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听人给你瞎聊芯片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2-10-20

很多人问我一个观点,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大概的意思是说,前苏联当年为什么输掉和美国的芯片之战,就是因为他们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机制。

其实我告诉你一个窍门,只要是那种完全没有社会阅历的,尤其是读文科的,毕业后应聘企业没人要,去体制内写稿写了两年,呆不下去被开的那种人。

无论怎么写,都是一篇文章。

他翻来覆去就是在告诉你,之所以事儿没成,全怪领导不听我的。我是谁?我是军师呀,我是先生呀,先生不出,奈天下何?

然后下面人就哭,先生,你出山吧,这了那了。

你不相信你去看,一百个类似出身的大V,写一百万篇文章,全这意思。

甭管他们写什么都这意思。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他们全部的人生经历。

在学校里成天捧着几本所谓的文学经典瞎读,回头去市场里面试,有人要吗?没有。只能去体制内,做个笔杆子,领导让写啥就得写啥。

人家其实也就把你当个打字机,偏你没有自知之明。

心里憋屈呀,觉得我是当世诸葛亮呀,成天写的稿子被打回来,气不过,辞职了,去做自媒体。

这些人无论写什么内容,都是那个味道,说穿了,就是换个地方发泄自己曾经不得志的牢骚。

我这话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我只是实话实说。

我的助理就是文科生,北大的,此前做过十年记者。我成天交代给他各种事,唯独不让他写稿,一个字都不让他发表意见,为什么?

因为无论他表达什么,最后都是牢骚,只能是牢骚,或者乱指点江山。

他就没有做过实事,既没有负责过很大的项目,也没有创业,更没有参与过任何权力或者金钱的游戏。

你觉得我在贬低他?NO。

他听了之后开心得要死,你用他的原话说,他才不想写稿,他这辈子都不想写稿。

他写了十年那是因为没办法,要靠这个混饭吃,要装作很有看法的样子,你注意, 是装作。

现在有人给他发五倍的钱,干一年抵五年,跟他说,你不用装了,不懂就不懂,你不用做这个,我另外交代工作给你。

他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记住我这句话,人的认知是无法超越自己经历的。所以你逼迫一个文科生,毕业起就指点江山,你本来也是在为难人家。

压根儿就不该有这种职业。

表达一定是分类的,俗称要听意见,就要听专业的。

不专业的话题可不可以延伸?可以,但是你一定要把重点拉回到自己专业的领域里。

我之前聊医学,跨专业的,所以我把重点落在什么领域里了?

落在市场领域里了,落在资本领域里了,落在分配领域里了。

我可不可能跟人说你感冒了该吃什么?当然不可能。

真要是那么去表达,就成了瞎扯淡。

回到芯片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我曾经在技工贸与贸工技的时候解读的很清楚。

我说这就是市场问题,不存在技工贸,行不通的。你只能贸工技,你做一个产品出来,最初肯定是不完善的,而且是价格高,质量差,没有竞争力。

除非市场接受你,给你机会,给你提意见,让你改善,你才有成长空间。

换句话说,离开用户需求反馈,也就无从发展技术了。这就是为啥只有贸工技。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贸贸贸,而我们推崇的,就是贸工技。

那有人就会问,你说的这件事和别人评论苏联芯片的失败不是一码事吗?都强调的是市场的重要作用呀。

当然不是。

苏联对美国,并不是自由市场与计划分配的问题,谁告诉你计划经济下的市场就不是市场了?

苏联当初输掉的不仅仅是芯片,他们做任何民用领域的东西都很难赢,这个本质是因为他的消费市场规模明摆着起不来呀。

如果你稍微有点常识,回到美苏争霸的年代,你就会发现双方掌握的消费人口,不是一个量级的。

欧美日这些国家的消费人口,远远多于前苏联和他的小伙伴。

如果当初前苏联拉上了我们,甚至印度,我是指如果。这事儿还真不好讲。因为中印都是人口大国。

问题是,没拉上呀。

前苏联那么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就那点人口,他们想要发展民用消费类行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是一个商业常识,我讲这句话商人一秒钟就懂我在说什么了。

你开一个面馆,最起码每天要进来100个客人你才能活,100碗面你都卖不出去,你就只能关门。

因为有些东西是固定支出呀,房租水电,你那个灶热起来,烧一天就是一天的钱。

从第101碗开始,你才有可能有利润,前面都是为了覆盖刚性成本。

那如果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连一百个居民都没有,哪来的每天一百个人吃你一碗面?

