘫了的后果。


站在个人的角度,自己的生命是无价的,但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别人的生命也是无价的。


一百个无价和一万个无价搁在一起,哪头重,很明显。


这就是我说的,拎得清自己的分量,我没有哭,没有闹,没有写小作文,也没有强迫大医院收治,而是自己想办法,在大医院拒绝收治的前提下,自己给自己找条路。


六六的母亲,不乐意去方舱,六六跟那儿写小作文,发牢骚,这种情绪看得懂,但是看看就得了。


六六是个女人,你不让一个女人发牢骚,这本身也说不通呀。


但是你发完牢骚之后,太阳也不可能打西边出来,该咋还得咋。


我说过无数次了,打仗不是春游,我就没有听过什么叫条件好的打仗,什么叫人性化的打仗,什么叫零成本的打仗。


打仗一定是有成本的,所谓的温情,仅仅是内部的一些协调。


比如看你年纪小,安排你在最后一道防线,或者运送物资,这是强者对弱者的照顾。


上海的不足并不体现在郎咸平的母亲过世了,也不体现在六六的母亲不开心。在我看来,那些根本无法避免。


我们应该把心思放在能避免的事情上,比如此前小号拿广州出来对比的。


上海即便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马上就可以去做。


比如物流问题。


很多物资运不进去,是因为进去一个,隔离一个。


一个司机,大老远从外地载着货物送去上海,去了之后呢,他自己怎么出来?他没法出来,他被就地隔离了。


那他当然不乐意去了,搁谁谁乐意?误工费动辄按月计,万一阳性了,更是麻烦事。


运输成本飞涨,本地物价飞涨,大家都不开心。怎么办?


在上海外围交接。像火箭发射一样,分段运输。


韩信还没有当上大将军之前,管粮仓的时候发明的那个推陈出新还记得吗?


建一排长方形的仓库,一头进,一头出。风道设计上,进口是上风口,出口是下风口。


外地的司机把货物卸到仓库入口处即可,中间是机器传送带,出口的地方,上海的司机负责装货,往各个小区门口运。


仓库里全景摄像头,全程监控,卸了什么,装走什么,有视频为证,不需要中间有人工对接。


出口属于下风口,怎么传染到上风口去呢?所以司机卸货马上就可以走,继续运。


这就叫推陈出新之物流版。


物资运到小区门口怎么办呢?我说了好多回了。上海过去习惯了市场自发调节,缺乏直达每户的这样一个基层管理的拓扑网。


所谓市场自发调节就是掏钱嘛,所以你看到物价飞涨,某些跑腿小哥,单日可以赚一万块。


对于中产阶级以上人群来说每单加个500,1000的无所谓,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这是吃不消的。


上海并不是人人都有房,有房的也可能是很多年前留下的老公房,房主有可能当下收入是很低的。


一味的指望市场调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接管纯粹的市场。


站在纯粹的市场模式下,你确实无需调查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孤寡老人,有多少未成年儿童,有多少人需要慢性病药,有多少人需要牛奶,有多少妇女需要姨妈巾。


因为大家出钱就可以了,你真的需要你就会掏钱。


可是在极端情况下,这个价钱上升了很多倍的情况下,有人真的很需求,但是真的掏不起,那就不能一味的依赖市场了。


你必须要建立直达每一户的,从居委会到志愿者,从大群主到小群主之间的拓扑。


你必须要弄清楚具体到每一户的物资需求。


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在打仗的过程中,尽量的人性化。


打仗的过程中,军需供应本来就是这种管理模式,而不是市场模式。如果说哪个连队出钱多,哪个连队补给多,那乱套了。


就像你今天看到的这样。


某些豪宅小区,物业中心成箱的饮料堆积如山,某些出不起钱的小区,得不到必要物资。


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缺乏大群管小群,小群管到户的拓扑,你还是在依赖市场。


市场现在不可信,明白么?


这么多天过去了,让每家每户统计汇总物资储备以及需求很难么?在一个有码农的小区里,24小时之内,物资汇总统计平台软件都能给你开发出来了。


这都多少天过去了?


我把话搁在这里,上海有2500万人,你怎么努力也没法只用这么一点人力去满足这么多人的五花八门的需求。


还有听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舆论在旁边指指戳戳。


所以必须有取舍。你得把要伺候的客户群体缩小,把能够成为自己助力的人群扩大。


我还是那句话,要赶紧统计需求,然后优先照顾病患,小孩,老人以及妇女。


物流上优先运输各种急慢性病的药,然后是小孩老人的营养,最后是妇女的需求。


至于健康的青壮年男子,你给他们每人一袋大米就够了呀,至于他们要什么都可以无视。不要说烟酒可乐这种不该占据当下的运力,哪怕卫生纸,都可以不提供。


你这么一划分,是不是马上压力少很多?你只要照顾老弱病残孕即可。


而且这些扔袋米就从此不用管的青壮年男子,还可以被你临时征调。


此前做过管理的,都去做居委会下属的群主,做过码农的,去开发临时小工具,提升本群运行的效率。


本栋楼内部的最后一段路的物资运送,由群主安排下的青壮年男子在做核酸的途中,自己顺道带上去。放在各户门前,反正你已经出门了,能带点带点。


你说他们不服管?很简单,一袋米减半。如果有对于本群甚至本社区的效率提升做出重大贡献的,奖励一卷卫生纸。


我管你以前是CEO,还是董事长,只要是青壮年男性,一律视为壮丁。


这么做,助力会大很多,压力会小很多,舆论也会小很多。因为舆论只会去同情弱者。


取舍取舍,凡事都是取舍。就像开车的那个选择题,你说怎么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