明白了吗?跟你是自由市场卖面条,还是计划经济卖面条无关。你这地儿的人都凑不过基数。

你说你的人有钱,再有钱,一个人一天也不可能吃十碗面条,所以地广人稀注定没法搞消费类产业链。

相对于前苏联,欧美日并不仅仅是有钱,他们也有人啊,也有相对稠密的人口形成的消费市场呀。

这是消费类产业链的起点,谁也绕不开。

我们当年做芯片,流片的费用是刚性的,三次流不过,再做下去都没有意义,成本hold不住。

流片回来的那叫试流片,FPGA上跑通的软件在试流片上面未必能跑通,也许会有BUG,要压力测试下才出现。

继续改,改通了,下面流小批,然后是大批,你卖100万颗,那才是成熟的。

如果这地儿都没100万个客户,你卖个毛线?

能想明白吗?人呢?一个人买一部手机我信,一个人买10部手机你信吗?这是钱的问题吗?他再有钱也不会买十部手机,也不会吃十碗面条。

我几年前就讲过,在芯片这件事上,市场很重要 ,这个市场并不是说非得是你自由研发,还是计划主导,那个不重要,我说的市场很重要,是指市场规模首先得有。

你得能起量!

我一个芯片公司里做操作系统出身的,我难道不清楚芯片靠什么过日子?就靠起量。

人口规模不够,是前苏联很大的制约。我们今天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在于内部市场,我是指内部需求,起量了。

我们有人口,真的有人口。你说中产就几亿,其他人没钱。没钱他也是人口,他也有低端产品的消费能力。

而前苏联没有。他的基础人口都不够,消费类市场拼的是什么?就是起量。

你做到5000万客户以上,上面每多增加一个,都是新增的利润,你做不到5000万客户,怎么做你都是赔钱的。

这就叫消费类产品的市场模式。

一言以蔽之,有人不是万能的,你比如印度,有点穷过头了。但是没人,是万万不能的。人口不够根本就不可能起消费类市场。

所以我们今天的套路是什么?就是圈人。我们一定要抓住非洲,东南亚,中东,抓住各个人口密集区域的市场,外加我们自己这个巨大的人口消费市场。

你只要把这些地方抓住了,低端中端市场就全都在你手里,你就起量了。

一旦起量,你就能活,有了钱你就可以研发,用时间去追平高端市场的距离。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见解,我说的这些就是最普及最常规的商业打法。

十年前,我在甲方负责招标的时候,海思来投标,他们中不了,他们也知道自己中不了。但是我们两个,作为各自的技术负责人,私下喝酒谈天。

聊的就是上面这番话。

说明大家在那个年代,脑子就是清楚的。思路就这么个思路,打法就这么个打法。

你可以认为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但是本质就是利用消费类市场的起量原理,先占中低端,借助利润的加持,你迟早能够追平高端。

前苏联真正留下的教训不在于什么自由还是计划,而在于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口。不仅自己没有,而且都没有在外围找到足够的人口形成消费需求。

原本是他们搞重工业,我们搞轻工业,强强联手,问题是他们把我们半路给甩了,那他们活该。

他们那个人口规模,离开我们,本来就是走不下去的。

而他们在消费类产品市场上犯下的规模错误,在后来的很多年里,被我们深刻地领悟了。

否则你真以为这么多经商致富的精英们都是小白,不如那些职业当文秘写稿子的?

当那些伪专家,真小白们大谈脱离基础的研发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规模效益的本质,甚至连最基础的商业套路都不懂。

你让他开个面馆,他都活不了,还诸葛亮,还指点江山呢。

难怪《东邪西毒》里欧阳锋对村民们说,那些连鞋都没有的刀客,你们对他有信心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